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一道耀眼光芒划破夜空,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11星方式将吉利星座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采用了海上发射方式,火箭从海上平台起飞,助推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海上发射不仅能提高安全性,还可以选择更优的发射轨道,增加运载能力。
9月9日凌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屹立在发射平台上,等待点火命令。
火箭准时点火升空,巨大的火焰照亮了周围海域。火箭呼啸着冲向天际,在夜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这一幕被现场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标志性瞬间。
这次发射任务使用的是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布局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
它的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00公斤,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航天器。
“一箭多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此次捷龙三号成功将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展现了中国航天高超的精准操控能力。
要将多个卫星同时送入轨道,就像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同时将多个包裹精准投递到不同的收货点。
每个卫星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位置进行释放,任何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这次成功发射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成熟的一箭多星技术。8月9日,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同样采用海上一箭11星方式,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吉利星座并非单一功能的卫星群,而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卫星系统。由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建设运营,这些卫星主要聚焦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等多个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这些卫星就像是太空中的“多功能瑞士军刀”,既能提供通信服务,又能进行环境监测,还能支持各种物联网应用。
随着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收官,吉利星座发展再谱新章。算上在轨试验星,其累计在轨卫星数量顺利攀升至52颗,在浩瀚星空中绽放独特光彩。
时空道宇表示,吉利星座即将完成64颗卫星组网,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任意地表实时无缝数据通信。
吉利星座的成功发射,展示了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成为国家队的重要补充。
商业航天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创新速度快、市场敏感度高。它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卫星应用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这次发射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完成了相关卫星的国内频率协调,批量颁发了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为吉利星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发射选择了海上发射方式,这不是偶然的决定。海上发射具有诸多优势:可以选择离赤道更近的海域,借助地球自转提高运载能力;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提高安全性。
我国已经多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任务,积累了丰富经验。海上发射模式正在成为我国航天发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上发射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不少,包括平台稳定性、海洋环境适应、测控通信等。每一次成功的海上发射,都意味着我国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就在吉利星座05组卫星成功发射后数小时,9月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
一天之内完成两次发射任务,展示了中国航天日益增强的密集发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构建大规模卫星星座、维护和升级太空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高密度发射成为常态化,对任务周期、资源调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航天四院型号研制团队秉持高度责任感,以高效执行力为翼。围绕发射节点推进与产品质量管控双轨并行,科学谋划任务,灵活统筹人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有序承接。
太空中的卫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便捷。但在这背后,是大国航天的实力支撑和无数航天人的辛勤付出。
星空无垠,探索不息。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新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