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多元思潮交织碰撞,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养分的同时,更需要回溯本源,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内核。楼宇烈先生所著的《中国的智慧》,恰如一把精准的密钥,为我们轻轻推开了通往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宝库的大门,引领我们探寻中华文明的精髓。
学界泰斗
楼宇烈先生的文化坚守与学术积淀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楼宇烈先生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这份文化瑰宝的虔诚守护者。他身兼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等重要职务,数十年深耕国学领域,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赤诚热爱,成为当代国学研究领域的标杆人物。
《中国的智慧》凝结了楼宇烈先生毕生治学的心血结晶 —— 书中呈现了他研究中国文化的核心心得,是其学术思想与文化洞察的集中呈现。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内容浩如烟海、体系庞杂,而楼宇烈先生以中国文化的主体构成为脉络,精准提炼出中国智慧的核心内涵。他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用清晰的逻辑与通俗的表达,为读者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华文化框架,让千年文脉的精神内核得以清晰展现。
智慧解码
多角度勾勒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谱
书中不仅深入阐释了 “以人为本” 的人文精神、儒释道三家交融共生的思想智慧,还细致解读了中医蕴含的直觉智慧、中国人独特的艺术审美世界,以及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 “生生之学”。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生动诠释出中华文化醇厚中和、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象,让读者得以从不同侧面理解中华智慧的广度与深度。
他以文化发展史为脉络,精准提炼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核心,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精髓。正如书中所阐释:
道家的思想就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道家思想里,自然的概念不是指天地万物,而是指事物的本性,只要我们尊重自然的本性,去适应自然的环境,就不会跟自然形成矛盾和冲突,也不会危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不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吗?道家认为人的生命要活得好,必须要顺应自然,顺应事实,顺应日夜,这是最基本的一条。
儒家的思想其实就是来解决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的方法就是反求诸己、反省自我,不要怨天尤人,这也很契合我们现在讲的这个问题。
文化自信
在传承中探寻当代价值
当下,世界正处于需要多元文化贡献价值的时代。我们既需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也需要在精神文化层面彰显民族特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的智慧》立足中华传统、从文化本心出发,为解决当代社会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源自东方的思路与方案。正如楼宇烈先生在文中所写: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提倡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做到既不安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坚持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养料,滋润、丰富和繁荣、发展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就是一个例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就因为它对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拿来或拒斥,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总之,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既要有开放接纳、交流融合的雅量,又要有不削足适履、不买椟还珠的智慧和定力,这样才能在文化精神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语
一部照亮文化传承之路的经典
《中国的智慧》不仅彰显了中华智慧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楼宇烈先生对古老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与精准解读。它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更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智慧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个人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桥梁。
编辑|王蕾雅 章莹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