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首都师大”)是培养首都教师的摇篮,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服务学校姓“师”办学定位,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学院教师秉承师者初心,潜心教书育人,助力学校为首都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扎根教育、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诠释着人间大爱,共同构建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精神底色。
教师名片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创建于1954年,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是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70余年来,学院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的鲜明特色。2024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工人先锋号”,2025年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教师节前夕,基础教育治理教师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
“欢迎大家来到教育学专业,教育学是一门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从今天开始,你们将逐渐以丰满的、瑰丽的内涵直抵教育的本质。”目前已经是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的高洁,至今还记得十多年前上的一节课,正是朱晓宏老师的这句话,让她迷上了教育学,并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志业。
如今,高洁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首都师大“十佳教师”。她教授的教育原理、教育哲学等课程以其深厚的理论魅力,尤为学生称道。
师生走进曲阜开展“行走的教育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在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师道传承是老一辈学人的行为示范。一批批年轻教师在老一辈教师的带教中成长起来。荣利颖教授目前正在做教育家精神的研究,在她眼中,教育家精神不只是理论叙事,更蕴藏在具体的实践中。“从我入职起,就在老先生们的影响下成长。劳凯声先生深耕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每周一次的读书会绝对是年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盛宴;宁虹老师不为小我、只为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精神,对我们影响至深。他们都是纯粹的学者,是为中国教育鞠躬尽瘁的大先生。”
目前正在新疆和田学院挂职的张增田教授,在研究生期间师从石鸥教授学习。“石老师非常尊重学生,他总会带着欣赏的微笑仔细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至今,张增田仍怀念和石老师一起在操场散步、聊天、漫谈的过往,而这也变成了张增田与自己的学生相处的方式。“我和张老师亦师亦友,他教会我如何做一个谦逊的人,让我受益终身。”已经毕业的博士生王润说。
这种师道传承让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育名家:当代教育名家劳凯声主持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孟繁华连续两届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石鸥一手创办的教科书博物馆成为了国内教科书的重要资源库,也推动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成为国内外教科书研究的重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首都师大教育学院的大先生不喧哗,自有声;不张扬,自磅礴。
让教育学脉代代相传
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何让学生遇到好老师成为必然,而不是偶然?以王长纯、孟繁华、宁虹、蔡春教授为代表的首都师大教育学人,致力于建设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的首都师大模式,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进行项目式学习
据首都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张爽介绍,学院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时任院长王长纯带领一批大学教师,每周花2至3天时间扎在中小学现场。前辈们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双向激活”范式,寻找到了解决“教师之教何以发生”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路径。2009年,“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些成果逐步转化为支持学校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活动。目前,教育学院为全校师范生开设了教育学基础等4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还为全体本科生开设了60余门教育类通识课程。
能够开设高水平课程的前提是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作支撑。围绕“如何展开更好的教育”这一研究方向,目前在新疆和田学院教科院挂职的丁永为副教授开设了一门“教育家办学研究”选修课,他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研究一位教育家,让学生们了解教育家思想流变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所紧跟学科前沿,开展了系列研究。王梦倩老师研究用复杂网络方法及人工智能应用探讨教师合作教研过程中群体智慧涌现的本质机理。教育学院副教授万海鹏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尤为关注在线合作论证学习评价模型与反馈支架构建。在授课中,他总会强调一个观点,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辅助,在很多育人场景中,最终的责任人还是教师。
办学是最好的社会服务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办学是一种最好的社会服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傅任敢先生坚信教育改革可以成为民族复兴的力量。进入新时代,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在首都北京、在新疆和田戈壁、在内蒙古大草原,教师们以身示范,让教育家精神闪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今年6月,来自北京9所学校的校(园)长带领教学团队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启驻校研修活动,这是首都师大教育学院组织的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项目活动之一。“校长的职后发展与带动校长所在学校的发展是校长培训的应有之义。立足于这一理念,我们不断探索校长培训的新形式,让培训发生在校长工作的真实情景中。”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东说。
教育学专业学生参与游戏化学习与未来教育小学期活动,设计游戏方案
目前,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承担着面向北京市的“特级教师工作室”等7个系列和“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等10个系列的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情怀的校长教师。此外,学院近年来还面向内蒙古、四川等多地开展各类培训,惠及干部教师20余万人。
迄今为止,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拥有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智库平台,在立法、决策、标准研制等方面开展咨询研究,助力教育法治化与现代化进程。同时,学院多人受聘全国人大立法专家顾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蓝本的主要起草团队。近5年来,《“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评估》《中小学校校园欺凌治理》等5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被教育部、北京市等各级政府部门采纳。
党务与业务齐头并进
“傅任敢精神是推动教育学院发展的源头活水。”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陈志永表示,70多年来,老一辈教育学人的精神鼓舞感召着教育学院人接续奋进、躬耕不辍,汇聚起“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是一回事”的共识,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究中心、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党建引领下的研究中心与专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025年教师节前夕,基础教育治理教师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田慧生、石鸥教授等人命名的5个国家级人才领衔先锋示范岗,结合教育学院学科优势和研究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攻坚克难,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发展。同时,学院还结合学科特点设立了7个党员攻坚责任区,展开有组织科研,创新党建与工作融合的新方法。
每逢假期,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师生便会开展“行走的教育学”活动。在山东曲阜“传统教育思想”行、湖南第一师范“寻脉”之旅、新疆和田“西部支教”等活动中,师生们在古今教育思想对话中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传承逻辑,重新思考师道的当代意义。
红色教科书的党史故事、师说大先生的育人故事、教育家精神的传承故事……这些触手可及的身边榜样,化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滋养,构筑起教育学院“大思政”建设的新样态。
“立足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守教育情怀、勇担强国使命,弘扬攀登精神,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奋力书写‘教育强国,教育有为’的时代答卷。”张爽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赵翩翩
学校供图
编辑:苏珊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