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共规划了5条进藏铁路,它们分别是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甘藏铁路。
在这些线路中,除了青藏铁路已经建成以外,其他四条铁路要么在规划中,要么还在建设中。而今天要讲到的这条铁路,就是大名鼎鼎的川藏铁路。
话说川藏铁路如今的建设情况怎么样了?它的建成对我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建了一半的川藏铁路
从规划来看,川藏铁路全长1838公里,它分为成雅段、雅林段、拉林段三个部分,总投资将近3000亿。目前,成雅段和拉林段已建成通车,唯有中间的雅林段仍在建设当中。
所谓的雅林段,即雅安到林芝,它全长1011公里,是整个川藏线路中最长、最困难的一段路。
按照专业人士的测算,这段线路大概要等到2030年才能建成通车。可以说,相比于首尾两端而言,雅林段至少占据了整个线路工期的一半以上。
地形高差过于悬殊
那么问题来了,雅林段的建设难度究竟有多大?竟然会把工期拖这么久?
关于雅林段的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里的地形高差太过于悬殊了。
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总爬升高度超过了3000米。这么巨大的高差,明显不利于铁路的建设。
要知道,大多数火车的爬坡能力都是有限的,最大坡度不能超过12‰。即每前进1公里,海拔最多上升12米。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火车就爬不动了。
然而,川藏铁路的最大坡度,居然达到了30‰。这就很难搞了,但凡火车开到那里,都得堵成长龙。
当然了,面对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比如有工程师就曾提出迂回盘旋式路线,来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所谓的迂回盘旋式路线,也就是铁路上的“展线”。它相当于汽车的盘山公路,通过“之”字形路线,来缓解爬坡压力。
只不过,“展线”好是好,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其工程量将会呈指数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投入的资金可就海了去了。
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其次,当地的地质条件也极其复杂,对工程技术的要求极高。
就拿桥隧比来说,其数值高达94.8%,这也就意味着,整条线路几乎全程都在桥上或洞里。像这样恶劣的地质条件,其破局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跨越深邃的峡谷,施工队必须建设一系列世界级超级大桥。甭管是悬索桥,还是拱桥,主跨都得超过千米。唯有这样,才能彻底让川藏铁路全线贯通。
至于隧道这边,其长度更是惊人,很多隧道的长度都超过了20公里,比一般的县城都要大。
而且这些隧道都埋的极深,很多都超过了1000米。在这种情况下,其勘探、掘进、通风、排水等类目,俨然就成了世界级难题。
可见,要想把川藏铁路建起来,光是桥梁和隧道,就得难到一大片人。
最关键的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还很大。由于当地板块碰撞挤压,以至于地壳内部的应力巨大。当隧道开挖以后,这些应力会瞬间释放。
一时间,各种坚硬岩石都会像炸弹一样,突然爆炸、崩裂。在这种情况下,“岩爆”就产生了。许多工人在隧道工作的时候,犹如趟过“雷区”。
此外,它还有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易碎。某些山体或岩石,往往都特别脆弱。当隧道挖好以后,这些周围的岩石就会像流沙一样挤过来。
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足以扭曲甚至压垮隧道。即便是强悍的钢架支护,最终也得纷纷报废。
气象气温条件恶劣
第三,当地的气象气温条件,也是极其恶劣。
众所周知,川藏线一带的昼夜温差极大。像白天的话,地表温度往往达到了30-40度;而到了晚上,温度立马骤降至零下20-30度;昼夜温差可达60度。
如此反复的冻融循环,势必会让混凝土和钢材产生疲劳和开裂。在这种情况下,铁路也就没法建了。
除此之外,部分山口的风力强劲,也会阻碍施工的进度。
像当地的12级大风,轻而易举就能将机械设备给吹落。而工人们在高桥和山崖作业,更是风险极高,需要牢牢固定自己才能安全施工。否则的话,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然了,当地最为麻烦的,无疑是自然灾害了。整条线路需要穿越数十条大型地震带,这些地震频发区,很容易就会侵扰施工的进行。
此外,由于沿线山高谷深,因此那些暴雨和冰雪融水,也很容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可以说,光是这些自然灾害,就阻滞了大部分的施工项目。
至于生态保护、污水处理,这些就更不用多说。为了保护雅鲁藏布江物种的多样性,为了不影响动物的迁徙路线。像这些顾虑,都一一增加了工程的复杂度和成本。
也正因如此,所以资金消耗才达到了惊人的3000亿。毕竟困难这么多,不花点钱几乎很难破除阻碍。
后期运营也是个吞金兽
当然了,抛开建设过程不谈,川藏铁路的后期养护,其实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有专家就讨论,即时铁路建好了,国家可能也养不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就是巨大的耗电量。
像那些超长的隧道,需要巨型风机进行24小时通风,这样才能保证空气新鲜。此外,还需要庞大的排水系统,来排出山体渗水。
像这些巨型设备的耗电量,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凡电量供应不足,线路设施就得趴窝了。
其次,巨大的昼夜温差、强紫外线、暴风雪等,也会加速铁路设施的老化和损耗。
尤其是钢轨、电气设备、桥梁涂层等,都需要及时更换和维修。不然的话,很容易就会出问题。
显然,这些设施的维护频率和成本,都远高于平原地区的铁路。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开销无疑就猛增了。
再者,为了防御灾害隐患,我国还得建立一套密集、先进的监测系统,来时刻监控铁路。包括传感器、无人机、卫星等,像这些都得花钱。
可以说,川藏铁路从建设到通车,再到后期运营,都是吞金兽一般的存在。其中的每一笔花销,都能压垮一个小国的财政体系。
进一步巩固国防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建设川藏铁路的困难如此多,开销如此大,那为啥还要建它呢?难道就是为了图名声?
建设川藏铁路显然不是为了图名声,它的所带来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是福泽万千。
首先,这些铁路可以进一步巩固国防安全。众所周知,中印边境摩擦仍在,而我军的战略投送,目前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现有的公路和青藏铁路,显然运力有限且耗时漫长。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战略打击能力,无疑就大打折扣了。
倘若川藏铁路真正建成,届时咱们的部队和重型装备,包括坦克、导弹车等,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送到边境战场。
输送时间从原来的几天直接缩短到几小时,至于运载数量更是成倍增长。如此一来,我国就不用担心战略部署的迟滞性了。
此外,有了川藏铁路,我军的后勤保障也能发生质变。
像以前的话,每每大雪封山,高原哨所的物资供给都会出现紧张。当地官兵至少要囤积半年食物,才能维持基本生存。
一旦有了川藏铁路以后,届时官兵们只需囤半个月食物即可。边防官兵每时每刻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如此一来,大家的战斗力和身体素质也就能显著提升了。
进一步激活当地经济
其次,川藏铁路的开通,还能进一步激活当地经济。
众所周知,西藏拥有丰富的铜、锂、铅、锌矿,以及清洁能源。然而,这么泼天的一笔财富,目前都很难运出去,或者说运输成本太高。
毕竟青藏铁路早已超负荷运转,就算你让青藏铁路24小时连轴转,估计也难以提升当地的矿产资源运力。
一旦川藏铁路建成,这时候事情就好办了。川藏铁路凭借先进的设施,完全可以分流一半运力。在这种情况下,西藏这个聚宝盆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此外,川藏铁路的开通,还能进一步引爆当地旅游业。
随着进藏座位的增加,进藏时间成本的降低,未来进藏游客数量或将呈爆炸式增长。如此一来,就能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产业蓬勃发展。
至于当地民生,更是铁路系统的受益者。
随着铁路得开通,更便宜的物资将会从内地进入西藏市场。当地人也能凭借拼多多等平台,来降低生活开销的成本了。
更有甚者,像医疗、教育等先进资源,也会相继进藏。在这种情况下,西藏-内地之间的经济人文流通,就能得到全方位激活。
可以说,一旦这条铁路全面开通运行,其未来创造的经济活力,绝对是不可估量的。待火车头一鸣笛,一场属于西南地区的划时代变革,就将拉开序幕了。
总的来说,川藏铁路的建设过程,确实难,也确实耗钱。但难不代表不做,耗钱也不代表不开发。
虽然前期的铺垫会让账面难看,但后期的收益绝对是一本万利的。毕竟这么大一个工程没点建设意义的话,谁又会去做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