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
在古代,不仅民间会自发地祭祀谷神,国家更是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封建社会,这已成为一种国家的礼制。
俗话说:“我们吃的是五谷杂粮。”这表明东方人是以粮食为主食的。因此,从远古至今,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古代,粮食的盈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存亡。粮食的重要性使人们对它怀有特殊的感情,甚至充满敬畏。这种将粮食视为神圣的心理在文明古国中一直延续至今。谷神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谷神,即后稷,相传是我们远古时期伟大的先祖之一,其诞生颇具传奇色彩。《诗经》记载,黄帝之女名为姜嫄。一次,姜嫄在野外采果时,发现一片空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便踏上那脚印玩耍。事后,姜嫄竟意外怀上身孕。十月怀胎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由于孩子来历不明,姜嫄心生厌恶,决定将其抛弃。然而,就在她将孩子丢弃在野外之际,一只大鸟飞来,似欲吞噬孩子,姜嫄急忙夺回孩子,决定不再抛弃。
《诗经》中还有另一说法:姜嫄生下的竟是一个肉球,她欲将肉球抛弃。刚一丢弃,天空中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羽翼覆盖肉球,肉球随即裂开,里面露出一个婴儿。姜嫄见状,深感惊奇,便将孩子抱回抚养。
后稷渐渐长大,性格顽皮,喜欢在野外独自玩耍。他常将野生谷物的种子埋入土中,不久后发现这些种子竟纷纷发芽,成熟后的谷子比野生谷物更为集中、密实。这激发了后稷的兴趣,成年后,他专注于种植这些种子,逐渐掌握了谷物的生长习性。后稷学会耕种后,便开始教导他人如何种植谷物,附近百姓对此感激不已。
当时的君王尧听闻后稷擅长种植谷物,便将他请来,命其教授天下百姓耕作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皆学会了耕作,后稷因此备受尊敬。至舜继位时,赐予后稷一块领地,号为“后稷”。稷,即谷子,亦称粟。后稷被视为古代周民的祖先。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拒食周粟,所指即为后稷所种植的谷子。
在《孟子》中有着独特的记载,称后稷从天庭窃取了百谷的种子,降临凡间教导人们种植谷物。在后稷之前,人们依靠四处采集野生食物为生,自从后稷传授了耕作技艺,人们便开始以耕种为主要生计,鲜少再外出采集食物。人们感念后稷的卓越贡献,尊其为五谷之神。
丰衣足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向谷神祭祀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人们通过祭祀谷神,祈求其庇佑,使种下的种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害,获得丰收。于是,在春耕前夕,人们祈愿五谷丰登;而在秋收之后,再次举行祭祀,以答谢谷神的恩泽。这便是古语所云的“春祈秋报”。此外,有的地方在六月初六祭祀谷神,寓意“六六福报”;在中元节时,还会将劣质谷子悬挂于门楣,以期谷神助力,来年种出优质谷物。民间祭祀谷神极为普遍,人们期盼谷神的庇护,带来更多收成,确保粮食充足,无需为食粮匮乏而忧。
在古代,不仅民间自发祭祀谷神,国家每年亦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封建社会,这已成为一项国家礼制。国家祭祀的另一目的在于倡导民众重视耕作,以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充裕,民众不致挨饿,从而消除统治者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民众与国家共同祭祀谷神,祈愿得其庇佑,年年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民众富裕。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依然需要对谷神怀有一种敬仰之情。借此来表达对谷神后稷的感激之情,并从中深刻体会五谷对每个人生命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