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叔移居美国后在公园耍太极剑,劝其离开未果,警察挥起警棍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不是武器,这是我们的文化。"52岁的魏志行在美国西雅图的公园里,用蹩脚的英语向警察解释着手中的太极剑。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人在录像,有人在议论。

年轻的警官罗德里格斯紧握着警棍,他的手在微微颤抖。"先生,请立即放下武器,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

当太极遇上美式执法,当东方传统碰撞西方规则,这场文化冲突将如何收场?

而那根即将挥下的警棍,又将改变什么?



01

魏志行记得爷爷的手。

那双手在他六岁时第一次握住了他的小手,教他如何握剑。

"志行,剑不是用来杀人的。"

爷爷的声音在北京胡同的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那是1976年的秋天,梧桐叶正黄。

魏志行跟着爷爷在什刹海边练剑。

一练就是三十年。

后来爷爷去世了,魏志行继续练。

后来胡同拆了,魏志行在小区里练。

后来小区也不让练了,魏志行就去公园。

人总是要找个地方安放自己的习惯。

就像鸟儿需要枝头,鱼儿需要水流。

魏志行的枝头和水流,就是那把太极剑。

2019年,他52岁。

国企改制,提前退休。

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补偿金。

儿子魏晨阳在大洋彼岸打电话:"爸,来美国吧。"

"我在这挺好的。"

"您一个人有什么好的?"

魏志行想说自己有剑,有公园,有每天的晨练。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儿子不会懂的。

年轻人总觉得父母的生活缺少什么。

其实缺少的可能是理解。

魏志行的妻子在十年前因病去世。

那时儿子还在读大学。

父子俩相依为命过了几年。

后来儿子出国,魏志行又变成了一个人。

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

没人会嫌弃你六点钟起床的闹钟。

没人会抱怨你练剑时的呼吸声。

没人会问你为什么不找个老伴。

魏志行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

每天六点起床,洗漱,吃早餐。

七点到公园,练一个小时的剑。

回家看新闻,做午饭,午休。

下午读书看报,晚上看电视。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

儿子的电话越来越频繁。

"爸,我已经拿到绿卡了,可以给您办移民。"

"爸,西雅图的空气特别好,没有雾霾。"

"爸,我工作稳定了,您来我们能天天见面。"

魏志行知道儿子是孝顺的。

但孝顺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

尤其是当你并不需要被孝顺的时候。

2021年的春天,魏志行终于点头了。

不是因为说服,而是因为疲倦。

疲倦于解释,疲倦于拒绝。

疲倦于让儿子觉得自己不够孝顺。

办移民手续花了一年多时间。

期间魏志行继续每天练剑。

好像要把这些年的习惯都浓缩进最后的时光。

2022年春天,魏志行踏上了飞往西雅图的飞机。

行李箱里最重要的东西是那把太极剑。

海关检查时,他紧张得手心出汗。

生怕他们不让带。

还好,一切顺利。



儿子在机场接他。

魏晨阳比记忆中更成熟了,也更瘦了。

"爸,欢迎来到美国。"

魏志行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语言,建筑,人群,甚至空气的味道。

西雅图的雨比北京的雪更让人忧郁。

魏志行住在儿子贝尔维尤公寓附近的一个小区。

一居室,家具齐全,干净整洁。

儿子每周末来看他,有时候带些中国菜。

"爸,您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

魏志行总是这样回答。

其实他不知道怎么样算好。

语言是最大的障碍。

去超市买菜,指手画脚半天。

看医生,需要儿子请假陪同。

连看电视都只能看中文频道。

魏志行开始怀念北京的生活。

怀念那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

怀念可以随意搭话的菜贩,可以聊天的邻居。

这里的人们都很礼貌,但礼貌得让人感到距离。

他们会说Hi,会微笑,会点头。

但仅此而已。

魏志行需要找个地方练剑。

这是他来美国后最迫切的需求。

不练剑的日子,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在生锈。

儿子带他转了几个社区中心。

"爸,这里有健身房,有游泳池。"

魏志行摇摇头。

他要的不是健身房,是一片可以挥剑的空地。

最后他们在Crossroads公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公园很大,绿树成荫。

有一片草坪,空旷平整。

早晨时分,常有人在这里跑步,遛狗,练瑜伽。

魏志行觉得这里很像什刹海公园。

至少在某些时刻,当晨雾轻柔,鸟声清脆时。

第一次在美国练剑是在2022年的5月。

02

那天早晨,魏志行六点准时到达公园。

他换上练功服,取出太极剑。

深吸一口气,开始了熟悉的动作。

起势,左拦扫,拦截剑。

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每一次挥剑都带着三十年的记忆。

这一刻,魏志行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什刹海。

回到了爷爷身边。

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世界。

有晨练的老人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他。

有遛狗的年轻人掏出手机拍照。

魏志行不在意这些目光。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剑在手中,心在故乡。

一个小时后,魏志行收剑。

汗水浸湿了衣背,但内心前所未有的平静。

一位华人老太太走过来。

"师傅,您这剑法真好看。"

"谢谢。"

魏志行难得地笑了。

这是他来美国后第一次被陌生人夸奖。

从那天开始,魏志行每天都来公园练剑。

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晨练圈子。

有练太极拳的老陈,有跑步的玛丽,有遛狗的汤姆。

大家虽然语言不通,但都会礼貌地打招呼。

魏志行开始学一些简单的英语。

Good morning(早上好), Nice weather(天气不错), Thank you(谢谢).

虽然发音不标准,但足够日常交流。

生活似乎有了新的节奏。

儿子很高兴看到父亲的变化。

"爸,您看起来精神多了。"

"是啊,有地方练剑就好。"

魏志行没有说的是,这不仅仅是练剑的问题。

这是一个人在异乡找到归属感的问题。

公园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那把剑成了他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桥梁。

六月的西雅图,阳光格外温柔。

魏志行的太极剑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流畅。

好像这把剑从来就属于这片土地。

老陈是第一个主动和他聊天的华人。

"老魏,您这剑是哪个门派的?"

"杨氏太极剑。"

"我练的是陈氏拳,要不咱们切磋切磋?"

魏志行笑着摇头。

"咱们这是健身,不是比武。"

老陈也笑了。

"是啊,在这儿就是图个健康。"

两人很快成了朋友。

老陈来美国二十多年,开了家小餐厅。

每天早上来公园练拳,雷打不动。

"这里的生活节奏慢,适合养老。"

"那你想家吗?"

"想,但想也没用。孩子在这里,我们就在这里。"

魏志行理解这种感受。

背井离乡的人,总要在思念和现实之间找平衡。

玛丽是个退休护士,六十多岁。

每天早上绕着公园跑三圈。

看到魏志行练剑总是停下来观看。

"It's beautiful.(太美了。)"她总是这样夸奖。

魏志行学会了回答:"Thank you.(谢谢。)"

汤姆是个老头,每天遛一只金毛。

金毛很友善,有时候会跑到魏志行身边。



汤姆会不好意思地道歉。

魏志行摆摆手,表示没关系。

他喜欢这些善意的人们。

虽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善意是相通的。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

魏志行的英语有了进步。

他能和玛丽简单聊聊天气。

能和汤姆说说狗狗的可爱。

能和老陈讨论中美文化的差异。

生活变得有意思起来。

儿子魏晨阳也感受到了父亲的变化。

"爸,您现在看起来像个美国人了。"

"怎么可能,我永远是中国人。"

"我是说,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魏志行想了想。

"也许吧,但适应不等于改变。"

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魏志行可以学会说英语,可以习惯这里的生活节奏。

但他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不会丢掉自己的传统。

太极剑就是他坚持的象征。

每天早晨的练习,是他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十月的一个早晨,魏志行发现公园门口贴了张告示。

他看不懂英文,但能认出几个关键词。

Weapon(武器), Prohibited(禁止), Safety(安全).

他找到老陈,请他翻译。

老陈看了告示,皱起眉头。

"公园新规定,禁止携带武器类物品进入。"

"太极剑算武器吗?"

"按美国法律,带刃的东西都算武器。"

魏志行愣住了。

他从来没想过太极剑会被当作武器。

在他的认知里,这就是健身器材。

就像跑步要穿跑鞋,游泳要穿泳衣一样自然。

"那我还能练吗?"

老陈摇摇头。

"最好别冒险,被抓到麻烦就大了。"

魏志行站在告示前发呆。

这是他来美国后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困难。

不是语言问题,不是文化差异。

而是对他生活方式的直接冲击。

03

晚上,魏志行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

魏晨阳也觉得为难。

"爸,要不您就在家里练?"

"家里哪有地方?"

"那咱们去找个私人场地?"

"花钱租地方练剑?那成什么了?"

魏志行觉得这很荒谬。

在北京,他可以在任何公园练剑。

没人会觉得有问题,没人会报警。

来到这个自由的国家,反而失去了练剑的自由。

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第二天早晨,魏志行还是来到了公园。

他站在草坪上,看着手中的太极剑。

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开始练习。

告示只是一张纸。

而太极剑是他三十年的生活。

魏志行决定继续练剑。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他不是叛逆的人,也不喜欢惹麻烦。

但有些东西比麻烦更重要。

第一周,一切都很平静。

照常有人晨练,照常有人遛狗。

魏志行的太极剑依然在晨光中飞舞。

好像那张告示从来没有存在过。

第二周,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魏志行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但能感觉到那些目光变得不一样了。

有好奇,有担心,也有不安。

老陈找到他。

"老魏,有人投诉了。"

"投诉什么?"

"说你带武器进公园,违反了规定。"

魏志行停下了动作。

"谁投诉的?"

"不知道,公园管理处接到了电话。"

"那怎么办?"

"他们说如果再有投诉,就要报警了。"

魏志行看着手中的剑。

这把剑跟了他三十年,从来没有伤过任何人。

现在却被当作威胁。

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当天下午,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魏志行。

一个叫詹妮弗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很紧张。

"先生,我们需要和您谈谈。"

魏志行的英语还不足以应付正式谈话。

老陈主动当翻译。

"她说有人投诉您带武器进公园。"

"告诉她,这不是武器,是健身器材。"

詹妮弗听了翻译,摇摇头。

"她说按照规定,任何带刃的东西都算武器。"



"那厨师的刀呢?木工的锯呢?"

"她说那些有特定用途,太极剑的用途不明确。"

魏志行觉得这个逻辑很奇怪。

太极剑的用途难道不够明确吗?

健身,修身,养性。

在中国,这是常识。

在美国,却需要解释。

"告诉她,我可以演示给她看。"

魏志行开始表演太极剑的套路。

动作缓慢优美,如舞蹈一般。

詹妮弗看得很认真,但还是摇头。

"她说不管用途如何,规定就是规定。"

"那我去哪里练?"

"她建议您去私人场所,或者参加武术学校。"

魏志行沉默了。

私人场所要花钱,武术学校更贵。

而且,练剑本来就应该在自然环境中。

在室内练剑,就像在笼子里养鸟一样。

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詹妮弗离开后,老陈拍拍魏志行的肩膀。

"老魏,要不算了吧。"

"为什么要算了?"

"在这里生活,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那我们的文化呢?我们的传统呢?"

老陈叹了口气。

"文化和传统也要适应现实。"

魏志行不同意这个观点。

如果传统需要适应现实,那还叫传统吗?

如果文化可以随意改变,那还有什么意义?

他想起了爷爷的话。

"志行,剑不是用来杀人的。"

爷爷没有说剑是用来做什么的。

但魏志行现在明白了。

剑是用来坚持的。

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文化。

坚持那些不应该被轻易改变的东西。

晚上,魏志行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了儿子。

魏晨阳听后很担心。

"爸,您别较真了,练剑不是最重要的。"

"那什么最重要?"

"您的安全,您的健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魏志行理解儿子的担心。

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晨阳,你知道我为什么来美国吗?"

"为了和我在一起。"

"对,但不全是。我来这里,是希望能把我们的文化带过来。让它在这里生根,开花。如果我连剑都不敢练,那我来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魏晨阳沉默了。

他没有想到父亲会从这个角度看问题。

在他看来,移民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在父亲看来,移民是为了传承文化。

两种观念的冲突,在这一刻变得尖锐起来。

第二天早晨,魏志行还是来到了公园。

他站在熟悉的草坪上,看着升起的太阳。

内心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服从规定,放弃练剑,过平静的生活。

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承担可能的后果。

最终,他取出了太极剑。

有些事情,不做就不是自己了。

练剑的过程中,魏志行注意到围观的人更多了。

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拍照录像。

他成了公园里的焦点。

一个不受欢迎的焦点。

老陈远远地看着他,没有走过来。

玛丽经过时,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

汤姆遛狗时刻意绕开了这片区域。

魏志行感受到了孤立。

但他没有停下来。

剑在手中翻飞,带着三十年的记忆。

带着爷爷的教诲,带着故乡的风。

04

一个小时后,魏志行收剑准备离开。

詹妮弗又出现了,这次身边还有一个保安。

"先生,我们昨天已经警告过您了。"

老陈赶紧过来翻译。

"她说如果您再不听劝,就要报警了。"

魏志行看着詹妮弗年轻的脸。

她看起来也很为难,但必须执行规定。

"告诉她,我理解她的立场,但我也有我的坚持。"

"她说这不是个人坚持的问题,是公共安全的问题。"

"公共安全?我练剑三十年,从来没有伤过任何人。"

"她说不是您的问题,是规定的问题。"

魏志行明白了。

这不是个人对个人的冲突。

这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冲突。

是一套规则与另一套价值观的冲突。

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但不同就一定要妥协吗?

"告诉她,我会继续来练剑。如果她们觉得有必要,就报警吧。"

老陈惊讶地看着魏志行。

"老魏,您这是何苦呢?"

"有些事情,不做就不是自己了。"

魏志行重复了早晨的想法。

詹妮弗听了翻译,叹了口气。

她拿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

魏志行知道,事情要升级了。

但他已经没有退路。

当晚,这件事在当地华人圈子里传开了。

有人支持魏志行,认为他在为华人争取文化权利。

有人反对,认为他在自找麻烦,影响华人形象。

微信群里争论激烈。

"老魏这是在搞事情,会连累我们所有人。"

"凭什么不让我们练剑?这是歧视!"

"在美国就要遵守美国的规则,这叫入乡随俗。"

"如果都随俗了,我们的文化怎么办?"

魏志行看着这些争论,内心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自己的坚持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更没想到同胞之间会产生分歧。

儿子魏晨阳也受到了影响。

公司里有同事知道了这件事。

"你爸挺有个性的。"有人这样说。

"老一辈人都这样,固执。"也有人这样说。

魏晨阳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他理解父亲的想法,但也担心后果。

"爸,要不咱们妥协一下?找个私人场地练?"

"那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公园是公共场所,我有在这里练剑的权利。如果我退让了,下次他们可能要求更多。"

魏志行的话让儿子陷入沉思。

也许父亲是对的。

权利就是这样,不争取就会失去。

不坚持就会被忽视。

但争取权利的代价,有时候很高。

第三天早晨,魏志行再次来到公园。

这次,围观的人更多了。

有支持者,有反对者,还有纯粹看热闹的。

魏志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但他还是取出了太极剑。

剑在手中,心中有底。

不管外界如何喧嚣,他只专注于手中的动作。

一招一式,都是三十年的积累。

一呼一吸,都是对传统的致敬。

练剑结束后,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孩走过来。

"大爷,我支持您。"

"谢谢。"

"我觉得您很勇敢,为我们华人争气。"

魏志行摇摇头。

"我不是为了争气,我只是想练剑。"

女孩愣了愣,然后笑了。

"是啊,有时候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这句话让魏志行很感动。

至少有人理解他。

理解他的坚持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延续。

延续一种生活方式,延续一种文化传统。

第四天,警察来了。

两个人,一老一少。

年长的叫约翰逊,看起来很有经验。

年轻的叫罗德里格斯,眼神中带着紧张。

魏志行正在练剑,看到警车就知道是为自己来的。



他没有停下动作,继续完成这一套。

剑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围观的人群自动后退,形成一个圈子。

有人掏出手机开始录像。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魏志行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收剑归鞘。

转身面对两名警察。

"Sir, we need to talk to you.(先生,我们需要和您谈话。)"约翰逊说。

魏志行的英语不足以应付这种场面。

老陈赶紧过来当翻译。

"警官说需要和您谈话。"

"我知道。"

魏志行把剑放在地上,举起双手。

表示自己没有威胁。

约翰逊走近一些,语气还算平和。

"We received complaints about you carrying a weapon in the park."

"他说接到投诉,说您带武器进公园。"老陈翻译。

"这不是武器,这是太极剑,用来健身的。"

约翰逊听了翻译,看看地上的剑。

"It's still a bladed weapon, sir. It's prohibited in the park."

"他说不管什么用途,带刃的东西都算武器,公园里禁止。"

魏志行深吸一口气。

"告诉他,我可以演示给他看,这真的只是健身。"

约翰逊摇头。

"I understand your intention, but rules are rules."

"他说理解您的想法,但规则就是规则。"

年轻的罗德里格斯在一旁观察着。

他的手无意识地摸向腰间的警棍。

这个动作被魏志行注意到了。

"告诉他们,我不会伤害任何人。我只是想练剑。"

"Sir, you need to stop bringing this weapon to the park. This is your final warning."

约翰逊的语气变得严肃。

"他说这是最后警告,不能再带剑来公园了。"

魏志行看着两名警察。

05

他们看起来不是坏人,只是在执行职务。

但执行职务的结果,是剥夺他练剑的权利。

"如果我不停止呢?"

老陈犹豫了一下,还是翻译了这句话。

约翰逊和罗德里格斯交换了一个眼神。

"Then we'll have to arrest you for carrying a prohibited weapon."

"那他们就要以携带禁用武器的罪名逮捕您。"

围观的人群传来窃窃私语。

事情比想象的严重。

魏志行站在那里,看着地上的太极剑。

这把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爱好。

它代表的是他的身份,他的文化,他的坚持。

如果现在妥协,以后还会有什么妥协等着他?

语言,习俗,信仰?

一点一点地,直到他变成另一个人?

"告诉他们,我明天还会来练剑。"

老陈震惊地看着魏志行。

"老魏,您疯了吗?"

"告诉他们。"

老陈无奈地翻译了这句话。

约翰逊皱起眉头。

罗德里格斯的手握紧了警棍。

"Sir, I strongly advise you to reconsider."

"他强烈建议您重新考虑。"

魏志行摇摇头。

"有些事情,值得承担后果。"

约翰逊叹了口气。

他在这个社区工作了二十年,见过各种各样的人。

大多数时候,警告就足够了。

很少有人会选择对抗。

但眼前这个中国老人,显然是个例外。

"We'll be back tomorrow, sir. Please think carefully."

"他们明天还会来,让您仔细考虑。"

两名警察离开了。

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只剩下魏志行和老陈。

"老魏,您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

"为了一把剑,值得吗?"

魏志行捡起地上的太极剑。

剑身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不是为了一把剑,是为了做自己的权利。"

当晚,这件事在当地新闻中被报道了。

标题是:"华人男子在公园持剑晨练引发争议"

报道很客观,但还是引起了巨大反响。

有人支持魏志行,认为他在为多元文化而战。

有人反对,认为他在挑战法律权威。

网上的评论更是两极分化。

"这就是文化多样性,应该被尊重。"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

"太极剑根本不是武器,这是无知。"

"法律就是法律,不管你是什么文化背景。"

魏志行没有看这些评论。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远山。

想起了北京的什刹海,想起了爷爷的教诲。

想起了那些练剑的清晨,那些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明天,他还会去公园。

不管面对什么后果。

第五天的清晨,比往常更冷。

秋风萧瑟,树叶飘零。

魏志行站在公园门口,看着熟悉的草坪。

今天来练剑的人比平时少了很多。

大家都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

没人愿意卷入这场风波。

魏志行理解他们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斗士。

他走到平时练剑的地方。

取出太极剑,开始了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晨练。

动作比平时更加专注,更加投入。

每一招都像在告别,每一式都充满深情。

围观的人群比昨天更多。

有记者,有警察,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还有许多只是来看热闹的人。

魏志行成了焦点,成了话题。

但他只想安静地练剑。

半小时后,警车出现了。

还是昨天的两个警察。

约翰逊和罗德里格斯。

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

这次还来了公园管理处的主管。

一个中年男子,西装革履。



魏志行看到他们,但没有停下动作。

他要完成这一套太极剑。

不管发生什么,这一套必须完整。

这是对爷爷的尊重,对传统的致敬。

约翰逊没有马上上前。

他在等魏志行完成动作。

这显示了一种基本的尊重。

罗德里格斯显得更加紧张。

他的手一直放在警棍上。

年轻警察总是更容易紧张。

魏志行终于完成了最后一个动作。

他缓缓收剑,转身面对警察。

"Sir, this is your last chance to comply."

约翰逊的声音很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老陈再次担任翻译。

"这是您最后的机会,请配合。"

魏志行看着约翰逊。

这个警察看起来是个好人。

只是在执行自己的职责。

"告诉他,我理解他的立场,但我不会改变决定。"

约翰逊听了翻译,叹了口气。

"Then I have to place you under arrest."

"那他必须逮捕您了。"

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

有人在录像,有人在拍照。

这一刻将被记录在历史中。

约翰逊走向魏志行。

"Please put down the weapon and place your hands behind your back."

"请放下武器,双手背在身后。"

魏志行看着手中的太极剑。

这把剑跟了他三十年。

见证了他的青春,他的中年,现在还要见证他的困境。

"这不是武器。"他用英语说出这句话。

虽然发音不标准,但很清楚。

"This is not weapon."

约翰逊停下脚步。

"I know you believe that, sir. But legally, it is."

"我知道您这样认为,先生。但在法律上,它就是武器。"

魏志行点点头。

他理解法律和文化的差异。

但理解不等于接受。

"It's my culture."他又说了一句。

"这是我的文化。"

约翰逊的表情有些复杂。

06

他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执法问题。

这涉及到文化冲突,价值观差异。

但法律就是法律。

"I understand, sir. But I have to do my job."

"我理解,先生。但我必须执行职务。"

魏志行举起太极剑。

不是威胁的姿态,而是展示的动作。

"This is tai chi sword. For health, for peace."

"这是太极剑。为了健康,为了平静。"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开始鼓掌。

为魏志行的坚持,为他的勇气。

也有人摇头,认为他太固执。

罗德里格斯看到魏志行举剑,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

他的手握紧了警棍。

年轻警察的紧张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们的训练中,任何带刃的东西都是威胁。

约翰逊注意到了同事的反应。

"Rodriguez, stay calm."

但罗德里格斯已经拔出了警棍。

"Sir, drop the weapon now!"

他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恐惧和愤怒。

"先生,立即放下武器!"

魏志行看到了警棍。

看到了年轻警察眼中的敌意。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在这里,他永远是外人。

不管他多么努力地解释,多么诚恳地表达。

他的文化在这里就是异端。

他的传统在这里就是威胁。

但明白归明白,他还是不会妥协。

魏志行举起太极剑,开始表演一个缓慢的动作。

他想用行动证明,这把剑是和平的象征。

但就在这一瞬间,看到魏志行举剑的罗德里格斯以为受到了威胁,他举起警棍就要挥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