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赵萌萌)连日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接报多例因食用网购平台销售的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导致的肉毒中毒病例。9月9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肉毒中毒的途径包括食源性肉毒中毒、注射性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等。在食源性肉毒中毒方面,除小微品牌生产的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以外,自制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臭豆腐、泡菜等)、低酸性罐头食品以及未充分加热的腌制食品,也可能引起中毒。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关于《预防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肉毒中毒的风险提示》
赵卫介绍,肉毒中毒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肉毒神经毒素介导的严重疾病,死亡率高。肉毒毒素的毒性约为砒霜的1000万倍,50纳克即可致命。肉毒毒素进入生物体后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肉毒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土壤、灰尘)中的细菌,该菌生长繁殖需要厌氧环境,在缺氧环境下会产生目前已知最剧烈的生物毒素之一——肉毒毒素。
“真空包装肉制品、低酸性罐头食品和自制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臭豆腐、泡菜等,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未实现彻底的卫生控制。一旦容器消毒不彻底,或者原料本身携带了肉毒梭菌,整个发酵过程和储存又在密闭的坛罐中进行,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厌氧环境。容器内的细菌会在适宜温度下繁殖并产生毒素。”赵卫说。
赵卫建议,在食用腌制或发酵食品(如腊肠、臭豆腐、泡菜)前,最好彻底加热10分钟以上,从而消除潜在的“隐患”。家庭在自制腌制或发酵食品时,需确保容器严格消毒、遵循科学配方控制酸度和盐度。对于购买的罐头食品,如酱豆腐、玉米罐头等,一旦发现鼓盖、漏气或有异味,应立即丢弃。选购真空包装的肉制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产品;购买后立即按标签要求,将食物冷冻、冷藏或放置于阴凉处储存,并在商品有效期内尽快食用。
如何区分食源性肉毒中毒和其他食物中毒?赵卫表示,食物中毒均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肉毒毒素中毒还会出现头晕、头痛、眩晕、软弱无力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到视力,患者会有复视、斜视等症状出现。一旦出现视觉模糊、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应引起警惕,建议立即携带可疑食物就医,并告知医生疑似肉毒中毒,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赵卫介绍,肉毒素中毒的干预治疗首先需要清除毒素,可通过洗胃或灌肠减少毒素吸收;其次使用抗肉毒毒素血清中和游离毒素;第三可进行呼吸支持和对症治疗。如果出现重症且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达30%-6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