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叔圈顶流”的赵立新,在人们心目中,也曾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老戏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演员,却在2019年,公然发表一些美化日本侵略者的言论。
一时间,网友谴责,官媒点名批评,赵立新彻底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那么,赵立新究竟说了什么?如今的他又怎样了?
要是只看赵立新的前半生,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会做出那些伤害民族感情的事。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退伍后在新华书店工作,而母亲则是一位教师。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赵立新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学习上,也从不会让父母操心。
高中毕业后,赵立新成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在上大二时,他就被保送到了全苏国立电影大学。
在毫无俄语基础的情况下,赵立新仅用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俄语的听说读写,不仅如此,在这段时间,他还获得了导演系硕士学位。
毕业后的赵立新,进入了瑞典国家话剧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直到2000年,在曾经一位老师的建议下,赵立新才决定回国在中戏任教。
回国后的赵立新,在中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的课常常爆满,甚至有外校的学生翘课来旁听。
但他并不满足于只站在讲台,而是希望在演艺事业上闯出一片天来。
于是,他开始涉足影视圈,出演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等作品,而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的演出,更是被认为至今无人能超越。
但真正让赵立新爆火的,还得是2018年他参加的综艺《声临其境》。
当时,50岁的他在节目中一口气用四国语言配音,连专业的配音演员都连连惊叹。
网友们纷纷称他为“中年圈的天才”,他也因此爆火,粉丝数量从十万暴涨到八百万,广告代言费也飙升至七位数。
然而,就当粉丝们以为他会越来越好时,他的一系列行为,彻底让粉丝们寒了心。
走红后的赵立新,也渐渐有了“艺术家脾气”。
在机场被粉丝索要签名时,他掏出钢笔后,竟用俄文书写,结果还把人家名字拼错了三个字母。
在剧组改剧本时,他非要给汉奸角色加一段爱情戏,美其名曰“人性复杂化”。
接受采访时,他被问到最爱哪个历史人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川端康成”,被提醒是日本人后,还嘴硬地说“文化不分国界”。
如果说这些行为还不算什么,那么2019年他在微博上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则彻底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3月底,他先是发文询问“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当时,就有网友在底下回复“得不到就毁灭”。
没想到,他却调侃道“那紫禁城呢?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
而这立马引发了许多网友的不适。
没想到,短短几天后,他又发出疑问“日本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当时就有网友在帖子下面科普,当时的文物早已南迁。
但赵立新却“不太信服”,还在网友回复日本人想占领统治而非单纯掠夺时,追问“如果是掠夺,为什么投降前也没烧”。
不仅如此,他还分享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日本不敢用火烧故宫?》的文章。
这文章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轻描淡写地归结为“攻占南京打了很久,导致日军上下当时普遍很暴躁”。
而把故宫幸免于难的原因说成是“攻占北平战事顺利、兵不血刃,自然不会有什么报复心理”。
这种美化侵略、淡化罪行的言论彻底激怒了公众。
官方媒体也纷纷下场点名批评,指出历史不容亵渎。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赵立新,连夜发布道歉声明,称自己“表达有歧义”,但这并没有平息众怒。
很快,他的微博账号被注销,工作室内容也被清空,网友们还扒出他早在2001年就加入了瑞典国籍。
在被封杀后,赵立新试图通过做公益、在小剧场演话剧等方式“洗白”,试图复出。
但每次他一有动静,就会遭到网友们的强烈抵制。
2024年,他在短视频平台开设新账号,发布朗诵视频,结果账号很快就被举报删除。
如今的他,偶尔出现在一些小剧场,演出的大多是无人关注的小戏,曾经的辉煌早已远去。
他的故事,提醒了一些公众人士,在言行举止上要更加谨慎,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公众的感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