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孺子书房鼎湖分馆的书架间,指尖划过一本本贴好标签的书,心里总揣着踏实。这一万余册藏书,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少儿等七大类,每一本都是为街坊们备好的“精神补给”。作为安义县首个集镇书房,我从一开始就想着,要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摸到书、读上书,把“15分钟阅读圈”真正融进居民的日子里。
书房外的光景,也藏着我为读者细细琢磨的心意,每一处都想着“再方便些、再舒服些”。三个“邮票停车场”就设在路边,指示牌也很显眼,开车来的读者不用为找车位犯愁。书房毗邻安义县潦河市民公园,看书看累了可以去公园逛一逛,漫步林荫小道,能感受到被绿色环绕的惬意与舒适,欣赏大自然的同时还可以消除眼部疲劳。还有不远处的板溪老街,修旧如旧的青砖黛瓦透着老味道,常有读者读完书去老街逛一圈,回来时手里提着刚买的老面馒头,跟我念叨“这日子真惬意”。
常来的熟面孔里,75岁的付怀慵老人最让人难忘。付老总是穿着朴素,手里提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老花镜和记笔记的本子,一进馆就径直走向历史类书架,经常会借书回家看,但是不太会操作借书的智能设备,每次都是我帮他操作,一来二去就熟络了。和他聊天得知,原来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看到我们孺子书房的历史类书籍比较全,就经常来,现在他逐渐习惯了在书房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读就是大半天。偶尔我递杯热水过去,他会抬头笑着说“在这里看书,比家里还舒坦”。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的书页上,连带着周遭的空气都慢了下来,那一刻我才懂,书房不只是放书的地方,更是能让人安心的角落。
馆里的少儿区永远最热闹。放学后,总有孩子背着书包跑进来,有的踮着脚拿绘本,有的趴在长桌上读童话,偶尔还会围着我问,“叔叔,这个故事接下来讲什么呀”。孩子们的天真,让我觉得我们守着的不只是书房,更是孩子们心里对阅读的热爱,是一代代人对知识的向往。
有人说,书房是城市的光。于我而言,鼎湖分馆这方屋,更像个有温度的容器——装着书页间的墨香,装着孩子们的笑声,装着街坊们路上来回的闲聊,也装着大家对“好好读书、好好生活”的简单期待。每次整理书架,每次听读者说“在这里很安心”,都越发明白,我们做的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守着这方屋,让书本的光、生活的暖,慢慢融进潦河畔的日常里。
作者:安义县孺子书房鼎湖分馆馆长 杨昌森
整理:洪观新闻记者 刘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