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日本政坛迎来剧烈动荡。刚刚过去的参议院选举余波未平,执政党与在野势力的权力博弈持续发酵。
就在这一敏感时刻,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宣布辞职,引发国内外舆论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一天后,中国外交部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了极为严厉的反制措施。如此迅速且果断的回应,瞬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日本政坛变局,权力版图重新洗牌
根据日本NHK新闻频道9月8日的报道,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束后,执政自民党与公明党在议席上遭遇重创,仅获122席,创下十年来最低纪录。这一结果不仅直接动摇了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也让石破茂的首相之位岌岌可危。JNN电视台援引最新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在8月已跌至27.3%,创下其任期内新低。
选举失利导致政坛权力结构剧烈变化。自民党高层对石破茂信任度骤降,部分核心成员公开质疑其“妥协”策略,加剧了党内裂痕。与此同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指数在选后短线大幅下跌,反映出市场对政治前景的担忧。
此时的石破茂面临多重压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民生问题突出,社会治安事件频发,执政根基不断动摇。9月7日,他在首相官邸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辞职,成为日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短的首相之一。据《每日新闻》统计,石破茂在任仅318天。
中国迅速出手,三项反制措施震动东亚
在石破茂辞职仅24小时后,中国外交部于9月8日清晨,通过多家主流媒体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三项反外国制裁措施。这一举动迅速登上新浪新闻、人民网等门户网站头条,成为区域外交领域的重大新闻。
公告明确指出,石平因长期在台湾、钓鱼岛、靖国神社等敏感议题上发表极端言论,恶意攻击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多次参与靖国神社参拜,已经严重突破中方底线。针对上述行为,中国决定:
- 冻结石平在中国境内的所有动产和不动产资产;
- 禁止中国境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交易、合作;
- 对石平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拒发签证、禁止入境(涵盖港澳地区)。
《环球时报》评论认为,此次制裁不仅是单一针对个人的惩罚,更是对类似行为强烈的警告和震慑。外交部发言人在9月8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底线、有原则,任何挑战中国主权和尊严的行径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制裁行动背后的法治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制裁严格依据《反外国制裁法》执行。这部法律自2021年施行以来,已多次用于应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根据中国社科院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国际法治发展报告》,自《反外国制裁法》实施以来,中国已针对24个外国个人及机构采取相关措施。报告分析认为,法治化、制度化手段在涉外事务中的应用,使得中国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极大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预期确定性。
此次石平被制裁,法理基础充分,操作流程透明,既符合国际惯例,也为后续更多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法律模板。
“工具人”的困局:石平的多重身份与社会争议
石平,原籍四川,后归化日本,现任日本参议员。近年来,他因在台湾、南海、靖国神社等敏感议题上屡屡发表极端言论,被日本右翼视为“反华代表”,但其真实地位却十分尴尬。日本共同社9月9日发布的舆论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石平的言论“缺乏建设性、带有煽动性”。
不仅如此,石平在日本社会也遭遇广泛争议。新潟县知事米山隆一公开批评其为“背叛祖国、诚信可疑之人”,部分右翼团体甚至在社交平台质疑其“真实动机”,担心其身份有被利用之嫌。日本网民对石平当选参议员普遍持反对态度,推特上有关“强制遣返石平”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石平的归化身份和极端立场,使其在日本政坛被当作“工具人”,成为右翼势力攻击中国时的“象征”,却始终难以获得主流社会认同。专家普遍认为,这种“夹缝中生存”的政治路径,终究难以持续。
中国主动设规矩的“新范式”
中国此次制裁行动的时机备受关注。选在石破茂辞职次日高调出手,既避开了与日本在任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对抗,也最大程度放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沈逸在《参考消息》发文分析:“中国主动选择时机、对象和方式,精准打击具有代表性的反华言论者,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更为主动、成熟的新阶段。”
以往,面对外部挑战,中国多采取口头抗议或外交交涉,而本次则直接动用国内法律,实施资产冻结、交易禁令、入境限制等多重措施,力度空前。法律手段与政策工具的结合,不仅令相关个人付出实质性代价,也让国际社会清晰感受到中国“说到做到”的决心。
权威人士指出,这种“点名点姓、对事不对人”的制裁模式,既避免了外交关系的全面恶化,又在细节上充分展示中国的克制与理性,为今后类似事件树立了可操作性范例。
法治与原则结合,外交新常态正在形成
中国多次强调,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主基调,但维护主权和民族尊严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任何势力、任何个人挑战中国核心利益,都必将遭到坚决反制。”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此次针对石平采取的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均赋予主权国家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时的合理反制权。近期,欧盟与俄罗斯、美国与部分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定向制裁”亦为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案例。
专家认为,中国的对外策略正逐步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设规矩”转型。通过法律、经济、政策等多元手段,形成更具威慑力的外交新范式。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让潜在挑战者预见到“代价”所在。
参考资料:石破茂黯然辞职 日本政治乱局难寻出口
2025-09-10 07:05·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