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内,一场迟来的安葬仪式隆重举行,人群肃穆、鞭炮齐鸣,似乎要把这迟到了44年的礼数补足。
墓主名叫范绍增,一个看似荒唐、实则传奇的抗日英雄,一生坐拥40房姨太太,战功赫赫,却在83岁去世后迟迟未能入土为安。
他的传奇人生如今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么,是曾经怎样的一番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复杂而又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
桀骜难驯
1894年,范绍增出生在一户富庶之家,祖父是远近闻名的乡绅,父亲更是坐拥大片田产的地主,范家对子孙管教甚严,长辈们都盼着范绍增这个长孙日后能光耀门楣。
然而,范绍增天性顽劣,对私塾功课毫无兴趣,他的世界不是书卷里的圣贤之道,而是山野间的自由天地。
同窗都在伏案苦读时,他已溜出学堂,爬树掏鸟窝、河边摸鱼虾、村口赌钱耍,私塾先生被他气得胡子直颤,家人更是拿他束手无策。
14岁那年,范绍增与家人的冲突终于到了爆发点。
他像往常一样逃学,跑去镇上闲逛,正逢赌场内人声鼎沸,他一时兴起便凑了进去,看到有人赢得大把银元,他心痒难耐,忍不住掏出父亲给的零花钱下注。
没成想,上了赌桌的范绍增运气极佳,一连几把都赢了个盆满钵满,手里的铜板翻了数倍,正当他洋洋得意时,一个满脸横肉的赌徒盯上了他,对方狠狠拍了拍他的肩。
“小子,手气不错啊,要不要再来一局?”
范绍增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战,几局下来,他不光把赢来的钱输个精光,连自己随身带的银镯子也搭了进去,眼看局势不妙,他拔腿就跑,却被人一脚踢翻在地。
“混账东西,又在闹事!”
范绍增回头一看,竟是祖父范守中站在那里,整个人脸色铁青,再怎么宠爱这个孙子,面对如此顽劣的行径也彻底失望了。
老人家怒不可遏,当即让家仆将范绍增五花大绑,押回范家祖宅,众目睽睽之下,他甚至下令家仆挖坑,要将这个不肖子孙活埋。
“我范家世代积德行善,岂能养出这样败家玩意,今天若不把你埋了,日后只怕祸害乡里!”
泥土一锹一锹落下,范绍增才意识到,祖父这次是来真的,在场家仆纷纷跪地求情,终于,范守中松了口,范绍增因此被赶出了家门。
从那之后,他开始在江湖间摸爬滚打,学会了如何欺骗、如何动手、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变成了一个游走于黑暗世界的狠角色,没人再敢轻视这个曾经的富家顽童。
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这只是自己传奇人生的开始。
戎马逆袭
短短几年,范绍增在一群亡命徒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还在一次与另一股匪帮的火拼中成功干掉了对方的头目,顺势吞并了他们的势力,坐上了寨主的位置。
彼时,四川正处于军阀混战阶段,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每一支有枪有人的队伍都有可能成为军阀们招揽的对象。
范绍增敏锐地意识到,倘若能让自己手下的这些兄弟们成为正规军的一部分,未来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开始主动接触地方军阀,亲自上门拜访一些有影响力的“袍哥”大佬,不厌其烦地奉承、请安,在一些饭局上甘愿做个小跟班。
一番苦心经营终于换来了回报,军阀头目王维舟看中了范绍增的队伍,决定将其收编为自己的外围势力,正式成为川军的一部分。
川军内部派系林立,范绍增却有一手别人学不来的本事,他深谙人情世故,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应该站在哪一边。
一次,川军内部两位师长在宴席上争执不下,场面一度尴尬,剑拔弩张之际,范绍增笑着端起酒杯,圆滑地插了一句话。
“两位长官何必争个高低,战场上见真章才是英雄本色。”
这句话既没有得罪任何一方,又巧妙地化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好感。
1932年,四川两大军阀刘湘和刘文辉爆发大战,彼此都在拼命拉拢小军阀站队,当刘文辉开出五十万大洋,试图收买范绍增时,他并没有急于答应,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局势。
刘湘虽然面临危机,但背后有蒋介石的支持,胜算更大,源于此,范绍增最终选择将这五十万大洋连同刘文辉的信件一并送到了刘湘手中。
这一举动让刘湘对他刮目相看,战后,刘湘不仅没有亏待他,还将那笔五十万大洋悉数送回,并升他为第四师师长。
坐上师长的位置后,范绍增的野心并未止步,他知道,想要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光靠枪杆子还不够,还要有靠山,趁着休假,他前往上海拜访了青帮大佬杜月笙。
两人都是草莽出身,自然一见如故,一番交流下来便开始以兄弟相称,临别时,杜月笙还特意送上一批军需物资,极大地提升了范绍增部队的战斗力。
从一名街头混混到落草为寇再到川军师长,范绍增的经历堪称一部传奇小说,但是,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并不是这些江湖手段,而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北平的宁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没人想到,范绍增这个昔日被轻视的草莽军阀,却成为了日军闻风丧胆的“战场疯子”。
当年,他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倾尽所有家产组建抗日部队,召集部下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大量采购武器弹药,将一支装备老旧的杂牌军,硬生生拉成了四个整编团。
“过去打内战,都是在害百姓,今天,我们的敌人不是同胞,而是日本鬼子,这场仗,我范绍增就是拼光了家底,也要跟兄弟们一起,把鬼子赶出中国!”
1941年,日军为了进一步控制长江水运,发起了太湖战役,国军很多部队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节节败退,然而,范绍增部却死守住了太湖张渚地区。
为了稳住士气,他曾亲自带队冲锋,即便在战斗中腿部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历经三天三夜血战,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这场胜利让范绍增的部队声名大噪,也让日军意识到,这位出身川军的师长绝非等闲之辈,至于1942年浙赣战役,让他迎来了戎马生涯的最辉煌时刻。
当时,日军中将酒井直次率部进犯金华,企图打通东南战线,彻底封锁浙赣交通线,范绍增接到命令后,立即带兵埋伏在日军必经之路。
5月28日清晨,酒井直次骑着战马,带领一队军官行进在队伍最前方,突然,一声巨响,一匹战马腾空而起,酒井直次被炸翻在地,腿部鲜血直流。
日军惊慌失措之际,范绍增的部队立刻展开攻击,密集的机枪扫射让日军措手不及,酒井直次被迅速送往后方救治,但因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
此战过后,日本国内一片哗然,原来,酒井直次是日本陆军史上第一个在中国战场上阵亡的在任中将,范绍增成了实至名归的“抗日英雄”。
退隐江湖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阀、将领们或退隐、或逃亡、或被改造,而范绍增则选择了留在大陆,归顺新政权。
彼时的他已年过半百,生活却热闹非凡,他的府邸像是一座热闹的后宫,住着四十位妻妾,难得的是,范绍增并未将她们视作玩物,而是尽力给予她们安稳的生活。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不仅不限制妻妾们的自由,还主动安排她们学习文化、接触新思想,最有名的便是一位名叫紫菊的小妾。
紫菊原是范绍增在川军时期迎娶的姨太太,性格温婉、聪慧伶俐,虽身处军阀府邸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在范绍增的安排下,她得以入学深造并结识了许多新派知识分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紫菊与年轻的校长相识,两人惺惺相惜、渐生情愫,范绍增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动怒,反而会见了那位校长,询问两人的真实感情。
此后,范绍增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不仅允许紫菊改嫁,还为她筹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甚至认下了这位校长做干儿子。
随着时代变迁,旧的婚姻制度逐渐被取缔,一夫一妻制成为新社会准则,范绍增主动安排妻妾们各自另谋出路,或改嫁、或回归家乡,他自己则选择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1970年代,范绍增受邀出任河南省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推广之中,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体育的兴旺。
相传,当年河南省田径队的一名年轻运动员因训练受伤,萌生退意,范绍增得知后亲自找到他,苦口婆心地劝道。
“你们现在练体育,就像我们当年上战场,伤了怕什么,站起来,继续拼!”
这一番话激励了不少年轻人,也让他在河南体育界赢得了一定的声望。
1977年3月5日,83岁的范绍增在河南郑州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然而,他的归宿问题却成了一个长达四十余年的遗憾。
由于他膝下子女众多,后人们对于葬地选择一直争执不休,意见难以统一,再加上历史变迁与时代更迭,范绍增的遗体只能暂时安放在公墓中,一放便是44年。
直到2021年,他的后人们终于达成共识,将遗骨迁回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为他举办了一场迟来的安葬仪式。
举行仪式当天,许多民众自发前来悼念,炮仗声响彻陵园,44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落幕,将军终于得以魂归故里,尘归尘、土归土。
至于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被后人津津乐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