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儿童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日常门诊中
常有一些细心的家长
带着一份担忧或疑惑前来
医生,您看看孩子脖子中间有个小疙瘩,这是什么呀?
来,我看看....这种长在舌骨附近,平时不痛不痒的小包块,有可能是甲状舌管囊肿!
01
认识“甲舌”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颈部疾病,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甲状腺舌管未能正常闭合所形成的囊性肿物。
位置特殊:位于脖子正中间或稍偏一点,绝大多数就在喉结的上方。
标志动作:囊肿较大时,随着吞咽及伸舌动作,可以跟着喉咙一起移动。
“安静”状态:像一个光滑的、有弹性的小球,大小可能时大时小,通常没有疼痛感。
“发怒”状态:一旦孩子呼吸道感染,囊肿极易继发感染,突然变的红、肿、热、痛,甚至形成脓肿,破溃流脓。反复破溃就可能形成难以愈合的瘘口。
它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淋巴结炎”,但淋巴结通常位置更偏两侧,且不会做出“吞咽移动”这个标志动作。
02
不能“静观其变”
虽然它是一个良性疾病,但带来的问题却不少。
反复感染之苦:这是最大的麻烦。每次感染都意味着孩子要承受疼痛、可能需要切开引流,甚至住院使用抗生素,不仅痛苦,还会在颈部留下疤痕。
影响美观:包块会缓慢增大,位于颈部正中,影响外观。
极低概率的癌变风险:虽在儿童中极为罕见,但成年后仍有极低癌变风险,这是医生建议将其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一旦确诊,医生通常建议择期手术根治。
03
根治性手术是关键
对于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手术是唯一且有效的根治方法。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切掉”的小手术。
选择在囊肿没有发炎、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手术。如果孩子年龄尚小(如1-2岁),但反复呼吸道感染,则应尽早手术。
Sistrunk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标准术式。它的精髓在于将囊肿、与其相连的整条纤细的瘘管、以及一段舌骨中心部分(约1-2厘米)一并完整切除。
必须要切掉一部分舌骨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只切掉囊肿,而遗漏了深部的瘘管或舌骨内的组织,术后复发率非常高(>50%)。规范的Sistrunk手术能将复发率降至3%以下。
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触诊(摸)和颈部B超基本可以确诊。必要时会安排CT或MRI检查来明确瘘管走向,给予有效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