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晓露 谭琪欣)9月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团,走进新疆华源集团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只见全自动生产线平稳运转,提取、浓缩、制剂、包装一气呵成,一袋袋复方一枝蒿颗粒,在智能化系统的精准控制下自动分装、成型,即将奔赴中亚市场,为当地带去抗病毒、抗感冒的“中国智慧”。
四年前,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复方一枝蒿颗粒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注册,将优质新疆中医药推向中亚市场。作为新疆中医药产业化标杆企业,银朵兰药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成为讲述新疆中医药故事、促进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在银兰朵药业智能化制剂生产车间中控室内,各条生产线的实时工作情况一目了然。杨晓露 摄
以质取胜,新疆中医药获国际市场“敲门砖”
“复方一枝蒿颗粒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高,孕妇和儿童均可遵医嘱服用,且抗病毒效果明显。”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复方一枝蒿颗粒主要原料是新疆道地药材,经现代化科研提升,该药已成为银朵兰药业的拳头产品,2024年全年销售额超亿元。
能够走出国门,依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我们从中药材的种植源头抓起,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新药研发。”李俊介绍,针对野生一枝蒿在疆分布广泛,但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银朵兰在天山北坡建设了35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驯化野生药材、实施规范化种植,不仅保障了原料稳定供应,更显著提升有效成分含量,将一枝蒿的酮酸含量从野生的0.2%提升至0.8%-1.8%,相关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数智赋能为新疆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制粒车间里,全自动包装线流畅运转,机械臂灵活起伏,精准完成装盒、装箱、打包一系列操作,几乎不见人影。中控大屏上,生产数据实时跳动,全程可视可调。李俊介绍,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连续智能化制粒系统实现密闭投料与参数自控,生产效率提高1倍;Stick条袋自动包装线降低包材成本30%,人均日产量达到4万袋,为传统药材注入现代科技力量。
在银兰朵药业的智能化制剂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包装线正在流畅运转。杨晓露 摄
政策推动,新疆中医药飘香“一带一路”
为何选择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出海”首站?“乌兹别克斯坦属于中亚五国之一,而中亚地区正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西向首发站。中国与中亚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源远流长,这份世代传承的情谊,也自然延伸至对中医药的认同与信赖。”银朵兰药业总经理黄磊介绍,“因为有效且妇女儿童都能使用,一枝蒿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部署的主要任务之一。银朵兰药业的探索,是当下中医药加速“出海”、走向世界的生动缩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药类商品的贸易总额为83.8亿美元,同比增长0.4%。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其中,出口额为52.8亿美元,同比下降3.2%;进口额为31.1亿美元,同比增长7.3%。
黄磊透露,目前银朵兰药业正稳步推进复方一枝蒿颗粒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注册工作,并借助“中国产业园”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新疆中医药走向世界。复方一枝蒿之外,2025年预计还会有两三个新药获得中亚国家批件。
如今,越来越多承载着中华智慧的中药产品正跨越山海,沿着“一带一路”,走入中亚、走向更远的市场,在世界范围书写一则则“中国药方”的新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