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2岁的刘大妈,站在晒满晚霞的厨房里,正准备做一道家传的猪油拌饭。她的女儿一边切菜,一边无奈地劝道:“妈,这猪油不是说容易堵血管、害心脏吗?你看电视上都说让咱多用橄榄油!”但刘大妈却固执地笑了笑:“我小时候哪有讲究那么多?猪油香得叫人难忘,这几十年身体也还健健康康的。”几句家常,悄然带出了一个家庭“厨房战争”。
其实,像刘大妈这样的“猪油拥护者”还不少。但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质疑也愈演愈烈:“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到底是美食的夸张,还是藏着养生密码?”
到底猪油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还是被污名化的‘万能灵药’?医生又怎么看?今天,我们不妨从科学和真实案例出发,来聊聊“猪油”背后的这3个被大家长期忽略、却影响你健康选择的重要真相——
最后一个,80%的人都不懂,尤其是有慢性病和心血管家族史的朋友,千万别跳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家庭常以猪油为主要烹饪油,许多老人甚至将“一勺猪油顶五副药”奉为养生金句。但为何到了现代,猪油却成众矢之的?
大众质疑的源头,其实是“饱和脂肪”这个标签。猪油饱和脂肪含量高达40%左右,相比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油明显更高。医学界长期认为,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容易提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久而久之,“猪油=堵血管=危险油”的观点变得深入人心。
但,真的如此绝对吗?
研究数据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转变。
2017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涵盖18个国家、13.5万人的大型研究指出:总脂肪、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并没有直接、显著的联系。与之相关的,更是过量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精制米面、糖等)。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的综合评估也发现,饱和脂肪摄入量提升,并没有明显刺激心脏病的发生。
这就意味着,“因为吃了一点猪油就得心梗”的说法,缺乏权威科学证据。
看营养结构,猪油除了约40%饱和脂肪外,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加起来也有50%左右,比黄油等动物脂肪更友好。而且猪油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补充能量与微量营养素,对体虚及营养不良人群拥有一定实际好处。
猪油一度有“万能灵药”的说法,除了美味和补充热量,更因为在烟点较高、烹饪时不易产生有害反式脂肪酸方面相对安全,对健康反而有加分项。
但真正问题的关键,不在“吃不吃”,而在于“怎么吃、吃多少”。
正如黑龙江鸡矿医院谢新辉主任所言:对健康人士而言,偶尔食用,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但已诊断出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的人群,还是要少吃。
很多老一辈会反问:“我们小时候餐餐猪油,怎么身体还倍棒?”三点决定你“能否健康吃猪油”。
一是体力差异。
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每天农活、体力劳动,能量消耗远超现代人。一天到晚进进出出,即便油脂摄入多,消耗也快。现在年轻人多以脑力劳动为主,运动量骤降,脂肪就会慢慢堆积,成为肥胖、三高风险因素。
二是饮食结构整体。
那时粮食紧缺,主食偏多,能配点肉已属难得。除了猪油,鲜有油腻大鱼大肉。现在肉、蛋、奶、油“多样并进”,过量摄入的隐患更明显。
三是医疗条件和疾病诊断水平。
过去的医疗水平有限,大量慢性病、心血管病其实“未被确诊”,并不能的确说明吃猪油就风险低。
所以,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着猪油健康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如今依然高体力消耗、整体饮食均衡,偶尔加点猪油调味,是不会“一口堵住血管”的。
猪油被怀疑致癌,源自部分网络流言与对油脂的片面理解:
偶尔食用的“天然猪油”,烹饪得当、存放得当,其实反而比这4种油健康多了。
“人造黄油”及反式脂肪酸食品
人造黄油、蛋糕、奶油面包等甜点,往往富含工业反式脂肪酸。数据显示,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痴呆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约15-30%。在许多西方国家已严格限制,远比天然猪油“更危险”。
反复油炸的剩油
高温油炸反复使用的油会产生大量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大幅提升心脑血管及肿瘤风险。生活中别只避讳猪油,举凡外卖、烧烤摊油锅里的油才是真正隐患。
酸败油
家中存放过久、有“哈喇味”的食用油已经氧化、酸败,早已失去健康益处。长期低剂量食用,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等慢性损害,甚至心血管及癌症风险升高。
不规范自榨油
老年人习惯自榨花生油、菜籽油,但如果压榨设备不卫生、过滤不充分,容易含有芥酸等有害杂质、微生物污染物,比科学精炼的猪油更不安全。
结论:猪油不是“最佳养生经”,但要背锅为“健康杀手”同样不公正。偶尔吃,尤其健康人,只要不过量,其实无碍,但四种油需谨慎远离。
坚持“油品多样化”原则
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猪油交替使用,不偏向单一油脂,有利于摄取不同类型脂肪酸,保证脂溶性维生素平衡。
控制总量,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建议不超过25克
其中,猪油作为调味点缀,不超过10克即可。下锅后尽量不反复高温加热,减少有害物质释放。
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风险的人
推荐以橄榄油、深加工植物油为主,猪油摄入严格控制。如健康人也要注意减少高温油炸、烧烤、腌制肉制品的摄入频率,科学饮食。
如上所述,“油”只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想守护心血管健康,更应该关注“整体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