1931年,杜家祠堂,张啸林正站在门口迎宾,突然,一个“流浪汉”冲上来,啪啪打了他2个耳光!
张啸林被打得眼冒金星,脏话当时就骂出了口,他咬着牙跟招呼:“兄弟们,给我拿下!”
“慢着!”这时只听一声断喝,张啸林回头一看,原来是杜月笙。
身穿长衫的杜月笙,从门里走出来,把手往下一压:“啸林哥,今天是大日子,来者是客,不要伤了和气。”
张啸林眼睛一瞪,指着那个浑身灰尘的流浪汉说:“那我就白白挨了打吗?”
杜月笙一把拉住他,趴在他耳朵边上说了句什么。
张啸林回头,看了看潮水一般涌来的客人,脸憋得通红,一跺脚,一闪身,把那个“流浪汉”让了进来。
接着,又换上一副笑脸,拱手施礼,迎接客人,原来,这是位于高桥的杜家祠堂的落成盛典。
车如流水马如龙
杜月笙当年是个卖水果的小混混,他来到十里洋场闯荡,当被人踩在脚下的时候,他就默默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混出点名堂,光宗耀祖。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杜月笙忍辱负重,流血流汗,终于实现梦想,出人头地,成为上海滩三大亨之首,这时候他就决定建杜氏祠堂,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雄壮巍峨的杜祠堂落成。
终于,在1931年6月10号这天,杜月笙迎来了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杜家祠堂落成典礼,这个典礼可谓是盛况空前,排场十足。
那么,这个排场有多大呢?
一、人数多。
杜月笙邀请了上海社会各界精英翘楚,中外来宾,估计达1万多人,据统计,光是敲锣打鼓的仪仗队,就有5000多人,长长的队伍排了一里多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接送当天的贵客,杜月笙配备了30辆小轿车,200辆人力车,好几百辆独轮车,就这,也根本不够用的,还有很多人自己开车,或者搭乘黄包车的宾客。
二、场面大
从6月10号庆典日当天,到12日,演出连台好戏,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名角悉数登场。
杜氏家祠落成典礼,不但高朋满座,还大摆筵席,招待贵客,聘请高桥当地有名的掌勺主厨,擅长烧本帮菜的厨师孙炳,流水酒席办了足足一个多月。
三、大腕云集
老蒋送来了一个“孝思不匮”的牌匾,写了贺词,还派了代表来宣读,当天,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等都到了现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作为代表致辞。
张啸林负责在门口迎宾,看见一个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人,误认为是流浪汉,一把拦在门外,死活不让进,这人二话没说,上来就啪啪扇了他两个耳光,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杜月笙拦住张啸林后,趴在他耳边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张学良的副官,今天代替他送匾额来的!”
说完,又捅捅他:“这可是贵客,得好生招待!”
你想,此时,杜月笙,在上海滩是如日中天,而张作霖已经去世2年了,可他的儿子张学良送来贺礼,杜月笙奉为座上宾,杜月笙对张作霖的敬重可见一斑。
但是,问题来了,杜月笙在上海滩,那是跺跺脚,地都抖三抖的人物,为什么对张作霖如此敬重呢?
那还要从张作霖的实力来说起。
雷厉风行的东北虎
提起张作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习惯称他为“东北王”,这可不是浪得虚名,有数据为证:
张作霖麾下有30万东北军,最鼎盛的时候,曾达到过40万。这支军队,可不是乌合之众,在张作霖的严明治军下,个个纪律严明,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那时候的沈阳兵工厂,每年光子弹生产量,就能达到1亿多发,炮弹20万发。还有大炮150门,机枪2000多挺。
还拥有400多架飞机,300辆坦克,甚至还有镇海号航空母舰,是民国时期唯一海陆空编制配备齐全的军队,不说别的,张作霖这武力值可是拉得满满。
说到武器呢,张作霖和杜月笙还有一段渊源。
当年张作霖组建部队,开兵工厂,缺少弹药武器,他掏出50万大洋,派军火专家韩麟春,专程去上海,购买德国机器。
可谁知,韩麟春一到大上海,就被这花花世界,迷得花了眼,一头扎进赌场,50万大洋,转眼功夫输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