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当时的鄂城县在临江黄柏山村金家湾修建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纪念毛主席在临江作短暂停留并和乡民亲切交谈。此后多年,一直搜寻不到任何图片资料,只能成为难只能成为难入历史档案的传说。
1992年,原是鄂州报任摄影记者的我担任了《楚乡画报》执行主编,萌发了寻找毛主席在临江的图片资料。我首先联系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湖北第一位高级记者张其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用相机记录了几乎所有中央领导人在湖北的活动。张老遗憾的告诉我:“毛主席在临江停留时,我不在场。因为毛主席不喜欢车队浩浩荡荡,我们所有工作人员车辆都先行去了目的地铁山。只有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随行,你只有找到她可能有希望。”
1993年7月12日,我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在一局局长赵少华安排下,拜访了中央外宣组组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朱穆之,并请他为《楚乡画报》题写了刊名。知道我想见侯波老师,赵少华局长委托办公厅办公室孟庆利主任协助我。
侯波的家在位于北三环中路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宿舍。接到电话,侯波老师亲自到院门口迎候。出生于1924年的侯波,15岁就在延安大学学习,抗战胜利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1949年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长,同年调入中南海,成为毛主席专职摄影师12年之久。其丈夫徐肖冰1939年开始在延安从事电影、摄影工作,拍摄的许多作品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历史资料。
侯波老师热情和蔼地请我们落座,满是遗憾地说:“很对不起,肖冰同志生病睡下了,不能和你们见面,我们慢慢聊吧。”
我们很快切入正题,希望找到毛主席在鄂州临江短暂停留的照片。侯老仔细思索后摇摇头:“我不知道鄂州这个地方。”我拿出随身带的湖北省地图比划给她看:“毛主席那天视察华工后出发,大约四五十分钟车程。”
侯老微闭眼睛深思片刻,惊喜地说:“啊!我想起来了,从华工开车近一个小时,有个地方,毛主席的车停下来,下车抽了支烟,和一些农民聊了一阵子,我拍了张照片。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地名,也不知道路人情况,所以这张照片一直没有发表。”
侯老赶紧起身,拉开一个大抽屉,里面都是底片,一扎一扎都编上号码存放着。”她解释说:“发表采用过的照片底片都上交入库了,这些是没发表的照片底片,我自己保藏着。看,是不是这张?”
我们凑过去一看,底片袋上写着一行小字:“摄于1958年9月15日上午,毛主席视察湖北时在武昌到黄石路上。”
我拍手叫好!几乎毫无疑问,应该就是这张照片!
于是,侯老带着我们进了家中的暗房,立刻放大洗印出一张12吋照片。我和孟庆利主任击掌庆贺,真是鄂州的福气呀!
欢快的气氛中,我向侯老简要地介绍鄂州历史文化、建设成就。候老就详细说起毛主席在鄂州短暂停留的细节:
毛主席1958年9月10日到达武汉,先后视察了武汉大学、武汉钢铁公司等,18日9点,毛主席视察华中工学院校办企业后按预定
定计划出发去铁山大冶铁矿。
因毛主席反对大型车队出行,随行人员、新闻采访、安全保卫车辆先行出发去铁山。
前面一台苏联产的“嘎斯69”吉普车开路,车上坐的是湖北省公安厅警卫处的同志,省委招待处申兴国也坐这个车上。
毛主席乘坐的是苏联“吉斯”115轿车,这车是1957年斯大林送给毛泽东作为“座驾”,车身通体黑色,自重6吨,轮胎是双层结构,即便被子弹射中,汽车依然可以正常行驶。在这辆车的底部装有厚厚的钢板,能够经受得住地雷爆破的冲击。车箱内,还装有一块可升降的厚玻璃,可以把驾驶舱和后座隔开,即安全又保密。 车窗需要通过一套液压系统控制才能升降。在车门锁上后还有一条很粗的铁链将门在里面锁住。虽然这辆车外形大气、性能优越,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车厢内并没有空调系统,为确保安全,车窗不轻易打开。每逢酷暑,就会在车内放上一个大木桶装满冰块,降温解暑。(注1)
毛主席坐在后排右侧,侯波坐在左侧,卫士长李银桥坐副驾驶位置,开车的叫易永喜,是武汉市委吉斯车的专职司机。
跟在后面的是台华沙轿车,这车是1951年波兰引进前苏联高尔基工厂的车型, 供政府部门和军队高层领导使用。上面坐的是国家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1956年7月至1959年8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
侯波说,因路况不好,车开得比较慢。离开华工大约一小时,警卫车报告,前面有车挡路,请毛主席的车暂停,我们处理好再继续开车。
原来,尽管是106国道,路况很差,宽度不足五米,都是“砂石结构或泥土夯成的简易路面”。
前面,一台美式“威利斯”吉普车行驶在路中间,开道车再三鸣喇叭示意前车靠边,得不到回应。车上的警卫人员就把身子探到车窗外,一边挥手一边高喊“请靠边让道!”可那车司机根本就不理睬,还故意时快时慢,时左时右,一直挡住车道。
几个回合下来,警卫车感觉情况不对,只好请毛主席的座驾停下来休息。那车被逼停后,把司机拉下车来,连声喝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不让道?你想干什么?”那司机胖乎乎的,官相十足,他并不惧怕这几个穿着警服的公安,犟着脖子说:“你们凶什么,老子穿军装的时候比你们还牛!”公安耐着性子说:“有特殊车队通过,再三请你让道,你为什么不让”。
那胖子一脸不屑地“哼”了一声说:“你们也就是台嘎斯,还不如我这老爷车,凭什么给你们让路?”公安压低声音厉声说:“睁大你的眼睛看看,知道拦的是谁的车吗?”
胖子回头一看,认出是吉斯车,立刻脸色煞白,扑通一下跪倒地上,不停的拍打着脑袋,声音发抖地说:”哎呀!我不知道是大首长的车,我错了,我马上把车挪开。”
经仔细盘查,这人名叫王保成,安徽六安人,14岁当兵的红小鬼,时任武钢机动部部长,资格老,脾气爆,好开“英雄车”。这天他正好也是开车去大冶铁矿例行检查。见后面车上的人挥手要他靠边让道,他就不停车让道,慢慢悠悠地挡在前面。把他抓住后,就把他放了。
毛主席的座车停下来后,毛主席下车抽烟,蹲在地上抽烟的是张平化和张治中。正好几个抗着竹子农民路过,见停着几台小轿车,就站在旁边交头接耳,说这些人好像是好大好大的官。毛主席问:你们说么事哒?有个农民说,你是不是毛主席呀?毛主席笑起来说,你看像不像呀。有人小声说:”很那照片上的毛主席呢。”毛主席幽默地说:“像就好哇。”大家都笑起来,侯波赶快拿起相机拍下这个镜头。
这时,警卫车处理好王保成,通知开车,前后不到抽一根烟的工夫。李银桥上车后,简要地给毛主席汇报了事件经过,毛主席哈哈一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告诉他们。不要为难人家。”
侯波说:“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地名,也不知道路人情况,所以这张照片一直没有发表。”而且,原照片右侧还有王任重和张平化蹲在地上抽烟,形象不太好,就给裁切掉了,毛主席就不在画面中间,我就没有公开这张照片。”
我就谈起社会上的一些传闻,比如说“毛主席看到路边地里棉花长得好,要停车下去看看”,“毛主席不顾劝阻跳过一米多宽水沟,去地里和摘棉花的老太太交谈”等等。
侯波摇摇头说:“在没有地方警戒的情况下,领袖车队临时停车是不可能的!再说,如果有传说的那些情况,对我们摄影师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机会,我会拍很多照片,可是我就只拍了这一张照片呢”。
我的任务圆满完成,我们想请候老一起吃饭,她婉言谢绝,给她带了点礼物,也婉言谢绝。她虔诚地说:“我和肖冰同志最大的荣幸,就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接受到伟人风范的熏陶,矢志践行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做到正直坦荡,光明磊落,淳厚质朴,谦虚谨慎,甘于奉献,清正廉洁。虽然我做得还不够,但我还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努力地严格要求自己”。
侯老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工作后,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在为伟人寻找背景拍摄的时候,伟人们已经做了我的‘背景’;在他们的背景之下,我才能记录下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
我们深以为然,并邀请她和徐肖冰先生方便时来武昌鱼故乡采风。侯老代表徐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回到鄂州,我即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并上报了“毛主席在临江和农民交谈的照片,谈到了候老夫妇接受来鄂州采风邀请,提请指示具体安排方案。不知什么原因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任副主编(执行)的《楚乡画报》(第五期1993年11月出版)在封面整版刊登了“毛主席在临江和农民交谈”的照片,并在内页刊发了采访拍摄者侯波的图文。同时,印刷了这张照片的宣传画,全市派送。我亲自去临江乡面见党委书记,商谈以此照片为契机,组织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活动。那书记两手一摊,笑着对我说:“现在什么年代了?是黑猫白猫当家了,还搞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愕然!自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后记之一,王保成!是不是我熟悉的忘年交王保成,侯波那里听到的种种迹象都和他相近。我当记者前在鄂城通用机械厂工作,和爽朗直率、幽默风趣的安徽“老倌”王保成相处甚密,他是厂革委会分管后勤的副主任,但从未听他说起此事。见过侯波后,我就去寻访王保成,可惜曾经赫赫有名、几千员工的通用机械厂已被拆卖,改成了商住小区。王保成早已已退休闲居,联系不上。我四处打听的时候,大妹夫万尊跟告诉我,他的好朋友程保康在鄂城重型机器厂司机班的程保康,正是王保成的外甥。见到程保康,他犹豫了一阵子,吞吞吐吐地说,听舅舅说过拦车的事,和我从侯波那里了解的差不多。并给了我王保成的联系电话。
一阵寒暄后,我叙述了采访侯波的情况,电话里竟沉寂了良久,突然传来一阵笑声。他说:“你不愧是名记呀,过去三十多年的事,你都连根刨出来了,确实是是这么回事,比我本人知道的还详细呢。我也因此事发配到深山里的白莲河水库管理局,挂了个副局长。十年后调到通用机械厂当了管后勤的副主任。”
我和他约好时间,准备见面时具体采访,遗憾的是,不久他就驾鹤西去了。
注1 (据东湖宾馆馆史研究室主任郑敏庭介绍,此部“吉斯110”是1957年苏联在武汉中苏友好展览馆举办工业展展品中的一部,后卖给了武汉市,专门用于接待国内外重要客人。毛泽东到武汉后,“吉斯110”成为他的专车。1958年,毛泽东就是乘坐此辆“吉斯110”轿车,从武汉到大冶铁山视察”,“现存三辆吉斯牌轿车中,该车现陈列于武汉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被列为镇馆之宝”。(胡志腾)
本文作者胡志腾 , 共和国同龄人 高级保健营养师,高级摄影师,中国灵芝协会会长助理,加拿大白求恩国际组织荣誉主席。
1984年起 任《鄂州日报》记者、《楚乡画报》执行副主编,摄影记者、高级摄影师;
1994年 ,由省委书记关广富亲自安排,调湖北省工商银行任《金融画报》执行主编。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图书编辑室副主任、《楚文学》杂志副主编;武汉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作家协会图书编辑室主任,《现代企业》杂志执行主编,南方艺术中心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中国新闻社《中国艺术》执行主编、中华收藏家协会《鉴藏》杂志副主编。
出版有《革命功臣 友好使者》(中国文学出版社20万字)、《折腾集》(2002年中国文学出版社30万字)、《哈米》(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0万字)、《趣说灵芝》(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15万字)、《指上乾坤》(2012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0万字)、《神女瑶姬》(201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万字)、《中国灵芝文化》(2021年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40万字)、《瑶姬泪》(2021年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12万字)、《中国电气功探秘》(2024年等著作。2024年6月,任《典藏年鉴》(将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辞书执行副主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