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聚会没叫你,事后说忘了喊你,千万别回没事,聪明人都这样说

分享至

林晓雯站在办公楼下,看着同事们的朋友圈照片——昨晚的聚餐,觥筹交错,笑声满堂。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颤抖,那张合影里,连实习生小王都在,唯独缺了她这个部门副经理。

手机突然响起,是主管张华的微信:“不好意思啊晓雯,昨天忘了叫你,下次一定。”

林晓雯盯着这条消息,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01

秋日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在林晓雯的桌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低头看着手机上那条微信,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足足十秒。

最终,她敲下了回复:“没事的,工作要紧。”

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她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在往下沉。

电梯叮咚一声,张华走了出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

“晓雯,昨天的聚餐真的是临时决定的,你不要多想。”

林晓雯抬起头,嘴角扯出一丝笑:“我能多想什么?你们年轻人聚聚挺好的。”

张华点点头,转身走向他的办公室,背影透着某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小王从茶水间走过来,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林姐,昨天真的是临时决定的,我们都没想到会拍照发朋友圈。”

林晓雯看着这个刚毕业两年的小姑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没关系的,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小王咬了咬嘴唇,似乎还想说什么,最终还是默默走开了。

上午的工作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林晓雯埋头处理着手头的项目资料。

她在这个部门工作了十五年,从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一步步做到了副经理的位置。

这些年来,她见过太多人来人往,也经历过太多职场的风风雨雨。

但昨晚的聚餐,还是让她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味道。

中午吃饭的时候,财务部的老李主动坐到了她的对面。

“晓雯,最近公司在调整,你要小心一点。”

林晓雯夹菜的动作顿了一下:“什么意思?”

“上面的意思是要年轻化,好多老员工都在观望。”

老李压低了声音,眼神示意她往四周看看。

果然,餐厅里三三两两的小团体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年轻的同事们围坐在一起,聊着最新的流行话题和工作心得。

而像她这样的中年员工,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谢谢老李,我会注意的。”

林晓雯说完这句话,忽然觉得口中的饭菜变得索然无味。

下午开会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座位被安排在了会议室的后排。

以前她总是坐在张华的右手边,那是副经理的固定位置。

今天,那个位置坐的是新来的小陈,一个刚从名校毕业的研究生。

“关于下个月的品牌推广项目,我们需要一个更有创新思维的团队来负责。”

张华的话听起来平平常常,但林晓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暗示。

她的目光在会议室里扫过,发现几个年轻同事都不自觉地坐得更直了一些。

而那些和她一样的中年员工,脸上都写着相同的忧虑。

会议结束后,林晓雯故意磨蹭着收拾资料,直到会议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她坐在椅子上,看着空荡荡的会议桌,心中五味杂陈。

四十二岁,在职场上算是什么年纪?

说年轻,确实不再年轻;说老,又还远未到退休的时候。

这个尴尬的年龄,让她突然有了一种被悬在半空中的感觉。

傍晚下班的时候,她路过张华的办公室,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那个项目确实需要年轻一点的负责人,经验固然重要,但思维更要跟得上时代...”

林晓雯的脚步停住了,她知道张华在说的是谁。



胸口那种闷闷的感觉又回来了,像是有一块石头压在心口。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加快脚步走向电梯。

电梯门关闭的那一刻,她在光滑的不锈钢面板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四十二岁的女人,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眼神依然坚定。

她想起刚入职时前辈说过的话:“职场如战场,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人。”

当时她还年轻,觉得这话说得太过夸张。

现在看来,那位前辈说得一点都没错。

02

回到家的时候,丈夫已经在厨房里忙活晚饭了。

“今天怎么这么晚?”他头也不抬地问道。

“开了个会。”林晓雯换下高跟鞋,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一些。

丈夫是公务员,工作稳定但收入一般,这些年来家里的经济重担主要都在她身上。

女儿正在读高中,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的费用不菲。

她不敢告诉丈夫自己在公司遇到的问题,因为她知道他会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有些事情,不是忍一忍就能解决的。

晚饭的时候,女儿兴致勃勃地跟她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妈妈,我们班主任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我们要从小就要有危机意识。”

林晓雯夹菜的手停了一下:“老师说得对,竞争确实很激烈。”

“那妈妈你在公司里也有竞争吗?”女儿天真地问道。

“当然有,妈妈每天都在和别人竞争。”

女儿点点头,似懂非懂:“那妈妈一定要加油哦,我相信你是最厉害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林晓雯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是啊,她不能就这么认输。

第二天一早,林晓雯比平时早到了半个小时。

她仔细观察着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

果然,她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年轻的同事们确实更容易聚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

而她这样的中年员工,则慢慢被边缘化了。

这种边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意识到的时候,水已经快要开了。

上午十点,林晓雯主动走向张华的办公室。

“张经理,我想和你聊聊下个月的项目。”

张华抬起头,脸上还是那种职业性的笑容:“当然可以,请坐。”

“我在这个行业干了十五年,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还是很了解的。”

林晓雯语气平静,但眼神中透着某种坚定。

“我知道,你的经验确实很丰富。”张华点点头,“但现在的市场变化很快,需要更多新鲜的思维。”

“新鲜的思维固然重要,但经验和人脉同样不可忽视。”

“这个我当然理解,我们会综合考虑的。”

张华的话听起来滴水不漏,但林晓雯知道,这就是标准的太极回复。

走出张华的办公室,她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

中午休息的时候,她偶然遇到了人事部的小美。

两人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坐下,点了两杯咖啡。

“小美,最近公司是不是在酝酿什么大的调整?”

小美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确实有一些风声,好像上面要推行年轻化策略。”

“具体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些关键岗位要换成年轻人,老员工可能会被调到相对边缘的部门。”



听到这话,林晓雯心中一紧。

她想起了昨晚的聚餐,想起了那些若有所指的话语。

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有预谋的。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晓雯姐,你要小心一点,我听说你们部门也在调整范围内。”

回到办公室,林晓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开始回想这几个月来发生的所有事情。

张华确实在逐步架空她的职权,一些重要的会议她不再被邀请参加。

一些重要的项目,她也逐渐被排除在核心团队之外。

而那些年轻的同事,则慢慢成为了张华的心腹。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而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劣势。

但现在意识到还不算太晚。

她想起了多年前一位前辈对她说过的话:“职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时她还觉得这话太过功利,现在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下午的时候,她开始有意识地与各部门的同事接触。

她需要了解整个公司的风向,需要知道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的真实处境。

和销售部的老刘聊天时,她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晓雯,你们部门的几个大客户最近都在问你的情况,他们说更愿意和你合作。”

这句话让林晓雯心中一亮。

是啊,她在这个行业深耕了十五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是无法替代的。

这是她最大的优势,也是她在这场博弈中最重要的筹码。

晚上回家的路上,她的心情比前一天要平静了许多。

危机往往也意味着机遇,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应对。

她不再是那个刚入职时的小姑娘,她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来面对这场挑战。

四十二岁的年纪,不是职场的终点,而是智慧和经验的巅峰。

她要让那些小看她的人知道,什么叫做职场老兵的实力。

03

周一的晨会上,张华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

“公司决定启动新的品牌推广项目,这次我们要用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林晓雯坐在后排,静静地听着张华的讲话。

她注意到,张华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她,而是更多地看向那些年轻的面孔。

“这个项目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我希望年轻的同事们能够积极参与。”

话音刚落,小陈就举起了手:“张经理,我愿意承担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

“很好,还有其他人想参与吗?”

几个年轻的同事纷纷举手,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林晓雯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阵苦涩。

她想起了十五年前,自己也是这样积极主动地争取每一个机会。

而现在,她似乎已经被默认为是“不需要机会”的那一类人。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陆续离开了,林晓雯慢慢起身。

“张经理,我想谈谈这个项目。”

张华停下收拾文件的动作,抬头看着她:“晓雯,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这个项目我很适合参与,我对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很了解。”

“这个项目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可能需要更贴近他们生活方式的思维。”

张华的话听起来很委婉,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年轻消费者也需要有消费能力,而真正有消费能力的,往往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人。”

林晓雯的话让张华愣了一下。

“我会考虑你的建议的。”



走出会议室,林晓雯知道这次谈话不会有什么结果。

但她还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张华知道她不会轻易放弃。

下午的时候,她接到了一个重要客户的电话。

“林经理,听说你们公司要换项目负责人?”

客户的声音透着明显的担忧。

“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你有什么建议吗?”

“说实话,我们和你合作了这么多年,对你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都很认可。如果换人的话,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合作关系。”

挂断电话后,林晓雯心中有了新的想法。

客户的态度是她最大的武器,这是年轻同事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的。

她开始主动联系其他几个重要客户,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结果和她预料的一样,客户们都更愿意和她继续合作。

这些客户代表着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的意见不容忽视。

晚上加班的时候,小王偷偷走到她的桌边。

“林姐,我听说公司可能要调整人员,是真的吗?”

林晓雯抬起头,看着这个年轻的姑娘眼中的担忧。

“你听谁说的?”

“大家都在私下讨论,说可能一些老员工要被调到其他部门。”

“那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小王咬了咬嘴唇:“我觉得经验和年龄都是财富,不应该因为年龄就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听到这话,林晓雯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看来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支持这种做法。

“谢谢你,小王。”

“林姐,如果公司真的要调整,你会怎么办?”

林晓雯沉思了一下:“我会为自己争取应有的位置。”

第二天,林晓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

周五的下午,公司召开了部门例会。

张华在会上再次提到了品牌推广项目的进展。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项目团队的人员构成,以年轻同事为主,这样能确保思维的创新性。”

林晓雯举起了手:“张经理,我想问一下,这个决定有考虑过客户的意见吗?”

“客户的意见当然重要,我们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充分沟通。”

“我最近接到了几个重要客户的电话,他们对团队的变化表示了担忧。”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晓雯身上。

“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和有经验的团队合作,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率。”

张华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我们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我建议我们先听听客户的想法,毕竟他们是最终的买单者。”

林晓雯的话获得了几个老员工的点头支持。

会议结束后,张华单独找到了林晓雯。

“晓雯,我希望你能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

“我当然理解,但我也希望公司能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现实。”

“我们可以找个时间详细谈谈。”

“好的,我随时都有时间。”

走出办公室,林晓雯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04

周一早上,林晓雯比平常更早到了公司。

她需要复印一些重要的项目资料,为即将到来的谈话做准备。

复印机房里很安静,只有机器运转的嗡嗡声。

就在她弯腰取纸的时候,一份文件从复印机上飘落到地上。

她弯腰捡起,无意中看到了文件内容,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