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热度爆棚,众多机器人各显神通,再次将机器人话题推至风口浪尖。从能一秒起身、灵活作业的工业人形机器人,到化身非遗传承人的灵巧机械臂,再到穿糖葫芦都不在话下的高精度具身智能机器人,它们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机器人技术正以迅猛之势革新发展。
而且,此类型的科技盛宴不仅是机器人的舞台,更是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展示创新实力的赛场,从中足以窥探出不同院校在科技人才培养与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以近期举办的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专项赛为例,其吸引了国内众多顶尖高校参与,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其中,华中师范大学选派的19名本科生组成的两支代表队,分别在舞蹈机器人表演赛和农业机器人赛道拿下多块奖牌——舞蹈机器人组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机器人组,采摘机器人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灌溉机器人获二等奖2项。这样的成绩在全国高校中不可谓不突出,同时也充分在彰显了华中师大在非师范领域的创新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效。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中师大这两支机器人代表队均来自该校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协会。且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协会一直坚持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成员之间共同研讨机器人的结构建模与技术难点,持续追求更高层次的创新。
远的暂且不提,就说过去一年里,该校机器人协会成员围绕当下社会焦点与实际需求,在作品设计中融入诸多技术亮点,于各项赛事中表现卓越: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团队协作,摘得华为ICT全球总决赛特等奖;包揽中国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赛项冠亚季军各一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
特别是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该社团派出的机器人代表队凭借《千古一帝——秦始皇》、《穆桂英挂帅》、《机械征途》、《汉武双璧》等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的创意巧思,让“冷冰冰”的机器人“活”了起来,带给对手和裁判不少震撼。
当然,这些出色表现和优异成绩的背后,也少不了华中师大计算机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技术层面,机器人协会指导老师彭熙老师会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带领学生研究多模态交互、机器人控制等关键技术。而在他的指导下,该协会成员在2024年度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12项),发表科研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取得质的飞跃。
例如,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度校长奖获得者、计算机学院2021级本科生彭若菲,她大一便加入该校机器人协会,并在教师彭熙的指导下,参与了多项技术研发与项目实操。如今,彭若菲已经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卓越的科创表现,直博推免至浙江大学。
综上所述,华中师范大学在机器人领域的每一次亮相,都打破了人们对师范院校的固有认知。从中国机器人大赛的多块奖牌,到华为ICT全球总决赛特等奖,再到学生直博名校,这些成绩证明计算机学院的专业指导、机器人协会的日常培训,已经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在前沿科技领域为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