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青年医生在肥捐献造血干细胞
9月10日,来自安徽淮南的年轻医生张斌斌,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患者生命。他说,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是医生的本分。
两次为爱守候 终于传递希望
今年23岁的张斌斌,是皖南医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也是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疼痛科的一名“新”医生。
2021年7月,正值大一暑假,在淮南市谢家集区政府做志愿者的张斌斌,得知政府大楼内正在开展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立刻到了现场。
“如果我的一点付出,能让一个人重获生命,这是作为医学生最大的荣幸。”
当现场的红十字工作人员向他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时,没想到,张斌斌早已有过详细了解。“我是学医的,知道很多患者都在等待‘救命的火种’,我来就是要献血和留取血样,给患者多一份机会,期待未来这份缘分能落到我身上。”
很快,2024年4月,张斌斌接到了来自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血样真的与一名小患者初步匹配成功,他很是兴奋。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但有机会能够真正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张斌斌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然而,就在他期待下一步的通知时,却得到消息:因患者原因,捐献终止。
“当时确实有点遗憾,但我告诉自己,只要有需要,我随时都在。”
就这样,在等待中,今年8月底,又一个即将枯萎的生命向他发出“求救信号”。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又与另一名患者再次配型成功,且患者情况危急,需要尽快配合,张斌斌还没等工作人员说完,就抢先答应,“生命为重,随时配合!”
后续相关流程一切顺利,中华骨髓库加急下达捐献通知。为了保障顺利捐献,张斌斌决定,独自去完成这场生命接力。
9月10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张斌斌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288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点亮一位患者的生命之光,也为自己多彩坚实的青春书写出精彩的篇章。
坚定医者初心 奉献步履不停
“当医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救护生命,是很有意义的职业,这是我从小就坚定的信念。”张斌斌的医者初心,在大学学医期间便已深深扎根。
为此,大学期间,在学业上,张斌斌主修麻醉学专业,同时,敏锐地意识到心理关怀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又辅修心理学,凭借过人的毅力和艰辛付出,完成双学位课程,为日后“身心同治”的行医理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医生需要好品行,医学生不仅只是学书本,还要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历练,培养向上向善的德行。”除了学业优异,张斌斌同样注重自己公益行动的历练。双休节假日,他带领同学们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养老院、福利院等,为老人和孩子送去欢乐和温暖。
五年大学时光,张斌斌的综合测评成绩始终稳居全年级前列,连续四年斩获国家级励志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表彰,还曾在学校举办的麻醉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今年3月,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张斌斌顺利入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成为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疼痛科的一名“新”医生。
刚到科室时,他每天跟着主任查房、学习诊疗方案,下班后还会留在科室整理病历,把当天遇到的疑难病例记在笔记本上,逐一查阅文献、请教前辈。很快,他的心理学知识也派上了用场。接诊病人,他总会花时间跟患者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心理状态,并穿插分享康复案例,引导患者心理减压,向患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地配合治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希望。
入职仅3个月,张斌斌就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在集团医师节知识竞赛中斩获三等奖。
他说:“这次入职不久,就能以另一种方式挽救远方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幸运,也是我要当个好医生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