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玉米地总被表叔多占一块,表叔蛮横非说我们占他们地,隔天懵了

分享至

“这地就是我的!你那张破纸能顶个屁用!”

张爱军指着李卫国的鼻子,唾沫星子都快喷到他脸上了。

“你今天敢动一下这垄沟,我腿给你打断!”

李卫国攥着那张发黄的土地证,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蛮不讲理的表弟,一字一句,声音不大,却像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

“爱军,这地,本来就该是我的。”

01.

今年的秋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地冷。

李卫国蹲在自家院子里,一口一口地抽着卷烟。



烟杆子是自己用竹根做的,用了十几年,被烟油浸得发黑发亮。

烟叶是自家种的,劣质,呛人。

一口吸进去,从喉咙到肺,火辣辣地疼。

可这疼,比不上心里的疼。

屋子里,女儿小雅又在咳嗽。

一声一声,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他心上。

媳妇秀莲,正端着一碗黑乎乎的中药,哄着女儿喝下去。

“小雅乖,喝了药,病就好了。”

秀莲的声音,带着哭腔。

前几天,她又背着自己,偷偷去村东头的王大夫那里问了。

王大夫说,孩子这病,是老毛病了,光喝中药不行,得去县里的大医院,好好做个检查,彻底断根。

去县里,坐车要钱,检查要钱,拿药更要钱。

钱。

李卫国狠狠地吸了一口烟,被呛得也跟着咳嗽起来。

他看着院角里堆着的那一堆玉米。



蔫头耷脑,个头不大,籽粒也不饱满。

今年雨水少,收成不好,比去年少收了快三成。

交了公粮,剩下的,也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哪里还有余钱,给女儿看病。

夜里。

李卫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隔壁屋里,媳妇秀莲压抑着的,细细的哭声,像一根针,扎着他的耳朵。

他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

天花板上,有一片因为屋顶漏雨而留下的,发霉的水渍。

那片水渍的形状,像极了村东头,他家那块玉米地的地图。

只是,地图的边上,好像被人硬生生地啃掉了一块。

李卫国想起了那块地。

也想起了自己的表弟,张爱军。

02.

张爱军的母亲,是李卫国亲姑姑。

按理说,是血脉相连的亲戚。

可这亲戚,处得却让李卫国心里发堵。

从他记事起,这个表弟就比他横,比他会占便宜。

小时候,两家一起分东西。

张爱军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小,会哭会闹,把好的那份抢走。

李卫国的母亲总是说:“卫国,你是哥哥,让着点弟弟。”

于是,李卫国就让。

让到后来,就成了习惯。

长大分家,两家的地,正好挨着。

中间,隔着一道几十年的老垄沟,算是天然的分界。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道垄沟,开始一点一点地,往李卫国家的方向偏。

一开始,只是偏了一点点,像锄头不小心挖偏了。

李卫国老实,觉得亲戚之间,没必要为了一垄半垄的地,撕破脸皮。

他就忍了。

可他一忍,张爱军就越是得寸进尺。

今年,去年,年年如此。

每年犁地的时候,张爱军都会把垄沟往李卫国家这边,再深挖一尺。

时间长了,那道老垄沟,早就没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新的,明晃晃地“刻”在李卫国家地头上新垄沟。

这么多年下来,李卫国家那块本来方方正正的玉米地,硬生生被啃掉了一个大角。

那一角,足足有半亩地。

对公家来说,半亩地,不算什么。

可对李卫国这样的庄稼汉来说,半亩地,就是一季的收成,是孩子半年的学费,是家里一年的食用。

几年前,李卫国也忍不住,去找张爱军理论过。

那次,他特地拿出了家里那张发黄的土地证。

土地证上,用红笔和黑笔,清清楚楚地画着地块的边界和尺寸。

可张爱军,只是斜着眼,瞟了一眼。

“你这破纸是啥时候的了?”

“老掉牙的东西,还拿出来说事?”

“现在地界,就按新垄沟算!村里都知道!”

张爱军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横。

年轻时在外面混过两年,认识几个不三不四的人。

村里人,一般都不愿意惹他。

那次理论,最后不了了之。

李卫国碰了一鼻子灰,回家生了半天闷气。

媳妇秀莲劝他:“算了,当家的,咱惹不起他,就当花钱买个清静吧。”

为了家庭和睦,为了不让亲戚难堪。

李卫国,又一次,忍了。

03.

黑暗中,李卫国慢慢地坐起身。

隔壁的哭声,停了。

但那份绝望和无助,却像冰冷的水,漫过了墙壁,淹没了他。

他不能再忍了。

他不是为自己争,是为这个家,为病床上的女儿争。

那是救命的钱!

他摸黑下了床,走到堂屋。

借着窗外一点点月光,他打开了那个老旧的木柜子。

柜子最底层,有一个铁皮盒子。

盒子里,放着家里所有的“家当”。

几张零零散散的钞票,户口本,还有那张被他看了无数遍的,发黄的土地证。

他把土地证拿了出来,就着月光,又看了一遍。

上面的红线,像一道伤疤,烙在他心里。

他把土地证小心地揣进怀里,怀里的那张纸,仿佛有千斤重。

他走到院子里,拿起那把跟了他半辈子的锄头。

锄头的木柄,已经被他的手,磨得光滑油亮。

他扛起锄头,没有惊动任何人,一个人,走进了冰冷的,带着露水的夜色里。

夜里的村庄,很静。

只能听到几声狗叫,和自己脚踩在土路上“沙沙”的声响。

田野里,玉米杆子已经被收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在月光下,泛着白光。



国走到了自家那块地的地头。

那道新的,属于张爱军的垄沟,像一道狰狞的伤口,横在那里。

他看着那道垄沟,又回头看了看自己家的方向。

仿佛能看到,女儿在病床上痛苦的脸。

仿佛能听到,妻子在黑夜里无声的哭泣。

他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呛得他肺疼。

他不再犹豫,举起了手里的锄头。

他要做的,不是去挖那道新垄沟。

他要找回那道,早就在别人记忆里消失了的,属于他家的,老垄沟。

04.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张爱军就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

他老婆在院子里喊:“当家的!不好了!李卫国那个老实头,好像要在咱家地里搞事情!”

张爱军一听,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他趿拉着鞋就往外跑。

还没到地头,就看到那边已经围了不少早起下地的村民。

人群中间,李卫国正拿着一把破尺子,一截一截地在地上量着什么。

他的脚边,已经用锄头,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歪歪扭扭的白线。

那条白线,比现在的垄沟,往张爱军的地里,足足探进去了三四米。

“李卫国!你他娘的想干啥!”

张爱军拨开人群,冲了过去,一把打掉了李卫国手里的尺子。

“大清早的,在我家地里画线,你想死啊!”

李卫国没有像往常一样躲闪或者退缩。

他只是弯下腰,默默地捡起了尺子。

然后,他抬起头,迎上了张爱军的目光。

“爱军,我没在你家地里画线。”

“我画的,是我家的地。”

“放你娘的屁!”张爱军跳着脚骂,“全村谁不知道这垄沟就是地界!你画到这边来,不是占我家便宜是啥?”

“这条垄沟,不是老垄沟。”

李卫国从怀里,掏出了那张发黄的土地证。

“当家的,别跟他吵,咱回家吧。”

媳妇秀莲也赶了过来,拉着李卫国的胳膊,一脸的担忧和害怕。

李卫国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放心。

他把土地证展开,递到张爱军面前。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我家这块地,南北长八十三米,东西宽四十二米。”

“现在的地,南北长度没错,东西宽度,少了四米。”

“这四米,就是被你那道新垄沟,占走的。”

张爱军看着那张破纸,脸上露出了不屑的冷笑。

“我刚才说了,你这破纸顶个屁用!”

他指着李卫国的鼻子,唾沫星子乱飞。

“我告诉你,地界,就按现在的垄沟算!”

“这是我开的垄,就是我的地!”

“你今天敢动一下,我腿给你打断!”

他那副蛮横不讲理的样子,让围观的村民都忍不住摇头。

可大家也都知道张爱军的为人,没人敢上前说句公道话。

所有人都看着李卫国。

想看看这个憋屈了半辈子的老实人,今天,会怎么收场。

05.

李卫国看着眼前这个撒泼耍横的表弟。

他没有再说话。

也没有再去看那张土地证。

他只是把尺子和土地证,都小心地收好。

然后,他扛起锄头,看了一眼自己用锄头尖画出的那条白线。

那条线,代表着他家的土地,代表着女儿的救命钱,也代表着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最后的尊严。

他转过身,对拉着他的媳-妇说。

“秀莲,我们回家。”

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张爱军看他要走,以为他怕了,怂了。

他更加得意起来,叉着腰,对着李卫国的背影,吐了口唾沫。



“这就对了嘛!”

“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别惦记!”

“我告诉你们,明天,我就顺着这条垄沟,再往你们那边挖一尺!”

“我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他对着围观的村民,耀武扬威地喊道。

“都看什么看!散了散了!没见过亲戚分地啊!”

人群,渐渐散去。

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执,似乎就以老实人的再次退让,而告终。

张爱军哼着小曲,扛着锄头,得意洋洋地回家吃饭去了。

他心里盘算着,等下午,就去镇上买点好酒。

今天这事,办得敞亮,他得好好庆祝一下。

李卫国那个窝囊废,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第二天。

张爱军睡到快日上三竿才起床。

他喝了碗稀饭,想起昨天放下的狠话,决定去地里看看。

他要去看看李卫国那个老实头,是不是真的那么听话。

他扛着锄头,晃晃悠悠地往村东头走去。

离得老远,他就看到,昨天那块起争执的地头上,好像有点不对劲。

围了不少人。

比昨天的人还多。

所有人都伸着脖子,对着地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张爱军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加快了脚步,挤开人群。

当他看清地里景象的一瞬间,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像被人当头打了一闷棍,傻傻地愣在原地,手里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