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文选》序跋卷,赵益、徐昕主编,广陵书社2025年版。
内容简介
该书选取历代江苏籍学人序跋九十篇,起自东晋,讫于晚清,既包括诗文集、小说、著作等书籍序跋,亦涉及书画题跋。所选序跋以作者时代先后为次第,兼顾文学性、学术性与思想性、艺术性,如段玉裁《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陈维崧《词选序》、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刘逢禄《公羊何氏释例序》等,不仅是读者阅读理解原作的参考与补充,其本身亦是重要的学术史著作。每篇序跋皆附有注释及解题,力图全面、准确地展现序跋的文学特征与思想学术价值。
目 录
葛洪
神仙传序
萧统
陶渊明集序
徐陵
玉台新咏序
殷璠
河岳英灵集叙
陆龟蒙
笠泽丛书序
白鸥诗序
书李贺小传后
范仲淹
尹师鲁河南集序
唐异诗序
秦观
逆旅集序
精骑集序
书晋贤图后
陈师道
王平甫文集后序
张耒
书东坡先生赠孙君《刚说》后
跋吕居仁所藏秦少游投卷
叶梦得
程致道集序
尤袤
朱逢年诗集序
俞琰
齐月宇手卷跋
高启
跋眉庵记后
王鏊
金山卫志序
祝允明
跋东坡草书千文
唐寅
中州览胜序
文徵明
游洞庭东山诗序
顾璘
徐迪功集序
薛应旂
宪章录序
归有光
卓行录序
群居课试录序
唐顺之
右编序
石屋山志序
王世贞
前后汉书后
莫愁湖园诗册后
焦竑
毛诗古音考序
程氏墨苑序
高攀龙
朱子性理吟序
顾起元
澹园先生正续笔乘序
沈春泽
长物志序
冯梦龙
情史类略序
笑府序
钱谦益
苏门六君子文粹序
邵幼青诗草序
毛晋
跋容斋题跋
张溥
云间几社诗文选序
汉魏六朝百名家集叙
金圣叹
贯华堂藏古本水浒传序
葭秋堂诗序
吴伟业
太仓十子诗序
黄周星
逋草自序
归庄
跋登楼赋
顾炎武
初刻日知录自序
余怀
板桥杂记序
尤侗
艮斋杂说序
陈维崧
余鸿客金陵览古诗序
词选序
沈德潜
国朝诗别裁集序
说诗晬语序
郑燮
后刻诗序
词钞自序
集唐诗序
赵翼
廿二史札记小引
段玉裁
潜研堂文集序
汪中
墨子序
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序
王念孙
汪容甫述学叙
段若膺说文解字读叙
洪亮吉
重刻吕子呻吟语序
张惠言
词选序
焦循
石湖遗书序
书徐文长集后
湖庄图跋
阮元
国朝汉学师承记序
江苏诗征序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里堂学算记序
王引之
经义述闻序
刘逢禄
公羊何氏释例序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
复社人姓氏书后
管异之文集书后
刘文淇
海陵文征后序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
徐鼒
务本论自叙
王韬
地球图跋
淞隐漫录自序
浮生六记跋
日本杂事诗序
华蘅芳
微积溯源序
薛福成
日本国志序
缪荃孙
聚学轩丛书序
崔孺人文集书后
马建忠
马氏文通序
前 言
序、跋,即序文、跋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中常见的一类文体,因两者都是对某一著作、诗文、书画等进行说明的文字,性质相近,故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等书中将此类文字列为一类,称“序跋类”。
《诸家评点古文辞类纂》
序,亦作“叙”。《尔雅》云:“叙,绪也。”绪,本义指丝线的线头。序或叙,用作文体之名,有“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之意,即序或叙如丝线之端,读者可循此端,条理清晰地了解所要说明的对象。
今一般统称为“序”。序之起源,古人一般追溯至《诗大序》或《易传》,今人多认为“序”“叙”以“序文”含义正式出现当在汉代,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叙传》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成书于南朝的《文选》,已将序视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大略如序而稍简短者被称为“引”,如赵翼《廿二史札记小引》。早期著作的序文多置于全书末尾,到唐、宋时期出现了跋之后,序调整到卷首,跋居于后。
《中国古籍序跋史》
少数仍放在卷末但保留序的性质的文章被称为“后序(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序体在发展过程中,其形式与内容的要求逐渐固定,形成了鲜明的文体特征。
先从形式、类型上看,序分自序、他序,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写,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他序由作者亲友、弟子、后世读者等他人为之,如王逸《楚辞章句序》。序的使用范围很广,既有钟嵘《诗品序》、萧统《文选序》等为整部著作而写之序,又有庾信《哀江南赋序》、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等为单篇文学作品所作之序,有学者仿《诗经》之例,称前者为“大序”,后者为“小序”。
还有文人雅集所写作品之总序(王羲之《兰亭集序》、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等)和书画作品之序(白居易《荔枝图序》)等。
再从内容、写作上来看,序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两类,一是叙家世经历、著书过程之“序传”,二是明著书宗旨、全书体例之“序例”,作者可择其一端,亦可兼而言之。
《中国古代序跋史论》
此外,优秀的序文往往有所发明。作者可以在其中提出自己对于学术、文艺、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如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指出晋宋以来文坛的弊病,强调“风骨”,可以视作其诗歌理论的纲领;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后唐庄宗李存勖一生成败的事例中,总结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道理。
因内容的需要,序的写作有“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的说法,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大多数序文往往叙议相间,能做到清晰严谨地叙述缘起、介绍体例、表述观点、评议得失。
跋的出现较晚,其起源、性质皆与序相关。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
《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
可见,跋的作用与序类似,但重在记录作者阅览后的感悟,因此其位置通常在其所写对象之后。
汉晋时代未见跋文,唐代开始出现以“题”“读”为名的跋文,如李翱《题燕太子丹传后》、韩愈《读荀子》,宋代又有以“跋”“书”为题者,如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陆游《跋花间集》。
跋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除了整部著作、单篇作品的题跋之外,历代书画题跋的数量也非常可观,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黄庭坚《题东坡字后》都是此类佳作。
跋文在内容上不拘一格,既可抒写志趣、阐发观点,也能考古证今、释疑订谬,充分彰显作者个性。写作时最重要的要求是“明白简严”,即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所谓“跋语不可太多,多则冗;尾语宜峭拔,使不可加”。
《历代别集序跋综录》
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赠序”,即在离别时送行者专门赠予行人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单独写作,非饯别宴会或送别诗之序,与前述序跋文字的性质差异较大,故姚鼐《古文辞类纂》单列为“赠序类”。本书采用此观点,不收录赠序类文章。
本卷共选序跋类文章九十篇,均由江苏籍或长期寓居江苏的文人(含南朝侨居者)所撰写,起自魏晋,讫于清代,基本按照作者所处时代先后排列。选文以短篇为主,以思想性、文学性并重的作品为主。
本卷选文,可以全面展示江苏历代序跋的文体特征。
选文的形式、类型多样:既有葛洪《神仙传序》、郑燮《词钞自序》等自序,也有萧统《陶渊明集序》、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等为他人著作所写之序。
序文通常以散文写作,骈文较少,书中所选徐陵《玉台新咏序》、陈维崧《余鸿客金陵览古诗序》等骈体序文,韵律和谐,辞藻华丽,用典贴切。
所选序文介绍说明的对象各不相同:有单篇诗文作品之序,如陆龟蒙《白鸥诗序》、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序》;有画序,如唐寅《中州览胜序》;有类书、丛书之序,如秦观《精骑集序》、缪荃孙《聚学轩丛书序》;有为经学、史学、算学、时政等专著所作之序,如刘逢禄《公羊何氏释例序》、赵翼《廿二史札记小引》、阮元《里堂学算记序》和徐鼒《务本论自叙》。
《清词序跋汇编》
文学著作序文数量最多,涉及诗、词、文、小说等各种体裁,如尤袤《朱逢年诗集序》、张惠言《词选序》、段玉裁《潜研堂文集序》和王韬《淞隐漫录自序》。题跋部分则有单篇作品题跋如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
同时也兼顾其他类型的题跋。书画题跋如秦观《书晋贤图后》、祝允明《跋东坡草书千文》,前者主要根据画面内容考订作品名称,后者以军阵喻书法表达观帖感受。王世贞《前后汉书后》是一篇较为特别的跋文,此文是王氏以一座庄园的价格购得宋本前后《汉书》后所作,介绍了该书的纸张、字体、墨色、刊刻时间及其在明代的递藏情况,强调其收藏属性,视其为个人藏书之冠。
选文在内容、写作上也较有代表性:如叶梦得《程致道集序》偏重于“序传”,先叙叶梦得与程致道的交游过程,再写程致道的仕宦经历,最后记为程致道文集作序之事。张溥《汉魏六朝百名家集叙》堪称《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序例”,对理解张溥的编纂意图、把握全书的编纂体例具有重要价值。
《宋代序跋全编》
范仲淹《尹师鲁河南集序》先在论述唐宋古文运动的沿革嬗变历程的基础上宣扬本人的文学主张,再概述尹师鲁生平事迹,最后点明该书编撰缘由,则兼有“序传”“序例”和作者本人对文学的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序文的写作,或重叙述,或重议论。
重叙述者,如焦循《石湖遗书序》详细记述了其访求范荃遗稿的过程;王引之《经义述闻序》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和从父学声音、训诂之学的经历。
重议论者,如陈师道《王平甫文集后序》先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的诗学命题,再进一步提出自己“士之行世,穷达不足论,论其所传而已”的看法;陈维崧《词选序》先从确定词体的地位,再从思、气、变、通四个方面阐明词的创作要求,表达出“推尊词体”的词论主张。
这些序文既有侧重,又能打破叙述与议论的界限,风格多样,文采斐然。跋文内容多样,行文尚简。俞琰《齐月宇手卷跋》围绕齐道存的号“月宇”展开,认为此号足以体现齐道存襟怀与诗思。焦循《书徐文长集后》为其阅读中的偶记随感,从徐渭文集中《感梦祭嫡母文》一篇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日本典藏清人序跋集》
内容因人而异,但均篇幅短小,简洁明了。
本卷选文,亦颇能凸显江苏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一,描绘江苏美景。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形容溧阳古邑境内的平陵故城“幽邃岑寂,气候古澹可嘉”。王世贞《莫愁湖园诗册后》写莫愁湖园“枕湖带山”,即便水灾后“芜废不治”,也有“乔木修筠,与斜阳远浦、菰蒲苹芡相映带”之趣。
梅曾亮《阮小咸诗集序》以“江宁郡城,其西北包十余山,林壑深远,而秦淮、清溪之水萦带其下”之景开篇,由“清淑之气犹足以沾溉人物”引入对阮氏诗歌的介绍,暗含人杰地灵之意。
第二,凸显江苏文脉。
吴伟业《太仓十子诗序》、阮元《江苏诗征序》、刘文淇《海陵文征后序》分别为三部江苏地方性文学总集之序,三书分别收录明末清初娄东诗派成员作品、清顺治至嘉庆初江苏诗人诗作和自唐至清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之文,足见编者对于地域文学的重视。
明末江南士大夫的结社活动也是江苏地域文学中不可忽略的一笔。这些文学团体活跃在今江苏、上海等地,众多江苏文人参与其中。张溥《云间几社诗文选序》、梅曾亮《复社人姓氏书后》都保留了珍贵史料,前者详细介绍了云间几社诗文选的编选背景及经过,揭示了其崇尚复古的创作倾向,后者所述之书今已不传,赖该文可知书中所录复社成员人数。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
第三,体现江苏智慧。
清代扬州学派被视为乾嘉汉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乾嘉汉学三大学术流派之一,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本书所选清代序跋不少出自扬州学派学人之手,如汪中、王念孙、焦循、阮元、王引之、刘文淇等。选文中王念孙《汪容甫述学叙》、阮元《里堂学算记序》和《国朝汉学师承记序》、王引之《经义述闻序》等也是扬州学派学术代表作的序文,文中梳理学科源流、总结治学方法,有助于读者了解该学派的治学路径和学术成果。从学者们互相作序的现象中,也能看出该学派学者之间交往密切。
晚清以来,随着开埠通商,江苏成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前沿地带,在古与今、中与西的文化碰撞之中,江苏文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华夏中心论的封闭意识转变为“睁眼看世界”的开放意识,从传统的经世观转向“中体西用”的经世观。
王韬《地球图跋》写于观看欧洲人绘制的双半球式地球全图后,明确指出“览者乃知中国九州之外,尚有九州”,各国虽盛衰大小不一,但发展的情理却大致相同,寄托了“而地球之人遂可为一家”的美好愿景。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序跋题记汇编》
王韬《日本杂事诗序》、薛福成《日本国志序》为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两书序言,《日本杂事诗》收录黄氏任驻日本使馆参赞期间的诗作,《日本国志》为黄氏所撰典志体日本国史。
两位序文作者都认识到当时中国缺乏有关日本的全面、深入的著作的事实,称赞黄遵宪之书有补阙之功。《校邠庐抗议自序》即冯桂芬为《校邠庐抗议》一书所作自序,此书是一部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近代政论集,作者在序文中已提出对于“三代圣人之法”应当在实践中“去其不当复者,用其当复者”的观点。
江苏文化昌盛,才人辈出,各体著述浩如渊海,序跋之文亦不例外。本卷所选,不过滴水之于沧海,稊米之于太仓而已。阅读序跋,功用尤巨,因为由序跋可以索其所序之书,遂可以进读其书,以知其人,复论其世,所得所获,岂有止限!
赵益 徐昕
2025年3月
《小学文献序跋汇编》
主编简介
赵益,男,1965年2月出生,祖籍江苏南通。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出版《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古典研究方法导论》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徐昕,女,安徽芜湖人,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教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