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则“辛巴被带走调查、已跑路香港”的消息突然引爆各大社交平台,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随后,多家媒体向辛选集团求证,公司方面回应:“不属实。”客服也对外称“未接到相关通知”。
尽管“跑路”一说被否认,但另一场围绕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的安全争议,却仍在持续发酵。有消费者送检称产品中检出高含量硫脲,目前多地出现联合维权的声音。
一边是“被调查”“退网”“移交账号”等一系列动作,一边是产品陷入质量争议——这位顶流主播,正迎来他人生的又一场舆论飓风。
“退网”不等于“消失”,
辛巴仍隐身幕后指挥?
时间线值得细品。
8月18日,辛巴在直播中高调宣布“因身体原因退出直播”,其快手账号改名为“初瑞雪(辛巴818)”,头像与内容也全部更换,俨然一副“退网交棒”的姿态。
然而还不到两周,8月29日,其妻子初瑞雪接棒首播。整场他虽未露脸,却以语音连麦方式多次介入,实时指导带货节奏、帮助控场。最终该场直播观看人数超2400万,销售额据传突破20亿。
名义上“退网”,实则仍在幕后运筹帷幄——这种操作,不禁让人猜测:所谓“退网”,是真的健康出了问题,还是一场策略性撤退?
“棉密码”被检出的硫脲,到底是什么?
引发这场信任危机的关键,是“棉密码”卫生巾中被指检出高含量硫脲。
据媒体报道,多个批次该产品被送检发现含硫脲,数值最高达16653μg/g。硫脲属危险化学品,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3类致癌物,具有一定健康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硫脲因具备还原性,常被用于“碘伏褪色实验”中模拟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成本更低,有可能被部分企业用作替代材料。
尽管个体疾病与产品使用之间难以直接划等号,但大量检测数据和消费者投诉的出现,已足够引发公众强烈不安。
辛选方面曾出示抽检“合格”报告,但被指出这些检测根本未包含“硫脲”项目——也就是说,合格,不代表没问题。
新国标已来,
但“合规”不等于“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卫生巾强制性国标GB 15979-2022已于2024年发布,并将于2025年7月正式实施。这是22年来首次更新,增加了原材料卫生要求、强化了理化指标和检测方法。
但问题在于,在新标过渡期内,按旧标准生产、尚在保质期内的产品仍可销售。这意味着目前市面上的卫生巾,即使“合规”,也未必真正“安全”。
这也反映出监管与标准之间存在现实落差,而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符合最低标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就很难彻底解除。
否认“跑路”之后,
辛选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尽管“辛巴跑路”被公司否认,但围绕产品质量与企业管理,仍有诸多疑问待解:
第一,如何系统性回应“硫脲”争议?——不是出具某一批次的合格报告,而是公布全批次留样检测计划、引入多地机构平行检测、并对高争议批次做盲测复核。
第二,能否建立用户医疗追踪机制?——设立不良反应登记通道,对长期使用的用户做健康随访,用真实数据回应质疑。
第三,是否愿意执行比国标更严的内控标准?——尤其在安全敏感型产品上,企业理应有更高自律。
“去辛巴化”能否真正换来“信任升级”?
有分析认为,辛巴此举意在推动“去个人化”,让企业逐渐摆脱对单一IP的依赖。但从初瑞雪首播仍靠辛巴助阵来看,所谓的“交棒”更多是形式大于实质。
而真正考验辛选的,不是谁能站在镜头前,而是背后有没有一套可持续、可检验、可信赖的产品品控与售后机制。
比如:是否愿意把商品准入权交给含第三方专家和消费者代表的品控委员会?是否敢把赔付规则与触发机制写进标准合同?是否对直播话术尤其是“实验演示”设置预审清单?
只有系统建好了,人设才不会轻易崩塌。
结语:
回应之后,行动才刚刚开始
“跑路”传闻已被否认,但信任重建之路才刚刚开始。
真正成熟的市场,不应依赖于个人网红的光环,而应立足于过硬的产品、透明的规则、经得起检验的标准。
新国标是一道底线,而不是终点。对于曾屡陷争议的辛选来说,唯有主动提高标准、彻底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才能真正从“网红品牌”走向“值得信赖的品牌”。
答案并不复杂:把产品讲清楚,把检测做扎实,把机制建透明。
否则,不管是谁站在镜头前,消费者仍会用脚投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