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西安住建局发包的西安市体育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都开始拖欠农民工工资,钱都去哪里了?
古城西安的秋日依旧炎热,工地上飞扬的尘土混合着汗水,在农民工黝黑的皮肤上留下道道痕迹。他们用粗糙的双手建设着这座千年古都的现代风貌,却连最基本的劳动报酬都难以保障。当拖欠工资的阴影笼罩在连国企、央企都参与其中的建设项目上时,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些本该最有保障的工程项目,为何会成为农民工权益的"黑 洞"?
一、血汗浇筑的城市地标,换不来应得的报酬
在西安市体育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PPP项目的工地上,侯师傅和他的工友们度过了难忘的240个日夜。清晨五点的闹钟,深夜的加班,40度高温下的坚持,这些都没能难倒这些朴实的劳动者。他们精心修剪的灌木,细心移植的乔木,如今已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讽刺的是,这些美化城市的建设者,自己的生活却因欠薪而陷入困境。
"我们不怕吃苦,就怕苦吃得没意义。"王师傅的话道出了工友们的心声。孩子上学,却因为父亲被拖欠的工资而险些失去求学机会。像这样的故事,在这个30多人的施工队里比比皆是——有人因此耽误了子女教育,有人被迫中断医疗,更有人因此错过了人生大事。86.9万元的欠薪,分摊到每个人头上,是两年多的农村低保收入,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资金。
二、层层推诿的"踢皮球"游戏
深入调查这起欠薪事件,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从主管部门到央企,从总包单位到分包商,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责任真空"链条。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作为PPP项目的牵头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高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曾用名:陕西高天园林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施工单位,每一方都能找到推卸责任的理由。
"我们已按合同支付工程款"——这是总包方的标准说辞;"资金周转困难"——这是分包商的惯用借口;"正在协调解决"——这是相关部门的常见回复。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推诿游戏中,最末端的农民工成为了唯一的输家。更令人愤慨的是,这个早在2022年就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竟然从未按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制度形同虚设。
三、法律武器缘何成了"钝刀"?
我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有主体责任。2024年新修订的《农民工工资保障法》更是要求国企项目欠薪必须由财政资金兜底。如此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何在实践中频频失灵?
农民工未看到劳动监察部门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信访部门的调解屡屡陷入僵局;法院判决后执行难的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违法成本过低是关键所在。对于年营收数千亿元的央企国企来说,几十万元的欠薪不过是九牛一毛;对分包商而言,换个"马甲"就能重操旧业。没有让违法者真正"肉痛"的惩戒措施,再严厉的法律也会沦为摆设。
四、破解困局需要刮骨疗毒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必须建立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的惩戒体系。西北政法大学劳动法专家提出的"黑名单"联动惩戒机制值得推广——让欠薪企业彻底失去参与招投标的资格。同时,应当建立"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在最短时间内拿到血汗钱。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国企、央企本应成为遵纪守法的表率,却在欠薪问题上"带头违法",这种行为必须从严惩处。建议对国企欠薪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考核指标,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
五、城市的良心在哪里?
站在工人们亲手打造的景观大道上,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不禁要问:一座城市的现代化,难道要以牺牲建设者的尊严为代价吗?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应该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走在前列。
这86.9万元欠薪,不仅关乎三十多个家庭的生计,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当农民工用汗水浇灌城市的发展之花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他们能够有尊严地分享发展成果。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让这起拖延四年的欠薪事件得到公正解决,为全国类似问题树立一个积极的范例。
城市的良心,就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最普通的建设者。只有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按时足额拿到应得的报酬,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