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内鬼被抓!从古至今,为利卖国的间谍,一直都为人不齿。
但大部分“间谍”都是为了钱,而这个间谍竟然是主动投敌,上赶着把机密文件送给对方。
随后央视亲自下场,将这位间谍的身份,以及作案动机全数曝光......
主动投敌,可恨至极
这名被逮捕的间谍名叫向某某,他大学毕业后因能力出众被一家国家驻外企业,以劳务派遣身份录用。
月薪过万,福利齐全,在外人看来算是份相当体面的工作。
可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总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的天才,一门心思要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
连续五年,他每年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每次都差那么一点没考上。
按理说,多次失败后要么总结经验继续努力,要么调整心态接受现实,可向某某偏不,他把所有失败都归咎于“体制不公”。
觉得是别人没眼光,慢慢心理就扭曲了,甚至生出了报复的念头。
可谁也没想到,这股报复心竟然让他走上了叛国的路。
向某某偷偷在网上搜索境外可疑组织的联系方式,抱着“既然体制对我不公,我就给它找点麻烦”的想法,主动联系上了一个境外间谍机构。
为了表忠心,他竟然把自己手里能接触到的10多份企业涉密文件直接发了过去,当作“投名状”。
对方收到文件后很满意,当即给了他5000美元的报酬,还承诺只要他持续提供信息,以后可以帮他出国定居。
尝到甜头的向某某彻底迷失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一门心思扑在了给境外势力送情报上。
为了不被发现,向某某可谓费尽心机。
他专门买了不记名的手机卡,平时联系都用这个号码;上网从不连公司和家里的网络,每次都特意跑到公共场所蹭公共WiFi。
传递文件时还会用各种加密软件,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更嚣张的是,他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公司的内部会议上。
有好几次,公司开涉及业务机密的会议,他趁人不注意,偷偷用手机把会议资料、投影内容全都拍了下来,会后马上整理好传给境外间谍。
短短半年的时间,向某某先后给境外传递了17个文件,经有关部门鉴定,其中3份属于机密级,5份属于秘密级。
这些信息一旦被境外势力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可他丝毫没有收敛,反而觉得现有的信息不够“值钱”,竟然暗中计划着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目标直指国家核心部门。
他盘算着,只要能考进去,就能接触到更高等级的机密,到时候不仅能拿到更多报酬,还能“更好地报复体制”。
不过,就在他做着美梦的时候,国家安全机关早就盯上了他...
国安部门的精准打击
当时国家安大数据监控系统在日常筛查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网络信号。
国安部门立刻成立专案组,对这个信号源头展开追踪。
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信号来自某国家驻外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向某某的活动范围。
为了摸清向某某的全部作案情况,专案组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启动了长线跟踪计划。
办案人员一方面监控他的网络活动和资金流向,另一方面通过驻外机构了解他在公司的工作动态。
这一跟踪就是大半年,期间办案人员掌握了他每次向境外传递文件的时间、方式,以及对方给他的报酬转账记录。
6月25日,向某某买了回国探亲的机票,专案组判断这是实施抓捕的最佳时机。
当向某某拖着行李箱走出到达大厅时,办案人员迅速上前亮明身份,将他控制住。
当场在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搜出了一个加密优盘,里面存储着尚未传递出去的3份机密文件,还有他与境外间谍组织的聊天记录备份。
随后,专案组对向某某的银行账户进行核查,12笔来自境外的转账记录赫然在目,金额从几千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
转账时间与他传递文件的时间完全对应,这些铁证让他无从抵赖。
目前,向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泄露国家机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等待向某某的必将是法律最严厉的制裁。
向某某案并非个例,近年来曝光的多起间谍案,折射出当前间谍威胁的新变化,值得所有人警惕。
把这些案例放在一起看,能更清楚发现境外间谍组织的套路有多阴险。
间谍威胁的新趋势
先看几年前的董某案,董某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可他总觉得收入和自己的学历不匹配,心理一直不平衡。
境外间谍组织盯上他这个弱点,以“兼职”为名主动联系,先是给点小恩小惠,慢慢诱导他提供科研数据,董某一步步沦陷,最终因泄露国家秘密被判刑4年9个月。
再看刘连昆案,他曾是解放军少将,因升职受挫心生不满,被境外势力策反后,向对方提供了大量军事机密,性质极其恶劣,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
还有社科院学者陆建华,看着身边有人一夜暴富,心生嫉妒,境外间谍组织抓住他的贪念,用金钱诱惑他出卖学术领域的机密信息,他最终获刑20年。
这三个人身份不同、动机各异,但都因为没能守住底线,沦为了间谍组织的工具。
而现在,间谍组织的手段越来越精准,不再是广撒网,而是针对性布局。
他们重点盯上高学历、能接触到机密的知识分子,像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等都是重点目标。
针对不同人的心理弱点,他们会定制不同的诱惑策略:
对收入不满的,就用高薪“兼职”作诱饵;对仕途不顺的,就许以“特殊渠道”的帮助;对爱慕虚荣的,就用名利地位拉拢。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主动投靠间谍组织的人越来越多。
就像向某某,不是被策反,而是自己主动上网联系境外势力,抱着报复心理出卖国家利益,这种主动投靠的行为往往更隐蔽,也更难防范。
而这起案件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国家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间谍可能就在身边,诱惑也可能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形式出现。
不管是高学历人才还是普通上班族,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记住,任何试图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必将付出无法挽回的沉重代价。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