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谷歌母公司一夜之间市值涨了1.14万亿元,相当于凭空多出个小米集团,着实被惊到了。
全因一款叫“Willow”的量子芯片。
这东西厉害到用105个量子比特,花5分钟就干完了超级计算机得算10²⁵年的活儿,这个时间比宇宙年龄还长。
更牛的是它解决了困扰业界30年的大麻烦:
量子比特越多越容易出错的问题,靠“表面码纠错”技术反而让错误率降了下来。
量子计算这东西确实神奇。咱们平时用的电脑比特非0即1,像开关一样要么开要么关;但量子比特能同时处于0和1两种状态,就像同时开着又关着的灯。这种反常识的特性,让它处理新药研发、核聚变模拟这类复杂任务时,速度快得没法比。
谷歌这次突破,相当于给量子计算机装上了“稳定器”,离实用化又近了一大步。
不少人担心:美国在芯片领域又领先了,咱们国产芯还能追上吗?
其实不用太焦虑。就像建房子,美国在量子计算的“地基”研究上确实超前,但中国在“楼层建设”的应用领域已经有不少亮点。
中科院半导体所孵化的企业搞出了激光剥离设备,能批量生产12英寸碳化硅晶圆,一下子把成本降了三四成。这东西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上,直接提升了咱们产业链的竞争力。
华为的麒麟9020芯片带动了国产供应链的进步以及工艺制造能力的提升,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装更多零件,性能强还省电。成都华微的超高速ADC芯片,每秒能“翻译”400亿个信号,在高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庆那家公司的类脑芯片更有意思,耗电跟灯泡差不多,却能每秒算128万亿次,特别适合在手机、汽车这些设备上本地处理数据,不用总依赖云端。
这些突破可能不像量子芯片那么轰动,但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积累。
中美在芯片赛道上的玩法不太一样。
美国靠大公司和资本驱动,谷歌、英特尔这些企业冲在前面;咱们则是政府支持加高校研究,量子通信领域已经是世界领先,量子计算也在快速缩小差距。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中国企业在量子设备制造上的能力越来越强,国外供应商都开始担心销量了。
其实回顾一下,从5G到新能源汽车,中国产业追赶从来不是靠复制别人的路。谷歌的量子突破值得佩服,但咱们在应用转化和产业链自主上的优势同样明显。就像跑步,别人可能起跑快,但咱们耐力好、方向准。
量子计算确实是未来的关键赛场,但现在就说输赢还太早。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用自己的节奏追赶,从材料到设备,从设计到制造,一步一个脚印。等这些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突然带来个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