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南京大学94级校友群里的一则消息,让所有同学的心都沉到了谷底——50岁的唐辉,那个总穿着2号球衣在广州校友足球队的“小闪电”,永远地离开了。
唐辉的“热爱”,从童年的巷子里就开始了。1975年,他出生在南京,1994年,他考进南京大学化学系,不为别的,就因为喜欢实验室里“试剂碰撞出火花”的感觉。
可毕业后,他发现计算机行业更有前景,咬着牙考进了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读研——那时的他,已经学会把“热爱”分成两份:一份给化学的“浪漫”,一份给计算机的!
毕业后,唐辉去了广州,在一家IT公司做软件工程师,可他从没想过放弃足球。
2011年,广州校友足球队成立,他第一个报名,选了2号球衣——那是贝克汉姆的号码,他说:“贝克汉姆的2号是经典,我要像他一样,在球场上拼到最后一秒。”
从那以后,每周六的下午,他都会出现在球场,哪怕前一天加班到凌晨3点,哪怕膝盖肿得像馒头,他都笑着说:“踢球是我最好的解压方式,比喝奶茶管用。”
可“热爱”里,藏着他没说出口的“隐患”。2023年秋天,他在球场上突然晕倒,被送医生拿着心电图说:“心脏早搏,以后不能再剧烈运动了。”
他笑着拍了拍胸口:“我身体好得很,上次爬山还比年轻人快。”今年春节,他又发病了,幸好家里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才捡回一条命。
好友们围在病床前劝他:“唐辉,别踢了,万一出事怎么办?”他握着好友的手说:“不踢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们看,我这不没事了吗?”
8月26日,他在球友群里发了条消息:“周末踢一场,我带矿泉水,最近项目上线,加班有点累,踢场球放松下。”大家都笑着回复:“没问题,等你带水。”
可8月30他在家吃完晚饭,突然捂着胸口喊:“疼,疼得厉害。”妻子吓得立刻打120,可等救护车赶到时,他已经没了呼吸。医生诊断:“突发心肌梗死,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网友们在评论里争论不休:有人说“唐辉太拼了,明明知道心脏有问题,还坚持踢足球,不值得”;有人反驳“难道因为怕出事就放弃热爱还有什么意思?”
还有人说“中年人的健康问题真的要重视,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停,但也不能拿命拼”。
网友们说:“这样的悲剧不是个例,中年人的‘热爱’,是不是该加一点‘理性’?”
唐辉的追悼仪式在广州举行,校友们都穿着广州校友足球队的队服,手里拿着他的2号球衣。好友李阳读悼词时,声音哽咽:“唐辉,我们的2号前锋,永远在我们的球场上。
记得上次踢球,你还说‘等我退休了,要天天踢’,没想到,你先走了。”
唐辉的妻子抱着他的照片哭着说:“他最后一刻还想着周末的球局,说要带矿泉水给大家,没想到,再也没机会了。”球友群里,大家把他的头像换成了黑白,备注是“永远的2号”。
当我们再为“热爱”奔跑时,能不能慢一点,看看自己的身体?唐辉的离开,让我们明白:“热爱”是生命的光,但“健康”才是 hold 住光的容器。
愿唐辉在天堂里,还能穿着2号球衣,在球场上奔跑;愿我们都能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热爱”变成“永远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