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最需注意的3个生肖!不是迷信,这是老祖宗的忠告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夜色渐深,老李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

小杰瞪着眼睛,声音有些颤抖:"爷爷,你说的是真的?那三个生肖真的在中元节......"

"你们以为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是空穴来风?我告诉你们,有些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特别是......"

他的话突然停住,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年轻人,最后定格在小杰身上。

屋外的风吹得门窗咯吱作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外面游荡。

"特别是什么,爷爷?"小杰咽了口唾沫。

老李的声音低沉下来:"特别是你们几个的生肖,恰好就是那最需要注意的三个......"



01

这一切都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小杰大学毕业后,暂时回到村里的老宅陪伴爷爷。

城市的生活让他见识了太多现代文明,对于村里这些“封建迷信”的规矩早就没了耐心。

每当老李提起那些传统禁忌,小杰总是敷衍地点点头,心里却觉得爷爷思想落后。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老古董。”小杰经常在心里嘀咕,“什么中元节要烧纸钱,什么某些日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简直就是糟粕。”

可是老李对这些传统却异常重视。

每年中元节前一个月,他就开始准备各种仪式用品,还要一遍遍地叮嘱家里人注意事项。

“小杰啊,你记住了,咱们老李家的人,在中元节这天必须格外小心。”老李总是这样严肃地说,“特别是某些生肖的,千万不能犯了忌讳。”

“知道了,知道了。”小杰每次都是这样回答,但从来没有认真听过爷爷到底在说什么生肖。

转眼就到了今年的中元节前夕。

小杰的几个大学同学决定来村里体验“乡村生活”,这让他兴奋不已。

这几个同学都是城里长大的,对农村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特别是听说村里有很多“神秘传说”后,更是跃跃欲试。

“杰哥,我们晚上去探险吧!”室友小张兴奋地提议,“听说你们村西头有个老坟地,还有什么水塘的,听起来就很刺激!”



“对对对!”另一个同学小王也凑过来,“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彻底揭穿这些迷信传说!”

小杰心动了。

这正是他证明自己“现代化思想”的好机会,也能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勇气”。

“行!咱们就在中元节晚上去!”小杰拍胸脯保证,“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鬼神传说,全都是胡扯!”

老李听说了孙子们的计划,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不行!绝对不行!”老李一掌拍在桌子上,茶杯都跳了起来,“中元节晚上,你们哪里都不能去!”

“爷爷,都什么年代了......”小杰开始他的“理论攻势”。

“我不管什么年代!”老李打断他,“老祖宗的规矩就是规矩!特别是你们几个,我看了看你们的生肖,正好......”

“正好怎么样?”小杰不耐烦了,“爷爷,您老人家就别吓唬我们了。我们几个都是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怎么可能被这些封建迷信唬住?”

老李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想起了那些付出代价后才明白的道理。

“你们不信?”老李缓缓站起身,走到墙边的老照片前,“那我就给你们讲几个故事,都是真事,发生在咱们村里的真事。”

“讲完之后,你们还要去‘探险’,我绝不拦着。但是听完之前,你们谁都不许动。”

几个年轻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

反正现在天还没黑,听听老人家讲故事也挺有意思的。

“好吧,爷爷,您讲。”小杰妥协了,“不过您别指望用这些故事吓到我们。”

老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在椅子上坐下,声音变得低沉而悠远:

“那我就从我二叔说起吧。”

“我二叔,你们没见过,那是个真正的硬汉。一米八的大个子,一拳能打死一头牛,脾气又臭又硬,天不怕地不怕。”老李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属虎,生来就是那种不服输的性子。”

“那是个集体生产的年代,大概是1975年的中元节。”老李继续说道,“那天傍晚,生产队里的活儿早就干完了,大家都收工回家了。村里的老人们都在叮嘱家里人,中元节晚上不要出门,特别是不要去阴气重的地方。”

小杰心里暗暗发笑,这不就是他现在面临的情况吗?

看来每个年代都有这样的“迷信”。

“但是我二叔偏不信这个邪。”老李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他说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还说这些都是吓唬小孩子的把戏。当时队里的猪饲料不够了,需要去水塘里捞水草,但是那个水塘在村西头的老坟地附近,大家都不愿意去。”

“二叔就站起来说:‘一群胆小鬼!我去!我倒要看看,今天能碰上个啥!’”

“家里人怎么劝都拦不住他。我奶奶拉着他的袖子哭,说什么都不让他去。但是二叔那倔脾气上来了,谁劝都不听。”

02

老李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润润嗓子:

“他扛着水草耙子就出门了,嘴里还在嚷嚷着:‘我就不信这个邪!什么中元节,什么阴气重,都是胡扯!’”

“当时天已经快黑了,村里静悄悄的,家家户户都关着门。”

“二叔一个人沿着村边的小路往西头走,那条路两边都是庄稼地,再往前就是那片老坟地。”

小杰的几个同学听得入神,虽然嘴上不信,但还是被老李的叙述吸引住了。

“二叔走到水塘边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月亮被云彩遮住,四周黑漆漆的。”

“但是奇怪的是,那个水塘的水面却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微弱的光。”

“更奇怪的是,平时夏天的夜晚,水塘边应该有青蛙叫,有虫子鸣,但是那天晚上,周围静得吓人,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二叔当时心里也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他那个倔脾气,越是怕越要硬撑。”

“他把耙子伸进水里,准备捞水草。”

老李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

“可是,第一耙子下去,捞上来的不是水草。”

“是什么?”小王忍不住问道。

“是一团湿漉漉、黑乎乎的东西,像是......像是女人的长头发,还带着一股腥味。”老李一字一顿地说。

屋子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几个年轻人不由自主地靠近了一些。

“二叔当时就愣住了。”

“他仔细一看,那确实像是头发,又长又黑,还在滴着水,腥味越来越重。”

“他心想可能是什么动物的毛,就想把它甩掉。”

“但是甩不掉。”

“那团东西就像粘在耙子上一样,怎么甩都甩不下来。”

“更恐怖的是,就在他使劲甩的时候,水面上突然冒起了一个气泡,然后又是一个,好像有什么东西要从水底上来。”

“二叔这下真的怕了。”

“他扔下耙子就往回跑,跑得比兔子还快。”老李继续讲述,“但是他跑着跑着,就觉得不对劲了。”

“怎么不对劲?”小张紧张地问。

“他感觉背后一直有凉气跟着,就像有什么东西在后面吹冷气。”

“而且越跑越冷,到最后他觉得整个后背都冰凉冰凉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什么都没看见,但是那种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他心里想着‘不对不对,这不科学’,但是腿却不听使唤,拼命地往家跑。”

“等他跑到家门口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浑身冷汗。”

“我奶奶开门一看,二叔脸色煞白,嘴唇都青了。”

“‘怎么了?怎么了?’奶奶问他。”

“二叔张口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发抖。”

“那一夜,二叔就发起了高烧,烧得迷迷糊糊的,一连几天都在说胡话。”老李的声音充满了回忆,“他嘴里不停地喊‘别拉我,别拉我’,还有‘我不该去的,我不该去的’。”



“家里人都慌了,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医生说是受了风寒,但是吃了药也不见好。”

“最后还是我奶奶想起来,可能是在水塘那里碰到了不干净的东西。”

“于是家里人就按照老规矩,去那个水塘边烧了纸钱,还请了村里的老人念叨了好几天,这才慢慢好起来。”

小杰听到这里,心中暗想:

肯定是二叔自己吓自己,心理作用导致的。

但是他没有说出来,因为看见爷爷眼中的认真。

“从那以后,我二叔就像变了个人。”老李叹了口气,“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没有了,变得格外小心。每到中元节,他比谁都老实,早早就在家里待着,再也不敢出门。”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老李看着几个年轻人,“现在我讲第二个。”

03

“这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概是1982年。”

“主人公是村东头王家的姑娘,叫王秀英。”

“王秀英这个人啊,性格活泼外向,好奇心特别强,最喜欢凑热闹。”

“她属猴,那个性子就像猴子一样,坐不住,哪里有新鲜事就往哪里跑。”

小杰的同学小王听到这里,心里一惊,因为他正好属猴。

但是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不在意的样子。

“那时候改革开放了,年轻人的思想也活泛了,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

“王秀英就是其中的典型,她总觉得村里的老规矩都是封建迷信,应该破除。”

“那年中元节,村里的老人们照例叮嘱大家,天黑了就别出门,特别是女孩子,更要老实待在家里。”



“但是王秀英偏不听,她觉得这些都是吓唬人的。”

“她还约了几个年轻的小姐妹,说要去村口的河边放河灯,说这样既浪漫又能破除迷信,一举两得。”

“那天傍晚,王秀英特意穿了一身鲜艳的红裙子,还化了妆,觉得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这样打扮,既时髦又有意义。”

“她的妈妈看见了,死活不让她出门。”

“两个人在家里吵了半天,王秀英最后还是偷偷溜了出去。”

“村口的小河边,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用纸叠了很多小船,在船上点上蜡烛,然后放到水里。”

“那些小纸船载着烛光顺流而下,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确实很美。”

“王秀英她们玩得特别开心,还在那里说说笑笑,觉得那些老人们真是小题大做,哪有什么可怕的。”

“但是就在这时候......”老李停顿了一下,“一阵阴风突然吹过来。”

小王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那阵风特别奇怪,明明是夏天,但是那风却冷得刺骨。”

“更奇怪的是,所有的蜡烛都在同一时间‘噗’的一下全灭了。”

“几个女孩子顿时紧张起来,赶紧点火柴想重新点燃蜡烛。”

“但是火柴怎么都点不着,就像有人在故意吹灭一样。”

“王秀英当时还在嘴硬,说什么‘不要怕,就是风大一点而已’。”

“但是她话音刚落,就听到水里传来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什么声音?”小张忍不住问。

“听不清楚在说什么,但是就像有很多人在水里小声说话,而且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多。”

“最恐怖的是,周围好像突然多了很多人影,在河岸边晃来晃去。”

“几个女孩子这下真的害怕了,尖叫着往家跑。”

“王秀英跑在最后面,可能是因为穿的是高跟鞋,跑得不快。”

“就在她快要追上前面的女孩子时,突然感觉脚踝被什么东西狠狠抓了一下。”

“王秀英当场就摔倒了,膝盖重重地磕在地上,鲜血直流。”

“她低头一看脚踝,吓得差点晕过去。”

“她的脚踝上有一圈清晰的指印,青黑色的,就像有人用力抓过一样。”

“而且那指印特别细,明显不是人的手指。”

“其他女孩子听到王秀英的叫声,赶紧回来扶她。”

“大家看到她脚踝上的指印,都吓坏了,赶紧架着她往家跑。”

“回到家后,王秀英的妈妈看到女儿这副样子,又心疼又生气。”

“那圈指印好几天都没有消下去,而且奇怪的是,只要一到晚上,那里就会感到冰凉刺痛。”

“最后还是请了村里的老人来看,说是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东西,烧了些纸钱才慢慢好转。”

小王听到这里,脸色有些发白。

虽然他理智上还是不相信,但是心里确实有些发毛。

“从那以后,王秀英就像变了个人,再也不敢在中元节晚上出门了,更别说去河边凑热闹了。”

“现在我讲第三个故事。”老李继续说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远房侄子,叫李根柱。”

“李根柱这个人啊,老实本分,就是有一个毛病——贪小便宜,还特别嘴馋。”

“看见好吃的就走不动道,总想着能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

小杰的同学小张心里一紧,因为他正好属猪,而且确实有点贪吃。

“那是1995年的中元节,李根柱从镇上办完事,骑着摩托车往家赶。”

“当时天已经有点晚了,路上也没什么人。”

“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看见路边的一个小土堆上摆着一些东西——有水果,有糕点,还冒着热气,看样子是刚摆上去不久的。”

“李根柱当时就心动了。”

“他肚子正饿得咕咕叫,看见那些水果糕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他想,这荒郊野岭的,也没有人看见,拿一点应该没关系。”

04

“李根柱停下摩托车,左右看了看,确实一个人都没有。”

“那堆供品中有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看起来特别诱人。”

“他鬼使神差地走过去,捡起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用袖子擦了擦就咬了一大口。”

“那苹果真的很甜很脆,汁水很多,李根柱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

“他三两口就把整个苹果吃完了,吃完还觉得挺得意,觉得自己占了个大便宜。”

“他擦擦嘴,骑上摩托车就走了,心里还在想:‘这么好的苹果放在这里真是浪费了,正好便宜了我。’”

小张听到这里,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想起自己平时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好吃的总想占点小便宜。

“但是,李根柱回到家还没坐稳,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

“刚开始只是有点恶心,李根柱以为是路上颠簸的缘故,没有太在意。”

“但是很快,他就开始上吐下泻,而且越来越严重。”

“他老婆赶紧给他熬姜汤,以为是着凉了。”

“但是喝了姜汤也不见好,反而吐得更厉害。”

“到了半夜,李根柱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脸色蜡黄,冷汗直冒。”

“更邪门的是,他每次闭上眼睛,就会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床边,看不清脸,但是能感觉到那个身影在盯着他看。”

“李根柱想睁开眼睛看清楚,但是眼皮重得抬不起来。”

“然后他就听到一个声音,很轻很轻,但是很清楚。”

“什么声音?”小张紧张地问。

“那个声音问他:‘我的苹果好吃吗?’”

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几个年轻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李根柱吓得魂飞魄散,想要回答,但是说不出话来。”

“那个声音又问了一遍:‘我的苹果好吃吗?你还给我......’”

“‘还给我什么?’李根柱在心里拼命地问,但是那个声音就消失了。”

“整整一夜,李根柱都在这种恐惧中度过。”

“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每次清醒都能感觉到那个模糊的身影还在床边,还在问同样的问题。”

“第二天早上,李根柱的老婆看他烧得迷迷糊糊的,赶紧叫来了村里的老人。”

“老人一听李根柱昨天晚上的经历,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啊,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老人摇头叹气,‘那是给好兄弟们准备的供品,你吃了人家的东西,人家当然要来找你理论。’”

“老人让李根柱的老婆赶紧准备香烛纸钱,去那个三岔路口烧纸道歉,还要摆上双倍的供品赔罪。”

“李根柱的老婆按照老人说的做了,烧了纸钱,摆了供品,还诚心诚意地道了歉。”

“奇怪的是,从那天开始,李根柱的病就开始好转了。”

“三天后,他完全恢复了健康。”

“但是从那以后,李根柱再也不敢贪小便宜了,特别是在路边看见的那些供品,他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老李讲完这三个故事,屋子里一片寂静。

小杰和他的同学们脸色都有些发白,刚才那种“唯物主义”的嚣张气焰早就没了。

外面的风似乎更大了,吹得门窗咯吱作响。

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夜鸟的叫声,在这样的氛围下显得格外阴森。

小杰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颤抖:

“爷爷,这些......这些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老李一字一顿地说,“我二叔、王秀英、李根柱,他们现在都还活着,你们想要的话,明天就可以去找他们验证。”

小王的心跳莫名加速,忍不住追问道:"李爷爷,那您刚才说的这三个人,他们都是什么生肖的?"

话音刚落,整个房间仿佛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老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这三个生肖分别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