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年的南亚博弈,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复杂、更现实。就在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热度未消之际,一则解放军专机直抵尼泊尔、开启为期11天联合训练的消息,迅速成为地区安全领域的焦点。西藏军区部队跨越高原,降落加德满都,这不仅是一次寻常的“军事合作”,更是一次地缘格局的现实写照。
这场被命名为“珠峰友谊-2025”的中尼陆军联合训练,表面看是反恐、人道救援和维和行动的常规科目,实则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信号。尼泊尔主动坦言:“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我们可能是下一个锡金。”这句直白的表态,既是对中国角色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南亚小国安全困境的真实写照。
中尼关系的升温不只是外交辞令。70年来,两国风雨同舟,从边境线到贸易往来,从高官互访到民间交流,合作一再提速。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1亿美元,“一带一路”项目在尼泊尔落地生根,口岸、公路、电网、通信、教育等领域全面开花。尼泊尔学生涌入中国求学,中文热潮在加德满都持续升温。这些数字和趋势背后,是中尼彼此的信任与依托,也是对印度“单边压力”的现实对冲。
历史上,尼泊尔和印度的“连体关系”带来的,往往不是安全感,而是枷锁。经济上,尼泊尔70%的进出口、90%的油气要靠印度,经贸命脉被死死攥在手里。2015年印度经济封锁,尼泊尔GDP直接下滑1.5%,全国陷入物资短缺和社会动荡。军事上,1950年印尼《和平友好条约》成了印度干涉尼泊尔国防外交的“尚方宝剑”,边界争议区常驻印度军警,连加德满都都能见到印度武装巡逻的身影。
锡金的前车之鉴一直是加德满都政坛的梦魇。1975年,锡金以公投为名被印度“和平吞并”,一夜之间从独立国家变成印度一邦。尼泊尔人心知肚明,地缘小国若无强有力的安全支撑,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当前,印度对争议领土的实际控制通过不断修路、增兵、渗透,压力只增不减。加上南亚局势频繁起波澜,印巴冲突、边界摩擦不断,尼泊尔愈发意识到,“单向依赖”已无法保障安全,唯有“外交平衡”才能争取生存空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尼泊尔领导层顶住日本等外部势力的游说和施压,毅然决定赴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和九三阅兵。奥利总理不仅用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的重视,更用实际政策推动中尼合作全面升级。他上任后首访中国而非印度,已经是对加德满都外交倾向的公开声明。
“珠峰友谊”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中尼安全合作的“新常态”。今年是第五次联训。中方派出常年驻守高原、具备极强适应能力的部队,和尼军混合编组、互教互学,演练科目涵盖反恐、救灾、维和、实弹射击和城镇清剿。军事合作的实效远超“秀肌肉”,而是让尼泊尔军队真正获得了现代化能力建设的关键经验。尼方官兵的评价很直白:这是当前最急需、最实用的训练,极大提升了自保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场军演不只是军队的事。两国士兵除了训练,还组织了体育比赛、文化交流,拉近了距离,打破了隔阂。对于一个内陆小国来说,军事能力的提升,安全感的增强,背后是中国全方位支持带来的信心。
对比一下印度的做法,差距就很明显。印度惯用经济封锁、军事压制、人口渗透等“硬手段”,总想把邻国变成“顺从的地缘附庸”。而中国在南亚推行的,是共赢发展的“软实力”,靠的是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和战略安全合作。日本在这场地缘博弈里也曾试图搅局,向尼泊尔施压不参加中国大阅兵,结果遭到尼方高层公开无视。
外界若以为中国和尼泊尔的合作只是偶发现象,那就低估了南亚格局的变迁。过去几年,“一带一路”让尼泊尔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中尼铁路、能源、电力、基建等项目不断推进。中国已是尼第二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尼泊尔正在用实际行动摆脱对印度的“单边依赖”,打造中印之间的外交平衡点。中国的存在,让锡金的悲剧不再容易复制。
在全球安全格局碎片化、地区局势动荡加剧的当下,小国如何自处?尼泊尔的答案很清晰。用多元合作、实战化训练和外交自主,争取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尼“珠峰友谊-2025”军演,既是对外界的一个明确信号,也是对南亚小国的一份现实答卷。未来,谁能为周边国家真正提供安全与发展,谁才是南亚新格局的塑造者。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了选择题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