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大钊孙子被举报贪污,中纪委一查:李厅长20多年骑坏4辆自行车

0
分享至

2005年夏,一封匿名举报信抵达北京中纪委,内容直指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宏塔“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享受特权待遇”。这封措辞尖锐的信件在中纪委信访室引发震动——并非因指控内容,而是被举报者的特殊身份:他是李大钊的嫡孙。



消息传回安徽,政界哗然。同僚们拍案而起:“这是污蔑!李厅长天天骑自行车上班,哪来的特权?”老部下急匆匆敲开他办公室:“厅长,必须发个严正声明!”唯独当事人镇定自若,正在批阅文件的笔尖甚至没有停顿:“相信组织,清者自清。”

接到这封举报信,尽管惊讶,但中纪委依然立即展开行动,对李宏塔进行了一系列暗访调查。而李宏塔究竟是否如举报信所言那般,徇私枉法,愧对先人呢?



清廉如水:车轮上的厅官

中纪委调查组的结论来得迅速而彻底:举报信内容纯属捏造。暗访人员带回的见闻令资深纪检干部都为之动容——这位副厅长的生活作风“不是清白,而是令人敬仰”。

每天清晨六点半,合肥市红星路140号那栋70年代建成的筒子楼里,总会准时推出一辆28式永久牌自行车。车身斑驳的漆痕记录着二十年风雨,链条咬合声成为晨曲的节拍。在门卫习惯性的敬礼中,李宏塔蹬车汇入上班人流,藏蓝色中山装被风鼓成帆形。



“这破车该进博物馆啦!”老同事多次调侃。他只是笑着拍拍坐垫:“老伙计识路,比汽车方便。”直到2003年冬天积雪太深,同志们强行把他推上车,这才发现厅长竟冻得双手发紫——那件看似厚实的中山装里,只有一件洗得透光的毛衣。



住房更是活生生的“反特权教材”。组织四次分配新房,他次次让给困难职工:“我家人口少,够住了。”直到2000年全省最后一次福利分房,这位工作22年的正厅级干部,仍住在55平米、终年不见阳光的顶层西晒房。

雨季要用脸盆接漏水,冬天水管冻裂得去公共厕所提水,他却打趣说:“免费桑拿加体能训练,省了健身卡。”

最让调查组震撼的是财务核查。担任民政厅领导期间,他经手救灾款逾数十亿,审计发现所有票据合规率百分之百。有张被退回的餐费单背后写着批注:“基层同志辛苦,不能再让他们贴钱接待。”



民瘼在心:行走的民政地图

“民政干部眼里不能只有文件,要有民生。”这是李宏塔1998年调任民政厅时的就职誓言。他主动放弃更优渥的岗位选择民政系统,只因祖父《狱中自述》里那句“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他的“反向工作法”让全省干部瞠目:不提前通知、不要领导陪同、不看示范站点。98年长江抗洪期间,他突然出现在安庆溃坝区,踩着齐膝淤泥走进灾民帐篷,当晚救灾物资调度效率提速三倍。



03年淮河水患,年近六旬的他连续17天驻守大堤,深夜打手电巡查时险些跌入决口,被拉上岸时还紧攥着灾情统计表。

“厅长的大脑就是活地图。”救灾处小王红着眼睛回忆,“他能说出全省1024个乡镇中任何一个的避难点容量和物资储备量。”



2001年冬查访大别山区,发现五保老人棉被芯发硬,当即召集现场会:“救灾物资不能只看采购单数字,要伸手捏捏被褥厚度,亲口尝尝救济粮味道!”

这种“自讨苦吃”的作风源于家族传承。父亲李葆华担任央行行长时家中家具斑驳脱落,却坚持不准更换:“比老百姓的桌子好多了。”李宏塔把这句话刻在民政厅电梯里——“看看老百姓的饭碗,再端稳自己的饭碗。”



家风如铁:退回去的红包

2005年中秋前夜,一名承包商提着茅台酒敲开李家房门。李宏塔盯着商标沉默片刻,突然问:“这瓶酒够五保老人吃多久?”来人讪讪离去时,听见身后低沉的声音:“代我问你父亲好,他是老红军,别让酒染白了红旗。”

儿子婚礼成为廉政教育的经典案例。所有礼金被逐一退还,附上手写感谢卡:“心意已领,钱财伤谊。”亲家提议合办婚宴节省开支,被他断然拒绝:“一桌酒席就是一间灾民过渡房,不能比。”

这种“不近人情”背后,站着两位巨人。李大钊就义时家无余财,靠友人募捐才入土为安;李葆华去世后清点遗物,存款不足万元。李宏塔的书房挂着祖父手书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却在“妙”字旁添了一笔:“清廉才是真妙手。”



血脉如炬:薪火相传的基因

当我们追溯这个家族的精神谱系,一切都有了答案。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从容走向绞刑架前留下最后嘱托:“不能因为我牺牲了,就要组织照顾你们。”这道遗嘱成为家族铁律:李葆华参加革命时化名“杨震”,从陕西徒步至延安不敢透露身份;抗战时期兄妹四人分散全国各地,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殊照顾。



“祖父的《青春》不只写给青年,是写给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李宏塔在李大钊纪念馆这样说时,目光掠过玻璃展柜里泛黄的手稿。那上面有段被频繁引用的文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很少有人注意下一页的补充:“奢靡之习一开,革命之气尽失。”

这种传承具象成生活仪式。每年清明节,李家从不开车去公墓,坚持乘公交步行:“祖父一辈子没坐过专车,我们没资格摆排场。”餐桌上永远有道苦瓜菜,孩子们从小懂得“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真正含义。



丰碑如山:勋章回归起点

2021年6月29日,李宏塔被授予“七一勋章”,镜头捕捉到微妙瞬间——这位72岁的老人微微侧身,让勋章避开心脏位置,仿佛给某个看不见的存在留出位置。

李宏塔故事最动人处,不在于苦行僧式的清廉,而在于其对革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他把李大钊的“仁爱”思想转化为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将“民主”理念落实为基层走访制度,用“平等”原则构建救灾物资分配模型。这是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春哲学”。



当某些“红三代”沉迷于财富积累时,这位真正的革命后代用55平米住房作出回答:继承遗产不如继承遗志,守护特权不如守护真理。他的存在本身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官员的不是享受多少特权,而是放弃多少特权;不是获取多少资源,而是赋予民众多少资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韵流转
史韵流转
懂一点历史,知道一些知识,每天分享
332文章数 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