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场这回真是摊上大事了。
49岁的乌军战俘在镜头前一口气爆了料,不仅承认部队里有外国雇佣兵,还点名了波兰人、美国人、哥伦比亚人……最惹眼的是,那支“四人小队”的日本籍身份。
这下俄罗斯可坐不住了,俄外交部直接放话:只要发现日本武装分子,绝不会手软。与此同时,美国对乌军的武器供给却一拖再拖,弹药短缺越来越严重。
一边是外援缩水,一边是俄方步步紧逼,乌克兰的这盘棋,越下越危险。
外国雇佣兵:战场上的隐形军队,俄方警告直指日本
这段战俘供词说得不含糊。他们那批人里,除了有德语翻译之外,还有来自波兰、哥伦比亚、美国、爱尔兰和德国的“老外”,最关键的是,还有四名日本人。
这些人并不是来打酱油的,而是正儿八经参与了乌军的军事训练,和乌克兰士兵接受同样的课程,还被优先安排了射击训练。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被禁止和乌军士兵私下交流,像是被“隔离对待”的外来战斗力。
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雇佣兵的存在本就敏感,如今还牵扯到日本,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自愿前往”,俄方都不买账。
俄罗斯外交部的原话是:这些人被视为“非法战斗人员”,不享受战俘待遇,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尤其对日本,俄方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只要抓到,绝不留情。
问题是,这些雇佣兵的存在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据俄方统计,乌军中有近2万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雇佣兵,他们中不少人具备专业背景,擅长操控防空系统、无人机、电子战设备等尖端技术。
这说明西方国家或许早已通过“退役转雇佣”的方式,悄悄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但别以为这些外国兵就混得风生水起。相反,他们在乌军内的处境并不好。指挥系统混乱、任务安排不清晰,很多人都说自己就是被当“炮灰”使的。
一边是高技术,一边是低生存率,乌克兰军队显然在整合这些国际力量上捉襟见肘。
而日本政府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面对国际质疑,多数时候选择“沉默是金”。说得好听点,是不愿轻易卷入冲突;说得直白些,可能是在试水:既想表现一下存在感,又不愿承担直接责任。
但国际关系里,暧昧态度往往最容易被当成“默认”,尤其在俄罗斯看来,这就是北约国家假借雇佣兵之名的“深度介入”。
美援放缓,乌军告急,俄军攻势步步紧逼
这边俄罗斯放狠话,那边美国却显得心事重重。本该源源不断送来的武器援助,现在却踩了刹车。
原来,早在6月初,五角大楼政策官埃尔布里奇·科尔比便向国防部长呈上备忘录,于其中建言,应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关键的威胁”之上。
虽没点名,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更重要的威胁”指的不是乌克兰,而是亚洲的某个大国。
这份备忘录直接影响了美援节奏。PAC-3导弹、毒刺防空系统、精确制导炮弹、AIM和地狱火导弹等关键装备的交付被暂停或减缓。
乌克兰空军高层捶胸顿足:弹药耗尽只是时间问题。再加上俄军空袭越来越猛,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几乎是天天在硬扛。
在最新一轮打击行动中,俄军火力迅猛,一举发射805架沙赫德无人机与13枚导弹。此次打击威力巨大,就连乌克兰内阁大楼也未能幸免,被精准击中。
这种规模的集体空袭,是战争爆发以来的最大一波,目标涵盖了能源、军工、政府机关等关键节点。乌克兰的拦截弹显然难以为继,节奏迟缓。
当一发拦截弹射出后,只能无奈地等待下一批,根本无法应对紧迫的局势。补不上弹药,防不住导弹,乌军前线自然吃紧。
地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俄军正沿着东部战线推进,尤其在顿巴斯地区加码兵力,目标直指红军城等战略重镇。
据俄方宣称,他们的火力密度比乌军高出5到10倍,已经摧毁了乌克兰62%的军工企业。如果属实,乌方的战场弹药补给线已被严重削弱。
面对美国援助缩水,欧洲国家开始顶上。德国承诺提供90亿欧元,北欧国家援助也在增加。8月,欧洲援助总额首次超过美国,看似“接过了接力棒”。
但问题在于,欧洲内部意见不统一:像匈牙利和意大利这些国家,主张把援助和“和谈”挂钩。
更别说部分援助资金来自冻结的俄资产收益,这笔钱用得越多,法律风险就越大。所以欧洲虽然上了场,但想长期撑下去,难度不小。
雇佣兵只是冰山一角
把视线拉远一点看,北约国家的“间接参战”已经不太容易遮掩了,虽然嘴上说不会派兵直接参与,但实际操作上,军事援助、情报支持、甚至默许雇佣兵参战,项项都到位。
这让俄罗斯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普京亲自划出红线:谁敢派正规军进乌克兰,俄军一定“正面迎战”。
法国最近提出要组织26国出兵乌克兰保障后勤安全的计划,在俄方的眼里,这就是“擦边球”。德国对此显得格外谨慎,显然担心一不小心就把欧洲整体拖下水。
与此同时,外交战和信息战也打得火热,乌克兰总统带着外国外交官参观被炸的政府大楼,强调俄罗斯已经开始针对政府机构发动攻击。
而俄罗斯则放出战俘视频,展示外国雇佣兵的存在,指责西方“伪装中立,实则参战”。
这场冲突正在逐渐演变为一场持久消耗战。乌克兰一方面希望西方继续提供强力支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兵力吃紧、经济吃紧、政治压力也吃紧。
兰德公司甚至提出,未来乌克兰可能不得不接受“冻结冲突”的可能性,也就是不谈胜负,先停下来喘口气。
乌战俘的一段供词,不仅揭开了乌克兰战场上的“灰色力量”,也让大国角力的面纱被扯下一角。日本雇佣兵的出现,让俄罗斯直接亮剑,美国军援的放缓,让乌克兰陷入两难。
而这场冲突的真正走向,早已不再由乌克兰单方面决定。战场上的每一次交火,外交场上的每一次表态,都在牵动着全球局势的脉络。
真正的拐点,或许不在前线,而在谈判桌上。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雇佣兵、导弹、无人机与政治博弈,还将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继续纠缠。
信息来源:
乌战俘称日本雇佣兵参与乌方作战2025年9月9日, 11:20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