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突破1827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与此同时,全球地缘博弈加剧,亚欧通道上的土耳其,却连续做出令世界哗然的选择。短短几年,中国被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医疗包机领空遭拒,如今,土耳其又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土耳其总统
转折中的“博斯普鲁斯”
2025年9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高调表示,愿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节点国,并将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多政策便利。鲜明对比的是,二十余年前,一则“航母滞留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新闻曾一度成为中土关系的历史节点。
1998年,瓦良格号航母购自乌克兰,准备拖带回国。此时,中国海军还没有自己的航母,瓦良格号承载着中国海军突破的希望。然而,在驶抵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突然叫停,理由是“无动力船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要求中国支付高达10亿美元的“过境费”,这一数字相当于当年中国一整年航母研发预算。
瓦良格号航母
16个月的滞留,每日8500美元的拖曳费,瓦良格号成为“漂泊的巨轮”。期间,中方被迫多轮外交斡旋,最终以数千万美元的高额保险金才换得放行。彼时,土耳其借助“地缘咽喉”地位,精准拿捏中方航母回国窗口。直至2025年,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已成为世界级航母舰队的中坚,而“瓦良格号事件”依然是中土关系绕不过去的节点。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地缘意义,至今依然深刻。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欧亚贸易、能源与军事的黄金通道。土耳其的“过路费”策略,早已不是偶然,而是长年积累的地缘博弴手法。2025年,随着全球供应链重塑,土耳其再次站上欧亚枢纽中心。这一次,主动向中国示好,背后逻辑值得深思。
博斯普鲁斯海峡
医疗包机绕行背后的外交信号
2021年5月,全球疫情仍未消退。中国一架满载36吨防疫物资的包机,计划飞越土耳其领空前往塞浦路斯。航线、油料、航路申请均提前报备,相关手续齐全。就在飞机即将进入土耳其空域前1小时,土方突然通知拒绝入境,理由是“未收到申请”。结果,这架飞机被迫绕行数千公里,临时转飞莫斯科加油,最终延误11小时抵达目的地。
表面看来是技术操作失误,实则背后暗流涌动。2021年正值土耳其与希腊、塞浦路斯关系紧张。土方对塞浦路斯采取“非承认”政策,而中国援助物资机则无辜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国际社会迅速发声,质疑土耳其的做法损害人道主义原则。全球疫情背景下,医疗包机被拒,直接影响华人社区与塞浦路斯医院的抗疫进程。
中国方面没有大肆宣扬此事,但对土耳其的地缘操作心知肚明。2025年9月,回看这段插曲,土耳其“拒飞”行为无疑为中土关系增添一笔沉重注脚。也正因如此,土耳其如今频频释放善意,寻求中国投资时,中国舆论与政策层的警惕感依然存在。
“防空反导招标反悔”
2013年,土耳其启动全球防空反导系统招标。中国企业以技术和价格优势进入决选名单,并为土耳其量身定制多项优惠条件。外界普遍认为,中土合作即将落地。但土耳其在最后一刻突然反悔,未选择与中国合作,导致中国数年技术、资源投入付之东流。
土耳其在最后一刻突然反悔,未选择与中国合作
此事表面是防务合同变化,实质反映出土耳其外交路线的现实主义特质。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在中美俄欧之间灵活游走,时而寻求中国投资与技术,时而又因西方压力或自身利益转向。2025年9月,土耳其高层多次公开强调“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再次向中国抛出合作橄榄枝。回望2013年的合作反悔,现实主义路线始终未变。
土耳其为什么又来找中国?
2024年以来,土耳其国内通胀率一度突破60%,货币大幅贬值,外资持续流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均下调土耳其主权信用评级。欧盟方面,土耳其多年来入盟谈判停滞,因人权、司法独立、媒体自由等问题频繁受批评。
欧盟
同时,美国与土耳其因F-35战机项目、库尔德问题、军购矛盾持续摩擦。被美国踢出F-35项目,土耳其国防现代化受限。中东地区安全环境恶化,土耳其能源、粮食、工业原材料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经济增长乏力。
2025年9月,埃尔多安出席天津上合组织峰会,面对中国代表团公开表示:土耳其愿意加大与中国在高铁、电动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新枢纽。新华社、央视新闻、路透社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土耳其政府正寻求中国资金与技术支援,以缓解国内经济困局。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土直接投资增长14%,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平均水平。土耳其出口中国汽车零部件、矿产原材料、食品农产品金额同比增长12%。但合作意愿的背后,不少土耳其企业主、政界高层担忧西方舆论压力,中美欧三方博弈在土耳其政经格局中愈发突出。
“合作还是博弈?”中土关系迎来新拐点
2025年9月,土耳其主动示好,背后既有现实经济动因,也有地缘格局的重新考量。土耳其在欧盟和美国之间受阻,急需新兴力量支撑经济。中国则以“一带一路”推进欧亚互联互通,土耳其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但回顾过去数年,中土之间的合作与摩擦交织。无论是航母事件、包机拒飞,还是防务招标反悔,土耳其多次展现出用地理与政策为筹码的老道手腕。这种“现实主义+机会主义”路线,让中国在推进合作时始终保持战略警惕。
2025年,商务部、外交部多次表态,欢迎土耳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但合作必须建立在互信与规则基础上。多边合作的窗口正在打开,土耳其能否成为真正的“桥梁”,考验着两国的战略定力。
地缘棋局未完待续
欧亚大陆的博弈,从来不是单线过程。2025年,中国已是全球制造业、科技、资本和市场的重要中心。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既有独特区位,也有历史包袱。十亿美元的航母过路费、医疗包机的紧急绕行、一纸防务合同的突然反悔,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外交插曲,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未来,中土关系走向仍将充满变数。地缘与利益的天平上,合作与竞争交织。中国需要警惕地缘陷阱,也需要善用规则和实力。土耳其的每一次“回头”,都值得中国以更成熟的战略视野审慎应对。欧亚新棋局下,这场较量,远未画上句号。
参考资料:继向辽宁舰索要过路费后,土耳其再次故伎重施,拒绝中方借道领
2021-05-09.空凤凰网
俄罗斯大减价:土耳其买S-400 比红旗-9便宜10亿美元.
2017-11-04观察者网.
土耳其拒绝从中国运送抗疫物资的飞机过境,飞机临时降落莫斯科
2020-05-15.中国经济周刊
背离欧盟,拥抱中国:土耳其将送“大礼”?.观察者网.2024-09-06
2024-09-06.观察者网
埃尔多安:土耳其正努力深化对华关系 寻求扩大合作
2025-09-03 09:34·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