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于东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此刻,我们格外想念三天前刚刚归队的吴江老兵--那位带着民国文人风骨,与我们结下深厚忘年之交的抗战老兵。
初见吴老,身量不魁梧,腰身却挺拔。不随俗、不迎合,谈吐间蕴含着几分疏离的清高,恰是书中描写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风骨。他喜静,不愿被扰,因此每一次登门拜访的机会我们都格外珍视。相处时,总能在他身上触碰到那个年代独有的珍贵品质:知礼、优雅,还有刻在骨子里的自律。最难忘每次分别的画面,回头望去,总能看见他静静站在原地,目送我们走远,那身影里屹立着的是一个军人的尊严。
每次拜访都会给吴老带些小礼物,从端午的肉粽子、老牌子的美心蛋酥卷,到山姆的杏仁千层酥、网上淘来的好看咖啡杯。吴老品位高、眼光好,若能得到他的认可,我们能开心好一阵子。作为一名“优质客户”,吴老总会认真写下15字以上的“五星好评”:“小丸子,端午吃了你给的肉粽子。这是南方人喜欢的,东北一般不做,近年市场才常见。我们每年必吃,却也只限一个,你这般体贴知心,让我感动!”后来他身体渐弱,还会细心叮嘱:“谢谢你总想着给我解馋,可现在虾饺、海鲜粥这类好东西,我已吃不消了。养老院的一日三餐,于我已是负担,下次出行,简单易咽的就好,你们可要吃好。”
有次吃到绝味的榴莲,想起吴老是广东人,便问他是否尝过。他笑着说:“过去总听人说臭,始终没敢试”。我赶紧劝他:“您这把年纪了,人生百味都该尝遍,何况这榴莲真的美味!”还记得百岁的吴老第一次品尝榴莲时,他小心翼翼地用叉子叉起一小块,缓缓放入口中,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仔细感受着这陌生的味道,随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还好,没有什么特别不能接受的味道!”那模样,像个认真琢磨答案的小学生。
线下拜访有时会变成线上分享:看到有深度的帖子发给他,去西藏拍的雪山湖泊传给他,和吴双逛辽博唐宋八大家主题展时,还会兴冲冲邀请他:“春暖花开时,吴老咱们一起去辽博看文物吧!”他总会很快回复,字里行间满是暖意:“小丸子,你们带我遍游中国,如今又助我重温历史,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我可没那个本事了,你们发在微信里的东西,于我已是莫大享受。这八大家皆是文人,竟还留下这么多精彩文物。”偶尔还会聊起儿时:“八大家的诗词文章我读过些,《醉翁亭记》好像小学古文课背过。那时学古文,老师先领着念,调子像唱歌似的,再逐句讲解意思,最后好些文章都要整篇背下来才肯放过我们。”
2023年7月,抗战纪念网的能能老师来为老兵做口述历史采访。那时吴老身体已很虚弱,说话都要歇上几口气,却硬撑着讲了三个多小时,连午饭都没顾上吃。采访结束后,还执意要自己下楼送客,颤巍巍的脚步里,藏着骨子里的郑重。这份坚持,让能能老师当场红了眼眶。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把这场采访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哪怕耗尽气力,也不愿辜负。
我曾半开玩笑对吴老说:“相处久了才发现,您表面是南方人的温润缜密,心里却藏着北方人的豪爽仗义!”他听罢笑起来,连连摆手:“小丸子,好话都让你说尽了,我真不敢当!”后来的吴老,不止一次地提起与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忘年之交,给了他晚年生活太多温暖,也让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光亮。他说:“能交到你们这些朋友,我这一生,没有遗憾了。”吴老啊,能得到您这样的认可,能陪您走过一段岁月,于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生无憾?
八十年后的今天,吴老您终于等到了本应属于您的荣誉勋章!晨光中,天安门广场上那辆1945检阅车,正载着您与无数抗战英魂,缓缓驶过亿万双敬仰的目光。您身上那份文人的风骨、军人的担当,也已化作照亮我们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吴老,今日我们与您共沐荣光!此生长念,山河永念!
2025年9月3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