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秋日的周六清晨,庐江县盛桥镇文翁书院门前早已聚满了人。大门开启后,孩子们欢快地奔向少儿阅览区,老人们习惯性地取出寄存的老花镜,青年学生则有序地分别走进各自的兴趣班教室。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运营模式、推出惠民项目,文翁书院由过去的“阅读空间”蝶变为现在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客流量大幅提升,而且群众的满意度也写在笑脸上,其探索出的“建管用育”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全县的一个典型代表。
从“鲜有问津”到“门庭若市”
![]()
盛桥镇文翁书院。
“现在书院成了全镇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暑假期间,每天要接待好几百人。” 文翁书院图书管理员高文姐一边整理书籍一边说,“三个月前这里还是门可罗雀的‘藏书阁’,如今已成为集阅读、托管、培训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今年7月2日,盛桥镇将2020年建成的文翁书院经过重新整修后正式委托盛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采取“文化事业 + 文化产业”融合模式,配套咖啡吧及饮品、小吃售卖等商业,兼顾群众精神文化与休闲娱乐需求。推行“专业馆员+文化义工+特长志愿者”的人员配置模式,在保证2名专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聘请12名教师、文艺骨干作为兼职辅导员,并发展了一支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
从“单一阅读”到“多元服务”
文翁书院创新推出“阅读+”服务模式,将传统阅读与特色课程相结合。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托管班”和“周末兴趣班”。
“我们开设了作业辅导、非遗传承、科普实践、书法绘画、编程机器人等10多个兴趣班。”盛桥镇宣传干事严敏指着课程表说,“所有课程都免费向青少年开放,给他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兴趣点燃孩子们的梦想。”
“单靠政府投入有限,我们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运营。”盛桥镇党委宣传委员周臻泽说,“今年以来,吸引了社会资金投入约十多万元,用于购置有关设备和图书资料,为文化空间注入了新动能。”
从“田园旷野”到“文化地标”
地处万山镇的万山电影公园公共文化空间自2024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围绕7大核心功能规划空间,设有报刊阅览室、休闲桌游区、自修室等免费开放区域,打造“日咖夜酒”茶舍与户外露台,提供本地茶饮、咖啡、小吃及专业调酒、烧烤服务,满足群众阅读、休闲、社交等多元需求,成为兼具文化属性与惠民价值的乡村文化地标,已接待游客和群众5万多人次。
![]()
万山电影公园。
万山电影公园公共文化空间以“惠民性”为着眼点,努力构建有温度的服务体系。山谷茶舍等区域全年免费开放,在实施院线电影放映的同时,还开展“乡村公益电影月”活动,2025年春节档总客流量达2万多人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2万元,实现公益惠民与商业运营的良性平衡。同时依托周边景区资源,构建“观影+文旅+农产”复合场景。
从“一枝独秀”到“书香满园”
文翁书院、万山电影公园公共文化空间的成功实践只是庐江县近年来着力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两个典型代表。2024年以来,庐江县按照“布局科学、规模适当、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目前已经在全县改造建设了13家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空间。
![]()
庐江县文化艺术中心阅读空间。
“在公共文化空间改造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变‘我提供什么你接受什么’为‘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二是创新服务内容,将阅读服务与文化服务、文化培育相结合,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功能;三是探索多元化运营,引入社会资源,增强公共文化空间‘造血’能力;四是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专业服务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庐江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积极培育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钱良好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