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奴 “寻鲜市集”:把食材原产地搬进城市,做有温度的体验营销
2024 年 5 月,巴奴毛肚火锅将 “寻鲜市集” 首次落地郑州,随后巡展上海、北京等 5 城至 8 月中旬。这场营销没有停留在 “卖食材”,而是用五大主题摊位搭建起 “食材文化场”—— 云南牛肝菌、四川花椒等优质食材不再是菜单上的文字,而是能品尝、能听故事的 “活符号”。
更关键的是,它把 “产品主义” 落到了实处:通过农户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让 “寻鲜” 不止是消费者的体验,更是品牌对产业链的责任。这种 “体验 + 价值” 的双重输出,既拉满了品牌认同感,也为餐饮营销提供了 “从味觉到情感” 的升级思路。
![]()
二、申唐 “全球第一锅”:用吉尼斯级噱头破圈,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2024 年 7 月,申唐产业在眉山办起首届全球火锅底料节,用 “全球第一锅” 直接引爆话题。但这场营销的聪明之处,在于 “噱头背后有硬支撑”—— 沙利文认证的 “全球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规模第一”,让 “第一锅” 不只是博眼球,更是对自身生产实力的公开背书。
从效果看,它既靠独特话题吸引了媒体与公众关注,快速提升品牌认知;又借认证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合作伙伴与消费者的信任。更长远的是,它把 “火锅底料” 与 “中国文化输出” 绑定,为后续开拓国际市场埋下了伏笔。
![]()
三、朱光玉长城直播:借文化 IP 做周年庆,3 亿曝光 + 千万 GMV 的破局之道
自媒体时代,火锅品牌都在做直播,但朱光玉的四周年庆典选对了 “场”—— 长城。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地标,让直播从 “卖货” 变成了 “品牌文化秀”:非遗新品首发、50 余位艺术家表演国粹歌舞与舞狮,把 “火锅” 与 “传统文化” 牢牢绑在一起。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3 亿次曝光精准触达 450 万人,两小时 GMV 破千万。它的逻辑很清晰:用文化 IP 提升品牌调性,用直播转化流量,既让消费者记住了 “在长城吃火锅” 的独特场景,也实现了 “声量 + 销量” 的双丰收。
![]()
四、谭三娘短剧《怦然星动 TSN》:把品牌故事搬进剧情,用情感共鸣抓牢消费者
2024 年短剧成营销新风口,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没有跟风 “硬植入”,而是拍了部《怦然星动 TSN》—— 把品牌故事揉进剧情,让 “鲜切牛肉” 变成男女主互动的纽带。
这种方式的优势很明显:视觉与情感双重刺激下,牛肉的新鲜不再是广告语,而是剧情里的 “食欲诱惑”;男女主的互动则让消费者产生代入感,把 “吃火锅” 和 “情感体验” 挂钩。再配合线上线下联动,最终形成 “看短剧→想打卡→认品牌” 的闭环,既扩大了曝光,又加深了品牌忠诚度。
![]()
五、海底捞 “画牛送牛”:让顾客当 “传播官”,新品推广玩出艺术感
高级营销从不是 “品牌自说自话”,而是让顾客主动传播。2024 年 10 月,海底捞为推呼伦贝尔草原牛肉,搞了场 “画牛送牛” 活动 —— 消费者画牛就能换新品,一下点燃了参与热情。
网友自发晒画的过程,成了最真实的 “口碑传播”:有人用创意画作展现牛肉的鲜嫩,有人借绘画表达对火锅的喜爱,海底捞则顺势把 “新品” 与 “艺术创作” 绑定,让消费者在互动中记住了 “呼伦贝尔草原牛肉”。最终,这场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更直接带动了新品销量增长。
![]()
六、刘一手 ×《仙剑奇侠传》:用仙侠 IP 做品牌节,从联名产品到主题店的全链路圈粉
IP 联名早已不新鲜,但刘一手在 121 品牌节上的操作,把 “联名” 玩出了层次感。它没有只贴《仙剑奇侠传》的 logo,而是推出 “刘派九绝” 联名产品 —— 器皿仿照洪崖洞做 “层叠设计”,直接改变了传统火锅的食用仪式感;还搭建了仙剑主题门店,让 “仙侠情怀” 从屏幕走进现实。
配合 “一手热爱,逍遥世界” 全国直播,这场联名最终交出了 “GMV 破千万、全网曝光数亿次” 的成绩。它证明:好的 IP 联名,是 “IP 元素 + 产品创新 + 场景体验” 的融合,能让粉丝从 “喜欢 IP” 变成 “爱上品牌”。
七、德庄 “全辣度火锅”:七年磨一剑定辣度标准,既做差异化又领行业升级
2024 年 10 月,德庄在重庆发布 “全辣度火锅”—— 这是重庆火锅行业首个辣度标准化产品,背后是七年研究出的 “辣度等级划分与换算公式”。
对品牌而言,这步棋既打造了差异化:六个辣度等级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扩大客群;又树立了专业形象 —— 用 “标准化” 证明品牌的创新能力,增强消费者信任。对行业来说,它更推动了火锅行业从 “凭感觉调辣” 到 “标准化生产” 的升级,让德庄在行业里站稳了 “标准制定者” 的位置。
八、抖音生活服务 × 时尚芭莎:让火锅创始人拍时尚大片,解锁餐饮跨界新玩法
2024 年 12 月,一场 “火锅 + 时尚” 的跨界刷屏了 ——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时尚芭莎,邀请 7 家火锅品牌创始人拍 “请吃火锅 涮我请客” 主题大片,用新中式风格打破了 “火锅 = 烟火气” 的固有印象。
镜头里,创始人穿中式服饰,与火锅美食同框,既展现了火锅的美味,又传递了中式文化的韵味。这场合作的巧思在于:它没有让 “时尚” 与 “餐饮” 脱节,而是用 “创始人 IP + 文化符号” 连接两者,既吸引了时尚圈关注,也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到 “火锅里的文化底蕴”,实现了 “双向破圈”。
九、百事可乐《百事火锅》:用短片讲火锅温情,绑定 “灵魂搭子” 的情感记忆
元旦期间,百事可乐与电影频道合作的短片《百事火锅》,走了条 “情感营销” 的路 —— 以跨年夜为背景,讲主人公小玉跟着父亲体验重庆火锅文化的奇幻故事。
对百事可乐来说,这是 “品牌 + 文化” 的融合:把 “百事” 与 “火锅” 绑定成 “灵魂搭子”,让品牌形象更有温度;对火锅行业来说,短片则是一次文化传承 —— 用温情故事展现火锅的历史、工艺,以及 “家庭团聚” 的情感价值。这种 “借故事传文化、借文化绑品牌” 的方式,比硬广更能打动人心。
十、火锅餐见领潮峰会:1000 + 品牌聚首郑州,共探行业 “定心生长” 之路
2024 年 7 月,火锅餐见在郑州办的 “第二届中国火锅领潮峰会”,不是简单的行业聚会,而是一场 “趋势共谋”。1000 多家火锅品牌参与,主题 “定心生长,聚力前行” 直击行业痛点。
峰会上,上市公司董事长、品牌创始人等重量级嘉宾分享 “趋势分析、品牌战略、消费者洞察”,火锅餐见创始人孙岩岩提出的 “选择、竞争、分化、流量” 四大关键词,更给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它既为中小品牌提供了 “展示 + 合作” 的平台,也通过深度交流推动整个火锅行业找准 “生长节奏”,是营销之外的 “行业价值赋能”。
最后:火锅营销的底层逻辑,是 “新” 与 “情” 的共振
营销的本质是一场认知战:做到 “新”,才能让人看见;做到 “奇”,才能让人记住。但 2024 这 10 大案例证明,火锅营销早已不止 “玩花样”——
它需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从短剧、直播到 IP 联名,选对渠道才能精准触达用户;更需要对消费者情感的深度连接:巴奴的食材故事、海底捞的用户共创、《百事火锅》的家庭温情,都是用 “情感触点” 让品牌住进人心。
对火锅品牌而言,未来的营销不是 “单点爆破”,而是 “产品 + 文化 + 情感” 的三重共振。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从 “短期爆款” 变成 “长期被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