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风导弹方阵威严地驶过长安街,那震撼人心的场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媒的镜头几乎都快贴到导弹车上了。而此时,对比俄乌战场上俄罗斯“匕首”导弹被“爱国者3”拦截的尴尬处境,人们不禁将目光聚焦到我国的鹰击-21导弹上,这一对比,可谓是高下立判,令人惊叹不已。
咱们先从外观说起。鹰击-21导弹的弹头棱角分明,仿佛被精心雕琢过一般,明显看出双锥体结构的折线。这种独特的设计蕴含着巨大的奥秘,双锥体能够让导弹再入以后在大气层内巧妙地机动飞行。其原理是利用激波产生强大的升力,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高超音速滑翔机动,甚至还能灵活变轨,突防能力堪称一流。尽管滑翔能力没有乘波体那么强大,但是双锥体具有控制方便,适合精确制导,战斗部空间比较大等优势。
反观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和“匕首”导弹,弹头圆滚滚的,从顶部到尾部呈现出光滑的曲线,专业术语称之为 “曲线旋成体”。这种构型看似流畅,实则在高超音速机动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严格来讲,“伊斯坎德尔”和“匕首”只是传统弹道导弹的一种改良版本。俄罗斯直到两年前才不得不承认“匕首”和“伊斯坎德尔”导弹并不具备末端机动能力。这就意味着,其飞行轨迹基本是固定的抛物线,敌方的反导系统通过计算抛物线轨迹,就有很大机会对其进行拦截。
从技术原理深入分析,鹰击-21导弹的双椎体结构由两个不同角度的锥段组成,具有明显的外凸折角。这种设计带来了较强的升阻比,能够让导弹在高超音速飞行时,依然保持良好的气动控制。有论文研究表明,双锥体构型外加气动舵面,就像是给导弹安装了隐形翅膀,使得导弹在高速飞行中也能灵活掌控方向。
而“匕首”导弹所属的曲线旋成体结构,由于无法产生有效的激波,升阻比极为微弱,根本无法完成复杂的机动突防动作。在俄乌冲突中,“匕首”导弹频频被爱国者拦截,这一实战结果也充分验证了其在末端机动能力上的缺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