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姚明提前结束了中国篮协主席职务,郭振明则当选该协会新一任主席,引起了巨大的热议。
不过,姚明选择提前结束任期,其实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中国篮球事业发展需求与个人规划所做的选择。
而接过这一重任的郭振明并非初次接触篮协工作。
他几年前便进入中国篮协,与姚明一同开展工作已久。
此前还担任过国家体育总局篮球中心与中国篮球协会联合党委书记、篮协副主席等职务。
他表示,将与所有篮球从业者携手,齐心协力继续推进改革深化。
但最近,在中国男篮斩获亚洲杯亚军之后,篮协主席郭振明的一番谈话,却意外掀起了舆论热潮。
甚至有网友调侃称:“姚明大概没料到,男篮亚洲杯才刚落幕,篮协主席的一句话,就让王治郅的口碑大幅上涨。”
“小巨人”姚明
中国篮球史上,“小巨人” 姚明是无可争议的标志性人物。
球员生涯的姚明,凭借与生俱来的篮球天赋与出众身高,成为 NBA历史上首位外籍状元秀,正式加盟休斯顿火箭队。
在火箭队的八个赛季里,他始终保持顶级竞技状态,累计入选8次NBA全明星阵容、5次NBA年度最佳阵容,成为联盟中极具统治力的内线球员。
赛场上的他,用他出色的篮球技巧和远超常人的篮球智商,征服了全球无数球迷。
遗憾的是,由于积累的伤病,他在选择了退役。
然而退役后的姚明,也从未真正离开篮球。
在成功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后,他便以新身份扛起责任,正式启动中国篮球的系统性改革工作。
在国家队建设层面,姚明创新推出“红蓝双国家队”模式,一举打破传统单一选拔机制的桎梏。
在联赛发展层面,他以推动CBA“管办分离”改革为核心突破口,将联赛独立运营权限正式赋予CBA公司。
俱乐部治理领域,聚焦薪资体系乱象重拳整顿,通过建立明确的薪资管控机制,有效遏制了“天价合同”引发的无序竞争。
不止于此,他也借鉴NBA成熟选秀体系,搭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CBA 选秀制度。
从国家队选材到联赛运营,从俱乐部规范到人才输送。
这一系列改革不仅解决了中国篮球发展中的诸多现实痛点,更构建起一套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发展体系。
而除了篮球以外,姚明的“姚氏幽默”同样圈粉无数。
这份幽默从非刻意的搞笑,更像是一种通透从容的沟通智慧。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身身高优势时,他从容笑着打了个生动比喻:
“我的身高就放在那儿,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自然不会再去用奔二的。”
而面对“如何防护SARS或H1N1”的提问,他又带着自嘲的轻松语气调侃:“我个子高,整天呼吸到的新鲜空气比别人多,所以不大容易得。”
这些回答里,满是接地气的真诚与豁达。
这些轻松的回答里,没有巨星的距离感,也让他 “自信开放、从容风趣” 的形象深入人心。
回溯姚明的篮球生涯,始终有一位偶像,对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就是“中国篮球第一人”王治郅。
“中国篮球第一人”
王治郅是首位被NBA球队选中的亚洲球员,先后效力于独行侠、快船与热火,用出色的篮球能力,向世界证明了亚洲球员的竞技实力。
后来,他毅然转战CBA联赛与中国男篮国家队。
在CBA赛场,他多次助力球队斩获总冠军,成为联赛中的内线核心。
在国家队层面,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上,他作为核心球员助力中国男篮两度闯入八强,刷新队史奥运最佳战绩。
广州亚运会,他又带伤上阵,关键时刻砍下20分率队逆转夺冠。
但是常年高强度征战让伤病逐渐累积,最终王治郅选择告别赛场。
与姚明侧重协会管理的转型路径不同,王治郅退役后转型做了教练,指导年轻球员的技术能力。
然而在“篮球人”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贯穿在他的职业生涯。
那就是“中国人”,以及“中国人”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当年,伦敦奥运会前的采访拍摄现场,他目光落在背景墙悬挂的国旗上,便对记者叮嘱道:“拍摄时把国旗和我一起框进去。”
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藏着最纯粹的“与国旗同框”的赤子之心。
而他对篮球这份坚守还在持续开花结果,到了近日,中国男篮又有了新成绩。
“不忘男篮”
近日,在吉达亚洲杯男篮决赛中,中国男篮惜败澳大利亚队,最终获得亚军。
尽管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可这份近十年来中国男篮最佳成绩,却在印证着这支队伍正悄然重回巅峰。
而这背后,离不开姚明、郭振明与王治郅三位篮球人的汗水。
姚明执掌篮协以来的改革,为男篮筑牢了根基。
郭振明的精心运营则保障了男篮运作的细节。
而王治郅将自己赛场经验化作技术传承。
三人的“协作”,让这只年轻男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与团队凝聚力。
而这份“协作”藏在幕后,最近在让人们所知。
亚洲杯过后,郭振明的一段采访将这份三人的“协作”推向公众视野。
他透露,自己始终与姚明在重要决策上保持密切沟通,而王治郅更是表示会为国家队随叫随到。
这番话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甚至有人调侃称:“姚明或许没料到,亚洲杯刚落幕,郭振明的一句话,竟让王治郅的口碑再度飙升。”
而网友们的这份调侃,本质上是对他人气上升的轻松打趣。
毕竟在此之前,没多少人想到,他的一席话竟能让自己在网络上的人气突然飙升,收获大批关注。
甚至许多网友都因为王治郅,也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篮球。
不过,这份“口碑”暴涨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王治郅在中国篮球事业默默深耕的必然。
他曾说过:“中国男篮顺境时我未必在,但逆境中我一定来。”
他那句 “逆境中我一定来” 的承诺,是刻进行动里的坚守
在备战的时间里,王治郅牺牲了自己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只要国家队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
这份 “只要需要,我就都在” 的坚守,也成为了中国男篮宝贵的“薪火”。
而王治郅这位功勋老将,从技术到担当,无疑为中国男篮注入了宝贵的经验与精神力量。
他的贡献,早已超越“技术传承”,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为中国男篮的进军带来了“精神底气”。
结语
郭振明主席的一席话,让外界看到了姚明、王治郅等篮球人在男篮亚洲杯亚军背后长达一年多的默默付出与牺牲。
王治郅更是将“遇困难义无反顾”的承诺与“随叫随到”的行动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恰恰印证了中国篮球的复兴从非单一的赛场突破,而是一场“薪火传承”。
有无数姚明、王治郅这样的“幕后人”,把篮球的初心、拼搏的意义、责任的重量,一点点传递给下一代。
也因为正如此,中国篮球才能经久不衰,成为真正的“薪火永燃”。
如今中国男篮逐步重返巅峰,从非某个人或某支队伍的贡献,而是姚明、郭振明、王治郅等一代代篮球人,怀揣责任与担当、合力支撑的必然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