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败给陈水扁后退出政坛,在节目中向大陆摊牌叫嚣:别逼我们

分享至

台湾最新民调表明,国民党支持率显著低于民进党,差距较大,且支持率也低于民众党。

有国民党成员恨其不争,自我揭露党内问题,嘲讽国民党为内斗第一党。其他政党先团结协作捕获目标,再商讨分配,而国民党却是见到目标后,立即对内部成员动武。

国民党一路走来,多次选举均以失败告终。每次败选后,党内总有部分人要求检讨两岸政策,将失败原因归咎于九二共识及对大陆的亲近态度。

字里行间皆将责任推给大陆,怨愤之情显露无遗。

国民党曾主观认为,大陆缺乏其参与便无法稳定发展,且必须依赖其力量方能达成统一,例如赵少康在某节目中公开表示,若大陆持续施压,国民党将不再容忍。

大陆民众看到此类令人费解的言论,皆感困惑:何来逼迫之说?又打算如何不忍?



【狂人赵少康】

赵少康凭借出众口才与辩论能力在台湾声名大噪,曾是岛内极具知名度的政治人物。

随即果断辞去原有职务,投身政治领域。



赵少康有工科背景,且对自身从农业领域转而学习工科一事颇感自豪。

赵少康一直认可李国鼎与孙运璿,他们出身工科,却同样将台湾治理得有声有色。

随后,对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这几位法学背景出身却将政治搞得混乱不堪的人,表现出极度轻蔑。

赵少康认为,从某个角度看,工程师在从事政治活动方面相较于律师更具优势。



1992年为赵少康事业鼎盛之年。该年台湾“立法委员”选举期间,政坛掀起“赵少康热潮”,赵少康获20余万票,大幅领先第二名,创下“立法委员”选举史上最高票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赵少康迅速崛起,成为政坛极具人气的热门人物。

1993年,赵少康因与李登辉政见存在分歧,愤而脱离国民党,组建了反对李登辉的联盟,即新国民党,简称“新党”。

赵少康之后再度加入国民党,此乃后续之事。

“自立门户”未致赵少康人气下滑,反因新党反腐政治主张契合台湾当时主流,新党迅速崛起为台湾政坛第三势力。身为新党创始人之一,赵少康声名大噪,获称“政治金童”。



1994年,身为新党极具影响力的政客,赵少康毫不犹豫地参与竞选,与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国民党候选人黄大洲一同竞争台北市长职位。

赵少康与陈水扁均擅长煽动群众情绪,而国民党推选的黄大洲因不善言辞,在面对这两人时处于劣势。最终形成赵少康与陈水扁势均力敌、激烈辩论的局面。

赵少康言辞激烈,情绪高涨地指责:“台湾将面临毁灭!毁于民进党的纳粹法西斯行径!毁于李登辉时期国民党如慈禧太后、义和团般的做法!”

骂完之后,赵少康随即调转方向,将矛头指向旁边的陈水扁,提出著名的“三问陈水扁”。



赵少康演讲令台下众人情绪高涨,陈水扁站于一旁遭严厉指责,面色难堪,但仍竭力维持风度与微笑。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