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的通报,揭开了舞蹈艺术光环下的腐败黑幕,让中国舞蹈界的深层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中。
9月9日,安徽省检察机关依法对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正厅级)、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罗斌(正厅级)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起诉指控显示,冯双白利用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艺术光环下的权力寻租
冯双白并非普通官员,他是中国舞蹈界的权威人物,曾创作《咕哩美》《妈勒访天边》《水浒》《风中少林》《花木兰》《水月洛神》等多部著名舞剧作品。
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集艺术才华与行政权力于一身。
罗斌同样不容小觑,这位舞蹈学博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舞蹈系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等职。
两人本应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却双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腐败链条与系统漏洞
根据报道,冯双白、罗斌与艺术交流处副处长韦立(另案处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权力三角”。在这个三角中,文艺管理权、学术话语权与资源分配权形成了闭环腐败链条。
冯双白掌握着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审批权,罗斌长期主管协会关键事务,韦立则在舞蹈考级体系中掌握实权,对考级标准的制定、考点的审批等关键事宜拥有极大话语权。
案件揭露了中国舞蹈考级系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据报道,舞蹈考级市场乱象丛生。考级教材被指定,价格远超同类产品,且频繁更新;考点审批存在猫腻,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行贿获得考点资格。
每年,参加舞蹈考级的孩子们,都在百万人次以上。舞蹈考级,本应成为引导孩子们热爱艺术、追求美好的途径,却化着他们贪腐的隐秘渠道。
评奖与项目的利益交换
腐败现象不仅存在于考级中,还渗透到奖项评选和项目资金分配。
在一些国家级舞蹈奖项评选中,有地方院团爆料,入围竟需缴纳10万元以上的“活动经费”;获奖者为了获得奖项,不惜借“学术研讨会”等名义向评委输送利益。
在项目资金分配方面,一些大型舞剧项目的资金分配,不是基于艺术价值和发展潜力,而是取决于项目负责人与某些关键人物的关系。
这种腐败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破坏了艺术创作的生态环境。
艺术腐败的深层根源
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腐败病灶,本质上是特殊管理体制催生的权力失范。
作为“专业性人民团体”,舞协既承担政府转移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又具备市场主体的盈利冲动,这种 “官民二重性”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制度缝隙。
评奖体系的专业壁垒也成为腐败保护伞。艺术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了监督盲区,使得这些领域更易滋生“精英式腐败”。
监管机制存在明显滞后性。早在2021年,江苏省舞协原秘书长殷敏因贪污公款被查处,就暴露出教材发行、考级认证等环节的腐败风险,但全国性的监管机制始终未能建立。
重塑艺术净土的路径
三位重量级人物的落马,为中国舞蹈行业敲响了警钟。
要想重塑舞蹈行业的清风正气,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建议推行“全国统一考级平台”,让考级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根治文艺腐败,需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一是破除“政社不分”,将考级认证、项目评审等权力纳入公共监管体系;二是建立艺术项目全周期审计机制,对文化工程实施穿透式监管;三是重构评奖体系,建立专家盲审、公众监督的多元评价机制。
风暴过后,期待舞蹈界能迎来真正的变革,让艺术的净土,重新焕发出纯粹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