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4岁打工时,和36岁老板娘发生了一段意外情,毕生难忘

分享至

注:本故事为网友投稿,所有情节均为真实事件,为保护投稿人隐私,文章所有中的人名均为化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述人:阿哲 撰稿人:天涯明月

今年我 30 岁,在老家开了家小小的汽修店,每天围着扳手和机油转,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但每当夜深人静,整理旧物时翻到那个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 “苏姐” 两个字总会让我愣神很久 —— 那是我24岁在南方打工时,和36岁的老板娘苏姐之间一段短暂却刻骨铭心的意外情,时隔六年,依旧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事。



2018年,我刚满 24 岁,揣着仅有的两千块钱,从老家安徽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了浙江温州。那时候的我,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在老家混了几年,没赚到钱,还惹了不少麻烦,最后被我爸骂着 “滚出去闯闯”,才咬牙来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下了火车,看着人来人往的车站,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只能跟着招工的牌子,进了一家小服装厂,成了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

苏姐就是这家服装厂的老板娘,36岁,中等身材,总是穿一身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衬衫,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干练又温柔。她很少在车间待着,大多时候在办公室处理订单,但每天中午都会来车间转一圈,问问大家吃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第一次跟她说话,是我刚去的第三个星期,我不小心把缝纫机的线弄断了,手忙脚乱地想修好,却越弄越糟,急得满头大汗。

“别急,我教你。”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回头一看,是苏姐。她蹲下来,拿起剪刀,熟练地剪掉乱线,然后重新穿针引线,动作又快又准。“你刚来,不熟很正常,慢慢来,别慌。” 她抬头冲我笑了笑,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叫苏敏,你叫我苏姐就行,你呢?”“我叫阿哲。” 我紧张得声音都有点抖,不敢跟她对视。那天中午,苏姐还特意多给我打了一份红烧肉,说 “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

那时候的我,在陌生的城市里举目无亲,每天在车间里重复着枯燥的工作,晚上住在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集体宿舍,日子过得压抑又孤独。苏姐的出现,像一道光,让我觉得这座冰冷的城市里,还有一丝温暖。从那以后,我每次遇到问题,都会忍不住去找苏姐帮忙,她也从不推辞,总是耐心地教我。有时候她加班晚了,会叫上我一起去吃夜宵,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她会把自己碗里的虾仁都夹给我,说 “我不爱吃这个,你吃”。

慢慢地,我和苏姐越来越熟。我知道了她的故事:她和老公一起开了这家服装厂,可三年前,她老公在送货的路上出了车祸,走了。她一个人撑起了这家厂,既要跑订单,又要管车间,还要照顾在老家读初中的儿子。“有时候觉得挺累的,” 有一次吃夜宵时,她喝了点啤酒,眼神有点落寞,“晚上回到空荡荡的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对着我老公的照片发呆。” 我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有点疼,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说 “苏姐,以后要是有需要帮忙的,你随时找我”。



真正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不一样,是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那天厂里赶一个大订单,所有人都加班到凌晨一点,我因为要把最后一批货搬到仓库,走得更晚。刚把货搬完,外面就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只能在仓库门口等雨停。就在我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一辆白色的轿车停在了我面前,车窗摇下来,是苏姐。“这么晚了,怎么还没走?” 她皱着眉,“快上车,我送你回去。”

车里很暖和,苏姐还递给我一条毛毯,说 “盖着点,别着凉”。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车里放着轻柔的音乐,雨点击打在车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快到宿舍楼下时,苏姐突然开口:“阿哲,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做什么?总在车间里打工,不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