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足坛,中国球员取得的成就远远无法和日韩球员相提并论,尤其是现在,一名中国球员要想登陆欧洲,面临着诸多障碍,以至于现役男足国家队里,几乎没有国脚留洋。而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前国脚张稀哲坦言,当年自己在欧洲踢球时完全不被主教练重视,就连在“垃圾时间”都无法出场,可见欧洲足坛对中国男足的偏见有多深。
张稀哲曾在2015年加盟德甲球队沃尔夫斯堡,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出场机会,只能参加沃尔夫斯堡母公司大众组织的一些商业活动,被戏称为“销售型中场”。对此,张稀哲表示,他也曾对赛季进行期间、俱乐部安排自己回上海参加车展感到无法理解,但当时俱乐部向他许诺,从上海回国后肯定能得到比赛机会,他这才去参加了车展。
但事实证明,张稀哲还是太天真了。“但是再回到球队,自己的状态其实也还行,最后也确定了联赛第二,还有几轮时间,他(主教练黑金)也没有给我机会。后来觉得就是,人家可能觉得给你报名,你能坐替补席,就是已经给你他之前所说的机会了。”张稀哲无奈表示。
众所周知,2013~2014这两年,是张稀哲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期。那时候他还很年轻,但是已经展现出了极高的潜力。2013赛季中超,张稀哲打出进球和助攻“两双”的数据,创造了国安队史的纪录,其表现甚至不输当时的广州恒大核心外援孔卡。这样一个球员,如果能在留洋后遇到信任他的主教练,相信肯定能有更多的发展。
但是2015年的沃尔夫斯堡之旅,却让张稀哲的职业生涯遭遇重大挫折,几乎陷入停滞。一个处在上升期的球员最怕踢不上比赛,但张稀哲在狼堡却是结结实实坐了半年板凳。经过这次打击,张稀哲在场上的冲劲明显下滑,尽管一直保持着国内一线水准,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却相差不小。
这也是中国男足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使有实力、或者实力与欧洲和拉美球员持平,但是在欧洲踢球时,主教练仍会习惯性对中国球员进行“歧视”,在出场时间上倾向于其他球员。就像张稀哲所说的,哪怕是大局已定的“垃圾时间”,教练都不想让自己出场。过去,郑智、邵佳一在国外踢球时,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而张稀哲的例子无疑更加极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