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水牛城主)
书接上文(9月2日),讲完格林斯潘和伯南克,本文介绍美联储的最近两位话事人——耶伦和鲍威尔。
三、巾帼高官——耶伦
珍妮特·耶伦,美国传统价值观下的精英女性,先后成为美联储首位女主席和白宫首位女财政部长,同时也是首位未获得连任的美联储主席。
“鸽派”,可以用来形容这位思维缜密、举止得体的经济学家。她执掌下的美联储和财政部政策基调偏于宽松,这固然为华尔街和金融市场所欢迎,同时也留下了不够“tough”(强硬)和债务膨胀的质疑之声。
耶伦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是波兰移民后代,是一名家庭医生,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1967年,她毕业于布朗大学,之后于1971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
图1:耶伦年轻照
博士毕业后,耶伦的大部分人生围绕教学和美联储展开。她先在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后加入美联储负责研究国际货币改革的团队,担任经济学家。
1978年,耶伦辞去美联储的工作,先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担任教职。1994年,耶伦重返美联储担任理事会成员,之后又陆续担任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主席、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美联储副主席。
2014年,在奥巴马的提名之下,耶伦接替伯南克成为美联储主席,正式进入芸芸众生的关注焦点。
回顾耶伦短短4年的美联储主席生涯,美国经济经历了从复苏到过热再到软着陆的多次转折,耶伦在调控上兢兢业业,称得上合格的金融管家。
上任初期,美国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缓慢复苏阶段。失业率处于7%左右的高位,远高于充分就业水平。耶伦延续了前任主席伯南克启动的宽松政策,保持低利率环境以刺激经济增长。
到了2015年,美国已彻底走出危机阴霾,GDP增速回升至2%以上,核心CPI已逼近调控警戒线。耶伦正式启动一项新使命——货币政策由超宽松过渡至正常。
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了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全球步入“强美元”的流动性紧缩周期。耶伦采取了渐进式加息策略,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6月和12月以及2018年1月又进行了五次加息。
耶伦的加息策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渐进性,每次加息幅度小且间隔时间长;二是高度透明的沟通机制,通过新闻发布会、经济预测摘要和点阵图等方式,提前向市场传递政策信号。这种沟通策略避免了2013年“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的重演,美股在其任期也实现了长期走牛。
也许是由于性别因素,也许是自身政见使然,耶伦具有较为鲜明的民主党色彩。懂王上任后,看着耶主席不太顺眼,于是2018年将其替换为鲍威尔,耶伦也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美联储主席。
![]()
图2:镜头前熟悉的耶伦
暂时“退休”的耶伦仍活跃于学术圈和金融圈。值得一提的是,耶伦的老公乔治·阿克尔洛夫,同样是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儿子罗伯特也是一名经济学教授。用“学术世家”“书香门第”来形容这三口,毫不为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耶伦的从政之路也并未止于美联储。2020年,拜登在大选中beat懂王,民主党卷土重来,耶伦也迎来了新的职场良机——财政部长。
有点巧合,成为财政部长的耶伦,面临着同当年执掌美联储时类似的宏观经济局面:危机管理以及宽松政策退出。上次是金融危机,这次则是新冠危机。
2021年1月,耶伦被正式任命为财政部长,上任伊始,耶伦迅速推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包括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计划》和后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在她的推动下,2021-2022年美国先后实施了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约占GDP的20%。
事后来看,这个财政金融刺激力度,药效过大,用力过猛,带来的后遗症也相当严重(数十年罕见的高通胀)。
耶伦可以甩锅给鲍威尔,毕竟美联储才是通胀管理的第一责任方;也可以甩锅给惦念经济政绩的拜登及幕僚们,但无论如何,耶伦对新冠危机后的高通胀缺乏足够警惕,又在美元银根管理上“失之于软”。
换句话说,当前世界对于美国债务杠杆率的担忧和质疑,很大一部分是“鸽派”的耶伦任期内累积的。
身为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耶伦本人也承认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但她认为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债务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政府应该优先支持经济复苏和应对其他挑战(颇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
在国际金融场合,耶伦总体也秉承民主党的那套政见。她支持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等举措,一度将俄罗斯经济逼入极端困境。
但嚣张跋扈的金融“长臂管辖”也反噬了美元霸权,“去美元化”进程开始加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启动了气势如虹的大牛市。
作为学院派经济学家,耶伦对于美国滥加关税那一套却很看不惯,认为关税是损人不利己的双刃剑,主张取消懂王第一届任期对东大加征的关税。她还多次表示,脱钩对于中美是灾难性的,美国不应寻求于此。
担任财长期间,耶伦对华态度总体务实温和。她先后两次访华,在王府井的东方君悦酒店还宴请部分女性吃饭,引发一时热议。
总之,耶伦或许称不上最亮眼、最有政绩的美国财经高官,但显然也并不失败。在风高浪急、举世瞩目的美国金融霸权巨轮上,或许无过便是功。
四、人生若只如初见——鲍威尔
作为美联储历史上首位没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主席,“前半程亮眼,后半程平平”可以概括其八年chairman生涯。
杰罗姆·鲍威尔,乔治敦大学法学博士,早年在纽约从事法律工作,后进入投资银行Dillon Read,1990年随美国财长布雷迪进入白宫,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助理部长。离开白宫后在凯雷集团担任合伙人8年,并创立私人投资公司。
2018年,懂王提名他担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刚上任时,美国处于加息周期,2018年末股市一度大跌,懂王叫嚷“中性利率就够了”,他果断停止加息,为摇摇欲坠的市场注入了信心。
最亮眼的时刻来自于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美股一度暴跌30%,金融市场面临崩溃边缘,他大刀阔斧采取激进降息+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前无古人地直接从企业购买商业票据,大手笔推进美元互换。
这些措施事后证明是及时有效的,美国股市实现了V型反转,美联储也没有像2008年金融危机时反复搞了几轮量化宽松,而是干净利落实现了复苏。
![]()
图3:鲍威尔参加发布
然而,转折点来自2021年。或许是对于自己应对新冠危机时的金融政绩感到一些“自满”,或许是感激于拜登提名他连任美联储主席。此后的鲍威尔,确实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有些“Too Late”。
最大的误判是对于当时的通胀形势。2021年后,面对明显抬头的物价涨幅,鲍威尔作出的判断是“通胀是暂时的”,并不无创新地搞出了货币政策新框架:通胀平均目标制。
什么是通胀平均目标制?通俗解释就是:既然美国之前很长时间通胀率都低于2%,那么未来一段时间通胀率高于2%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拉长时间周期的平均通胀率位于2%左右就行了。何况当前上涨的通胀形势应该是暂时的,能很快稳定住。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鲍威尔的原话来说,“随后的历史证明,本轮通胀既不温和也不暂时”。直到2022年CPI涨幅超过8%,经济呈现全面过热,鲍威尔才不无尴尬地全面启动加息。
显然,当时美联储的加息过迟,通胀预期管理起码是阶段性地失控了。
回过头来究其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长期处于低通胀环境,哪怕金融危机前的经济过热高点,CPI涨幅也只短暂地达到5%以上,美国业界甚至开始讨论“消失的通胀”。
但鲍威尔也许忽略了一点,美国前几轮经济过热时期伴随的是经济全球化+金融泡沫的大背景,新兴经济体和高昂的金融市场吸收了过剩流动性。而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化进入停滞,拜登政府的万亿美元纾困资金则是实打实发到了美国普通民众手中,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金融家们高多了,于是以食品价格和核心CPI为代表的通胀开始猛涨。
2022年,觉察出不对的鲍威尔开始悬崖勒马,启动了数十年罕见的暴力加息,一路把基准利率上升到5%以上。通胀开始掉头向下,但仍迟迟高于2%的调控目标。
![]()
图4:近5年来美联储政策利率变动情况
刚刚结束的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鲍威尔将过去几年来实施的平均通胀目标制改回原先严格盯住2%的灵活通胀目标制,正式宣告了这一备受争议的金融实践的寿终正寝。
在鲍威尔任职后期,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事项就是和懂王的口水战。应该说,懂王第一任期和鲍威尔的合作总体还算愉快。但第二任期之后,画风就不同了。
一方面,懂王觉得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鲍威尔好像被民主党“收买”了,尤其是2024年大选前期,鲍威尔一反常态激进降息,大有为民主党助选之意。
另一方面,懂王又觉得自己上任后,身边所有人都是一副“kiss ass”的谄媚姿态,唯独老鲍倚老卖老,唠叨一些“关税推高通胀”的话语,看着就讨厌。
今年以来,懂王大肆对美联储施压,一度叫嚣要炒了鲍威尔,但因忌惮金融市场异动才悻悻作罢。
但以城主来看,今年前八个月鲍威尔不降息,倒是情有可原。如果美联储顶着二季度双双反弹的GDP和CPI,在关税风波弥漫和美股一路高涨的背景下提前降息,那要这么多年积累传承的经济学理论也没什么用了。
如果要分析动机的话,只能说鲍威尔被这轮通胀搞的头大了,不敢再顶着压力犯第二次错,宁愿稳健些。
“人之将去,其言也善”。面对美联储被懂王施加的空前压力,再加上非农数据确实大幅下滑,前几天的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鲍威尔作了前所未有的鸽派发言。新一轮美联储宽松政策,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大洋彼岸的东大金融市场。
至于鲍威尔,是耶非耶,俱为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