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滨州地区志》记载:1955年10月,黄河上第一艘客轮“鲁生号”首航泺口至北镇区间,载货45吨,客位142个。这也是与滨州相关的第一艘机动客轮的所有记录。也正是这样一艘小小的客轮,勾起了人们对滨州黄河航运的点点记忆。
“鲁生号”连通泺口、北镇两地水上客运之路
1954年,黄河道旭渡口的土码头改建为长达240米的石码头,随后又将木渡船改换为火轮船。当时,这里每天有两条火轮昼夜不停地对开,日均渡运车辆达340多辆次。1955年10月,在道旭渡口斜对岸的黄河北镇港,往返于北镇和济南泺口之间的黄河上第一艘客轮“鲁生”号正式开航。
有文章记载,“鲁生号”客轮上客、下客主要集中在泺口和北镇两处港口。在泺口与北镇两港之间,沿线设有“船点”,供乘客上下船只。这里说的“船点”,其实就是一个便于“鲁生号”停靠的深水坝头。坝头的近旁搭设草棚,算是“候船室”。
据当年乘坐过“鲁生号”客轮的沿岸群众回忆,从北镇乘船去泺口,客轮逆水上行,要避开大流,拣水流相对平缓又不致搁浅的地方走。一位师傅坐在船头,撑着标有尺度的长杆,不时地往水下探着,一边探一边用行话向舵手报告水深。行经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火车过桥,客轮穿洞,上下汽笛齐鸣。穿过桥洞,就是人车熙攘的泺口码头。泺口码头有售票处,也有候船室,候船室沿河而建。乘客检票后,出候船室的东门,沿阶梯而下,就是所要乘坐的“鲁生号”客轮。
在惠民专区内河航行的木帆船。
泺口港、北镇港都曾是黄河沿岸重要的水旱码头
据了解,北镇港位于滨州市东南五里庄,即现在的滨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黄河北岸,是黄河沿岸货运港口之一。早在大清河通航时期就有船舶往来,为旧蒲台物资集散地。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后,成为黄河下游水旱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不断改建扩建。1956年迁至黄河边的五里庄。原为土码头,1962年建石码头,水深3米,码头长450米,前沿水深1.1米,有舶位五个,500吨级货轮可同靠三艘。仓库面积500平方米,货场4.45万平方米。
而“鲁生号”所经航线另一端的泺口港位于济南北郊泺口镇黄河南岸,津浦铁路泺口桥东西两侧,下游11公里设有傅家庄装卸点,是山东境内黄河沿岸的主要港口。早在宋代,泺口已是著名的水旱码头。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黄台板桥至泺口上关运盐铁路支线建成(后被日本侵略军拆毁),该港成为沟通小清河和黄河的枢纽港。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设泺口航务管理站,1957年改称泺口港。
在历史上,泺口既是依大清河和小清河发展起来的古老而繁盛的港埠码头,又是济南北郊的商业重镇,它的发达时期,甚至远在济南城区之前。泺口港所在之处正是泺水汇入大清河的地方。《济南简史》记载:“在明朝,由于大清河和小清河的水运,济南城北的泺口镇,是水陆码头,以盐业为主而形成了商业兴旺的市镇……济南北郊泺口镇,是著名的水陆码头,为黄河上最大的渡口,也是连接省会和鲁北平原的咽喉要道,是沿海到内地的重要水上运输线,为商品流转的集散地。”足见当时泺口港的繁荣与兴盛,以及与滨州的历史渊源。
公路发展,河床增高,黄河航运终成绝唱
1855年前,途径晋、冀、京、津四地的大清河俗称“盐河”,河口一带盐场所产之盐都由水路运销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百十州县。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经泺口、利津入海。因为黄河改道,泺口变成了山东境内黄河上最大的一个渡口,成为济南通往鲁北和京津地区的主要渡口,也成为上下航运最重要的中转枢纽,北镇与泺口之间黄河水运相当繁盛。据《北镇志》记载,1931年由滨县运往济南的货物达到7472吨。1933年至1937年间,当时往来船只有3000多艘,年运量达到40万吨。
1938年,国民党在花园口炸坝,使黄河夺淮河入海,致使山东境内黄河成为干河,大船停驶,小船减少,水运萧条,泺口港与北镇港作为黄河沿岸的两座重要港口,一度都面临着衰落的命运。
1947年,黄河回归故道后,航运衰微,往来货运以石料为主,兼运粮食杂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泺口货运仍至梁山、郓城、北镇、利津等地,但港口吞吐规模已大不如前。由黄河航运局经营、往返于泺口北镇之间的客运轮船,也最终因乘客稀少而停航。
1978年后,由于公路事业的发展,水运客源、货源逐渐减少,加上河床增高、码头变化等原因,来往于泺口、北镇两地的黄河航运更是举步维艰。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两地的水路航运基本停止。公路的通畅、浮桥的兴建使得黄河内河航运渐趋荒废,泺口港和北镇港也因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汽笛长鸣的“鲁生号”也成为黄河之上永远的“绝唱”,人们再也无法乘坐这艘客轮在黄河水面上漂流来往了……
来源:滨州日报
编辑:隆卫
初审:管林忠
终审:韩俊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