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通消息,9月9日,奈良市的世界遗产春日大社内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当天上午11时10分左右,一名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本殿东回廊的一根柱子上出现了用汉字写下的落款和文字痕迹,随即告知春日大社工作人员。春日大社的工作人员接到通报后对周边区域进行检查,结果在本殿东北侧的另一处柱子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痕迹。
据警方介绍,落书均为蓝色墨迹写成,东回廊的柱子上可以辨认出两个人名样式的汉字,并在其下方写有中文“恩爱永远”的字句。目前判断,这些文字应为外来游客所写。
警方初步判断,该行为涉嫌违反《文化财保护法》以及《器物损坏罪》。目前正在调取监控,并向相关游客进行询问,以确认肇事者身份及动机。
春日大社创建于公元768年,已有1250余年历史,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神社供奉藤原氏的氏神,历代天皇和贵族均在此参拜祈福。1998年,春日大社与奈良的其他古迹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本殿回廊部分则被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春日大社不仅以朱红色的神社建筑群闻名,更以两侧参道的石灯笼和境内的铜灯笼而著称,每逢万灯节,灯火辉映下的社殿景象,被视为日本宗教文化与美学的象征。
类似涂鸦事件在日本并非首次发生。2013年,京都清水寺曾发现多处中国游客刻下的简体字“到此一游”;2016年,东大寺大佛殿的柱子上也曾出现不明语言的划痕。每一次事件都让人们警觉,随着全球旅游热潮,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正在增加。文物保护专家指出,像春日大社这样的木结构建筑,本身就极为脆弱。木材表面一旦受到墨迹渗透,清除和修复的既困难又昂贵。若处理不当,可能损伤木质纤维,还可能破坏其历史真实性。
与此同时,如何在开放参观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世界遗产管理的共同课题。近年来,奈良及京都的多处寺社均在加强巡逻和安装监控,同时尝试通过多语言标识和宣传册向游客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春日大社遭涂鸦的消息传出后,日本国内舆论强烈谴责这种行为。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对千年文化的亵渎”,“再小的文字,也可能留下无法抹去的伤痕”。也有声音呼吁,应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加强国际游客的教育和导览服务。
春日大社方面则在第一时间宣布,将配合警方调查,并评估落书对柱体造成的具体损害。奈良市教育委员会和文化财保护部门也表示,将尽快制定修复计划,并在未来强化巡查与防范措施。
春日大社落书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文化遗产并非理所当然存在,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无论是管理者、游客还是公众舆论,都应在“亲近”与“敬畏”之间找到平衡。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文物背后的价值与脆弱性,才能避免类似事件重演,让千年遗产能够安然传承至未来。
近期展会
1、
2、
3、
4、
5、
6、
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