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涉及家庭财产纠纷、兄弟关系破裂、文件造假等现实题材内容。故事描写亲情与利益冲突,包含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结局偏向冷静现实风格。请酌情阅读。
“两万块,够了吧?”弟弟林志强把银行卡往桌上一拍,看都不看我一眼。
三百万的拆迁款,他一个人全办了手续。
我这个长子,在自己家里像个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张薄薄的银行卡。
电话响了,号码显示是拆迁办...
01
我拖着行李箱推开院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老房子还是那个样子,青砖灰瓦,三进院落,只是院子里多了些不属于我记忆的东西。
弟媳王丽晾的花床单在风中摆动,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声音。
“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林志强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什么文件,看到我进来,赶紧塞进抽屉里。
我把行李放在门边:“失业了,想回家待一段时间。听说要拆迁了?”
“嗯,手续我都在办。”他避开我的眼神,在沙发上坐下,“你住几天就行,别耽误拆迁进度。”
王丽从厨房探出头来,冲我点点头就又缩了回去。
我在这个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现在却像个客人。
客厅里的沙发换了新的,茶几上摆着小宝的玩具汽车,墙上挂着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
“爸妈的房间还在吗?”我问。
“改成小宝的游戏室了。”志强头也不抬地看电视,“你睡二楼的小房间吧。”
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圆桌前。
小宝今年七岁,见到我有些陌生,怯生生地叫了声“大伯”。
王丽总是找借口进厨房,端菜、拿筷子、添米饭,一直没怎么坐下来。
“小强,拆迁的事情进展怎么样?”我夹了口青菜。
“我都安排好了,你别操心。”他给小宝夹了块肉,“吃饭别说这些。”
“我也是这房子的主人,怎么能不关心?”
志强放下筷子,看了我一眼:“哥,你这些年在外面,这房子的水电费、维修费、各种税费都是我出的。说句不好听的,你对这房子有什么贡献?”
这话像针扎在我心里。
确实,我在外面打工十五年,除了过年回来住几天,平时很少管家里的事。
钱都拿去供孩子上学了,很少往家里寄。
王丽看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争的。来,小宝,多吃点菜。”
我没再说话,低头扒饭。
这个家的气氛变了,我能感觉到。
晚上躺在二楼的小房间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隔墙就是志强夫妻的卧室,我听到他们在小声说话,声音很急促,但听不清内容。
过了一会儿,楼下的电视声音也停了,整个房子安静下来。
我起身去卫生间,经过一楼客厅的时候,发现厨房的灯还亮着。
志强在打电话,背对着我站在窗边。
“时间不多了,你那边能不能再想想办法?”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我赶紧轻手轻脚地上了楼。
02
第二天早上,我在镇上转了一圈。
街上到处都在议论拆迁的事,大家都在猜测能拿多少补偿款。
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听到两个大妈在聊天。
“听说按面积算,一平米能给一万五呢。”
“那老林家的院子不得拿个两三百万?”
“人家小强这下发财了。”
我心里一动。
两三百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回到家里,我试探性地问志强:“咱家房子能补偿多少钱?”
他正在看电视,头也不抬:“没多少,就够买个小套房。”
“我听人说按面积算,咱家能拿不少。”
“那都是瞎传的。”他换了个台,“这事你别管了,我都处理好了。”
“我也是这房子的主人,怎么能不管?”
志强这才转过头来看我:“哥,你这些年在外面,就说房子维修吧,光是前年换瓦片就花了八千多。还有每年的取暖费、物业费,哪一样不是我出的钱?现在房子要拆了,你回来就想分钱?”
我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这些年我确实没为家里花过什么钱,自己在外面打工也不容易,孩子上学、买房还贷,哪有闲钱往家里寄。
“我不是想分钱,我只是想知道情况。”
“知道了又能怎样?钱不还是要花在这个家里?”志强重新看向电视,“你要是想帮忙,就别在这里添乱。”
下午的时候,邻居李婶来串门。
她和我妈关系好,看到我回来很高兴。
“志华回来了?听说在城里混得不错啊。”
“还行吧。”我给她倒茶。
“这次拆迁,你们家能分不少钱吧?小强前两天还来问我,说想了解一下政策。”李婶喝了口茶,“不过他问的问题有点奇怪,问我房产证上能不能把一个人的名字去掉。”
我愣住了:“房产证上有我的名字?”
李婶也愣了:“咦,你不知道?当年你爸妈办证的时候,把你们兄弟俩的名字都写上了。”
“我真不知道。”
“哎呀,我说漏嘴了。”李婶赶紧摆手,“你们兄弟的事,我一个外人不该多嘴。志华,你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李婶走后,我坐在客厅里想了很久。
如果房产证上有我的名字,那我就是这房子的合法主人之一。
为什么志强从来没提过这事?为什么还要想办法把我的名字去掉?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观察着志强的表情。
他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菜也吃得不多。
“小强,李婶今天来了。”我试探性地说。
“哦。”他应了一声,没抬头。
“她说了些房产证的事。”
志强的手明显停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李婶这个人就爱瞎说,你别听她的。”
“她说的是真的吗?”
“什么真的假的,吃饭呢,说这些干什么。”
当天晚上,我又听到志强在打电话,声音比昨天更急促。
我悄悄下楼,想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只听到几个词:“时间”“名字”“麻烦”。
03
第三天上午,志强主动找我谈话。
他坐在沙发上,神情严肃。
“哥,咱们兄弟明人不说暗话。”他从茶几下面拿出一张银行卡,“拆迁的事我都办完了,这是你的那份。”
银行卡是招商银行的,蓝色的卡面在阳光下反着光。
“两万块,够你在城里租房子过渡一段时间了。”
我看着那张卡,有些意外:“就两万?房子拆迁能补偿多少?”
“总共也没多少,除去各种费用,我也就剩个十几万。”志强说得很理所当然,“你这些年在外面,也没为这房子花过钱,给你两万已经不少了。”
“十几万?”我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
“差不多吧。这房子看着大,但是老房子,补偿标准不高。”他推了推银行卡,“你拿着吧,密码是你的生日。”
我看着桌上的银行卡,心里很复杂。
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我确实这些年没怎么管家里的事。
而且现在失了业,急需钱用。
“行吧,我拿着。”我把卡收进钱包里。
志强明显松了一口气:“那就好。明天我送你去车站,你早点回城里找工作。”
“不用送,我自己走就行。”
“那怎么行,咱们是兄弟。”他拍拍我的肩膀,“晚上丽丽做几个好菜,给你送行。”
晚饭的时候,气氛难得和谐。
王丽做了红烧肉、清蒸鱼,还炒了我爱吃的韭菜鸡蛋。
小宝也特别乖,一个劲儿地给我夹菜。
“哥,以后常回来看看。”志强举起酒杯。
“嗯,一定。”我也举杯,和他碰了一下。
酒是志强从柜子里拿出来的茅台,说是特意为我买的。
喝了几杯,我的心情放松了一些。
也许我想多了,兄弟之间没必要计较那么清楚。
“哥,你在城里不容易,这两万块你先用着。等我这边手头宽裕了,再给你补点。”
“不用了,够了。”
当天晚上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在父亲的遗物中翻到了一个旧信封。
信封里有一张房产证的复印件,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名字:林志强、林志华。
我正要仔细看,志强突然推门进来。
“哥,你在翻什么?”
“没什么。”我赶紧把复印件塞回信封,“收拾点爸妈的遗物带走。”
“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明天我送你去车站。”
他的眼神在那个信封上停留了几秒,然后关门走了。
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房产证上确实有我的名字,那我为什么只能拿到两万块钱?志强为什么要瞒着我?
04
我本来打算第二天就走,行李都收拾好了。
但是第三天上午十点多,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请问是林志华先生吗?我是镇拆迁办的,有些事情需要和您核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