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护理团队运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技术,帮助一名骨关节炎术后患者在术后下地时即可实现正常步态直立行走,通过多关节协同与机体协调训练加速患者康复。目前,该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已顺利出院。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行走训练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且不可逆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关节病变,但患者因长期关节异常形成的双下肢不对称活动肌肉记忆,加之手术带来的肌肉损伤与疼痛,术后活动能力受限、风险增加,康复进程常受阻碍。
此次应用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形似“穿在腿上的可调式支架”。其依托精密机械设计与驱动系统,可自适应调整训练强度,在减轻患肢负重、缓解疼痛的同时,帮助患者完成标准连贯的步态行走训练。“更关键的是,它能让患者解放双手,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避免‘一脚轻、一脚重’的顾虑。”第一医学中心护理学博士后合作导师高远介绍,该设备不仅能实现肌肉有效拉伸,还可促发神经系统恢复与连接,重塑大脑与双腿的运动信号通道,帮助患者快速适应人工关节下的下肢协调运动,显著缩短康复周期。
据悉,这项技术应用源于该中心护理部苏清清博士后承担的国家级研究任务。作为该中心首批青年新秀人才,她聚焦“数智技术赋能护理”开展研究,旨在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患者临床难题,切实推动护理服务提质增效,这也是新一代护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培训学习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使用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穿戴式步态失稳监测及干预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的重要成果。该项目由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研究所、高校共同攻关,除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外,还创新研发出穿戴式失稳预警器、“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平台等系列成果。
未来,这些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图文 |付小洁
刊期 |第2935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张 奎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刘超英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