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智慧管控中心,生产车间内各项关键参数在数据大屏上一目了然。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打造标杆示范场景,实现生产运营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智能化。
类似国星生化这样的“数智化”企业在马鞍山制造业比比皆是。如今的马鞍山,正以数字赋能为牵引性抓手,全力推动制造业“攀高”“向智”“逐绿”,书写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智造高地”的转型答卷。
攀高:
高端化引领产业升级
日前,由无锡诺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安徽最大规模核药产业园正式落户慈湖高新区。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安徽首个、长江中下游第二个甲级治疗性放射性核素和药物GMP生产基地。
鼓励企业增资扩能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核心引擎。今年2月,马鞍山市印发《关于联合开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紧盯有增资扩能意愿的龙头企业、有投资计划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招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马鞍山。截至7月底,累计推动48个项目落地,总投资额157.9亿元。
该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构建多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4个,培育“三首”产品200个。
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该市通过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建设,为产业高端化提供多层次支撑。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3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9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向智:
智能化赋能转型升级
近年来,马鞍山市在全面开展智能化诊断、精准识别企业痛点瓶颈的基础上,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点上“样本示范”。创造性地开展“看样学样”,运用好创新编制的钢铁、化工等该市十大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发布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十大标杆案例,培育市级“样本”企业114家,分类指导各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常态化组织有改造意愿的企业赴标杆企业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动143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改造率达86.42%,居全省第1位。
线上“链式带动”。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实施改造,马钢股份带动宝武生态圈5000余家企业上云用平台,山鹰国际依托云印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上下游8000余家企业上云用平台,华孚精密带动上下游600余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宝武重工借助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上下游100多家企业。
面上“区域协同”。产业园区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按照“试成一批、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业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今年,当涂县、雨山区获批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示范园区,总数达5家。博望高新区先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成为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国样板。
逐绿:
绿色化重塑发展路径
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马鞍山工业领域绿色化技术改造成效显著,2024年1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马鞍山6家企业和1个园区上榜。
马鞍山市积极引导钢铁、建材、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及重点用能企业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节能降碳水平。截至目前,全市9个园区均完成循环化改造,并成功推荐13个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及供应商进入省级绿色低碳推介目录。
将绿色制造示范标杆梯度培育作为重塑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举措,马鞍山市着力构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三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并将此作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持续擦亮制造业生态底色。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36家、省级绿色工厂5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培育绿色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数量位列全省第4。引导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整体改造提升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3家,数量位列全省第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