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儿子赵大牛办厂超,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振兴东北足球,也是为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
初衷有了,如何落地,如何能一炮打响,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赵大牛为了让东北厂超能比肩苏超,超越苏超,可谓下了大功夫。
不论其他,就论赵大牛的这份志气,那就相当难得。
若他不是革新创业的主,他只需要待在家里吃喝玩乐就好了,可他没有,他没有让自己成为第二个“王思聪”。
众所周知,东北二人转那是相当流行,此次赵大牛办厂超,二人转元素,乡村爱情元素,安排地满满当当的,就像东北的油豆角那是一茬接一茬。
“东北超”在赵大牛的大力宣传和普及下,的确做到了一炮而红,可这红之下争议也颇盛,东北厂超已经被吐槽笑点太密集,不像是正规球赛,更像是用来内涵和嘲讽“海参足球”的。
的确,哪有摄像机满场跑,足球运动员不想踢就拿着球直接灌篮的。
足球运动员上场后,明星也得转换身份成足球运动员,既然成了足球运动员,哪能在比赛过程中故意撂包袱,故意挑起事端,只为即兴演个现场版本的二人转或小品。
事到如今,苏超火了,是因为足球运动员颇具拼搏精神,时间不到球不落地,咵咵就是拼。
事到如今,“东北超”火了,是因为赵大牛邀请了几乎所有的东北籍艺人和网红,还将票价定到了40和20。
苏超踢球颇具观赏度,激情和足球的转速让人目不转睛,兴奋无比。
“东北超”踢球颇具搞笑度,进不进球不重要,让现场买票进来的观众觉得开心,觉得值,这些因素可谓在足球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东北超”由“世子”赵大牛领衔首踢,到赵本山的徒弟们纷纷上场,如今热度有了,八卦谈资也有了。
对于喜忧参半,对于一半称赞,一半批评,赵大牛的妹妹球球表示,有争议是好事,赛事还得接着办,当然,有了经验会越办越好,力争把球踢出水平的同时,让东北二人转文化以及东北人的幽默风趣和对足球的热爱传播出去。
如果一直关注足球,便可知赵本山老师对于足球就非常热爱,当然,赵本山老师在足球上曾花了大价钱也没折腾出个水花,这一直是他的遗憾。
而今赵本山老师的儿子赵大牛,另辟他径盘活了大东北的足球经济,相信赵本山老师心里已乐开了花。
后生可畏,赵大牛办东北厂超的时候知道会有非议,但他还是顶着压力去做了。
看着赵大牛一身赘肉仍跑满了整场,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别再说什么全场赵公子买单之类的了,赵大牛也好,球球也罢,他们虽还不是什么人中龙凤,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来看,他们被教育的很好,起码没有做纨绔,起码做人做事都很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