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支签字笔敲定了俄罗斯能源版图的“东移”。
普京带着俄气高管登场,随后并宣布:已签署修建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备忘录。
每年500亿立方米,走蒙古国进中国,合同一签就是30年!
这边欧洲刚忙着吵要不要到2027年彻底禁俄气,美国还在推销高价LNG;那边普京已经笑着把市场转向东方。
![]()
普京访华,能源棋局重排
2025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普京再次出现在中外媒体镜头中。
这一次,他不是单独来访,而是与中国、蒙古两国领导人一起签下了一份意义非凡的能源合作文件。
根据协议,俄罗斯将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经蒙古国向中国每年输送高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长达30年。
要理解“西伯利亚力量-2”的意义,必须先回顾俄欧能源关系的崩塌。
自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便通过“兄弟”“联盟”“亚马尔-欧洲”等多条天然气管道,将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欧洲市场。
后来又有“北溪-1号”和“北溪-2号”直通德国,欧盟国家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一度高达40%以上。
天然气不仅是俄罗斯财政的“现金牛”,也是俄欧关系中最牢固的纽带之一。
![]()
然而,2022年随着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这条纽带被生生切断。
2024年12月31日,俄乌天然气过境协议到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不再延长。
2025年1月1日凌晨7时,乌方正式关闭了过境阀门,俄气对欧洲的输送量骤然归零。
自此,俄乌之间长达30多年的过境输气合作彻底成为历史。
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洲的输气量维持在每年150亿立方米左右。
虽然只占欧盟总需求不到5%,但却是摩尔多瓦、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重要能源来源。
断供后,这些国家首当其冲,天然气价格预计上涨约30%,民生和工业都受到直接冲击。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甚至公开批评欧盟大国“追求地缘政治目标,却牺牲小国的利益”,直言本国每年将因此损失数亿欧元的过境费。
![]()
欧洲的尴尬与反思
实际上,欧盟并非毫无准备。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便高调宣布要在2030年前彻底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
到2023年,俄罗斯在欧盟天然气市场的份额已从2021年的40%骤降至18%,石油市场份额几乎清零。
欧盟还通过紧急进口美国、卡塔尔等国的液化天然气来填补缺口。
然而,真正要完全禁掉俄气,却远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2025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新方案,计划在202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但消息一出,法国和比利时立刻反对。
理由很现实:法国在2024年仍是俄气主要进口国之一,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采购量甚至比上一年增长了81%,总额高达26.8亿欧元。
![]()
比利时则担心法律风险,因为它与俄罗斯签有到2035年的长期合同。
与法国、比利时截然相反的是西班牙和荷兰。
这两个国家不仅支持禁令,还希望尽快切断与俄气的所有合同。
问题在于,这四个国家合计进口了欧盟97%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占俄罗斯全球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一旦分歧无法弥合,禁令就难以落实。
更麻烦的是,欧洲的“替代品”并不稳固。
2024年欧洲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美国出口总量的55%,价格远高于俄气,稳定性也难以保证。
德国的情况尤其糟糕,2024年GDP下降0.2%,是二战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
工业部门叫苦不迭,企业外迁加剧,德国从“领头羊”变成“落后生”。
对欧洲来说,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的代价,是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和逐渐削弱的工业竞争力。
而对俄罗斯来说,失去欧洲市场固然痛苦,但却倒逼其加快寻找新的出口方向。
![]()
俄罗斯的转向:东进战略
失去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来说,简直就是“地震”。
2023年,俄气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披露净亏损6290亿卢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这是20多年来最严重的财务赤字。
而在2022年,俄气还是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高达1.226万亿卢布。
短短一年,从巨额盈利到巨额亏损,足以说明问题。
供应量同样直线下滑。
2023年,俄气对欧洲供应仅283亿立方米,同比骤降55.6%。
要知道,在俄乌冲突前的2021年,俄对欧供应一度高达1560亿立方米。
当欧洲市场的闸门被关上,俄罗斯必须另寻出口,否则能源巨头就会成为财政“黑洞”。
普京也深知能源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
过去十年,能源出口占俄外贸总额的约50%,能源税收贡献了国家预算的40%左右。
如果不及时转向,俄罗斯经济不仅会失去稳定收入,还会削弱在国际上的战略筹码。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9月普京访华时敲定了“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
根据9月2日的三国协议,这条途经蒙古的管道每年将向中国输送多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长达30年。
俄气总裁米勒强调,这一价格将低于俄气对欧洲的供应价,这无疑是对中国释放的巨大优惠。
不仅如此,普京还带来了附加成果:
中俄同意把已经运行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量从380亿立方米增加到440亿立方米,把“远东”管道输量从100亿立方米提高到120亿立方米。
换句话说,俄罗斯通过此次访华,确保了对中国的长期出口总规模接近1100亿立方米。
![]()
这几乎相当于俄气过去鼎盛时期对欧洲供应量的三分之二,足以稳住核心市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过去俄气账面亏损严重,但俄罗斯整体经济却并未因此陷入衰退。
普京在2025年初就公开表示,俄罗斯经济在今年前两个月实现了6%的增长,全年增速有望超过3%,而预算收入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0%。
这显示出俄罗斯在能源出口多元化、预算调节和国内产业替代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韧性。
因此,“西伯利亚力量-2”的签署,不只是单一的能源合同,而是俄罗斯东进战略的象征。
普京用一次访华,宣告俄罗斯能源版图的重心彻底转向东方。
参考文献:
俄气断供,欧洲“着凉”,《环球》杂志,2025-01-22
欧盟提议2027年底禁止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法国、比利时跳出来反对,观察者网,2025-06-04
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到底坑了谁,环球时报,2024/02/08
“中俄蒙签了!每年对华输送多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观察者网,2025-09-02
俄罗斯遭欧盟制裁减少输气量 奥地利“索赔”遭俄断供,光明网,2024-11-1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