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至关重要的一天。
从这一天开始,黑暗中踽踽独行的人终于看到了远方露出的点滴光亮。
从这一天开始,教员的思想将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从这一天开始,我国将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因为这一天正是遵义会议召开的日子。
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也了解了这场会议的讨论和确定的事项。
但是关于一些细节,仍旧是雾里看花。
直到1956年,一份关于遵义会议会议纪要的手稿本被带了回来,许多生动的细节才得以重现到后人的眼前。
这份手写版的会议纪要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其到底有何重要意义呢?
历史意义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教员看到将士们的尸体后,泪水忍不住滚滚而下。
当时,部队只剩下3万余人,这是革命最后的火种,若是连这点儿火种都已熄灭,民族的未来将无限堪忧。
然而,来自于苏联的李德是一位纸上谈兵的赵括,只知照搬苏联的成功模式。
根本不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看到自我形势的危机,以及客观形势的变化,仍旧是一味攻取城市。
而将教员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经验抛掷一旁。
此时,我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按照李德的行军设计,我军应当返回瑞金一带,重新夺回革命根据地,革命战士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惧怕牺牲。
革命战士的确不应该惧怕牺牲,可也不能白白地牺牲啊!
明明知道前方是万丈悬崖,还要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能做出这事儿的人一定不是英雄,反而会被后人称作狗熊。
因此,全党上下已经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必须要改变领导者,否则我党的前途将岌岌可危。
清醒如周翔宇等人,其实早就发现了问题,在撤出苏区之前,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当时教员生病了,李德等人提议让他留守苏区。
临出发之前,周翔宇亲自到教员的住所,与之彻夜畅谈了一整晚。
据当时站在门外的警卫员回忆,其在天色擦黑时进去,出来时天色已经擦亮。
至于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事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后人也无从揣摩。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二人谈论的一定是民族的前途,再之后就是我们熟知的事情,教员没有被留下,而是跟随着大部队一块离开了苏区。
这个过程中,教员一定比谁都要伤心。
眼见着自己亲手带出来的部队,人数急剧减少,几乎被当成活靶子被国民党杀害时,他的内心一定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第五次反围剿之后,何去何从成为了我党要讨论的第一等大事。
1934年年底,我军抵达一个名为猴场的地方,趁着休整的工夫,召开了一场会议。
因为会议的地点在猴场,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在我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后来召开的遵义会议凭借其自身的强大影响力,直接盖过了这一会议。
但是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猴场会议相当于遵义会议的先声。
这场会议讨论的焦点是我军何去何从的问题,李德、博古等人仍旧认为坚持原路返回的路线。
他们的理由就是要像一把利刃一样,狠狠地插在敌人的心脏部分。
他们的设想不错,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像我军这种情况,怕是还没有扎到对方的皮肉,就会被对手凌空折断。
而朱老总等人却建议向遵义出发,理由是这一带当前国民党统治薄弱,有利于我军再次建立革命根据地。
其实这一主张乃是由教员提出。
当时,我军还没有制定进军陕北的战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彼时我军遭遇的磨难前所未有。
一是没有落脚之地,被敌人追得如丧家之犬,二是没有行军的目标。
敌军陆空双方夹击,我军根本像是被按住翅膀的大鹏,即使有翱翔九万里的本领,也施展不出来。
朱老总、周翔宇、陈云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表示认同教员的战略思想。
千万不要小看党内的这股意见,在这之前,我们都是听从共产国际的安排。
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自主做出决定,认为我们国家的事情,应当由我们说了算。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遵义会议召开啦!
身在历史现场的人,与后世的读者相比,两者的感受肯定完全不同,生活在历史现场的人,哪怕再有智慧,也无法真正地看清前路。
而后世的读者既能看到终点,又能看到这个起点。
就像一个明知自己会跑第一名的运动员,通过时光倒流再次站到了起跑线的位置上。
当时,这场会议的会议记录由谁做的呢?苏联为什么会拿到遵义会议现场的会议纪要呢?
辨别真伪
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并非每一个参会人员都有幸活了下来。
由于当时要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大量的现场资料,或者被焚烧,或者散落到了其他地方。
当时在现场做会议记录的人很多,而专门为这场会议做记录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战争中牺牲。
因此,当听说苏联珍藏了一份遵义会议现场会议记录的手稿时,大家表现得兴奋。
问题的关键就是,当时,我军正处于万分危急之中,谁会留下这样一份手稿,而后专门送到苏联呢?
苏联为了表明自己手中的确存在这份手稿,还专门调出档案,给到苏联莫斯科进行访问的杨尚昆看了看。
文件的名字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竟然高达八页多。
其中的文字是以蓝色钢笔书写,通过里面的内容,可以确认这就是遵义会议的会议纪要。
但当时这份资料并没有引起我国过多的重视,召开遵义会议的许多领导人尚且在世,这就是他们召开的会议。
要想回忆当年的内容,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何必向外求取呢?
到了1985年,正值遵义会议召开的五十周年,我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老百姓的日子,都越来越好,呈现出一片大好的趋势。
为了纪念这场会议,我们决定重新审视这份文件,此刻,这份文件的真假性成为了重点。
必须要找到这份会议记录的主人,这份资料先是被交到了小平同志的手上,其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这是谁做的会议记录。
紧接着又被交到了其他一些参加会议,且尚且在世的领导人手头,他们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就在事件陷入僵局的时候,陈云那边传出了好消息。
陈云表示这份会议纪要是自己的手笔,有了当时的人承认,这份纪要的真实性就可以确定了。
其表示这份手稿是在会议结束后,写于自云南前往贵州的途中,时间应该是1935年的2月份。
之所以可以这么确定,因为我军决定二渡赤水河的时间为2月18日,这份手稿在这以前已经完成。
这份手稿又是如何传到苏联的手中呢?
原来当时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组织上便派陈云到上海重新恢复地下组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联发来电报,想了解一下我党的状况,陈云就被派遣到了苏联,当时其手中拿的正是这份材料。
通过这份材料,可以明确地确定遵义会议召开了三天。
时间为3月15日到3月17日,与会人员有二十多人,其中包括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以及我党的中高级将领。
同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会议的内容,教员被选入政治局,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
时至今日,历史经过了无数的沧桑巨变。
而回首往事之时,那些影响后来的进程的历史大事件总是令人动容,心潮澎湃。
也正是通过这一份份珍贵的资料,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先辈的辛苦与不易,才能沿着他们开辟的路。
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让中华民族再次实现伟大的复兴。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 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一)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云手稿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
3、陕西党建网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4、中国军网 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