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上演资金大逃亡:贴息遇冷、股价过山车,280万股东体验冰火两重天
最近,金融圈的事儿可真不少,连咱小区楼下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前几天去银行办事,就听见几个人在那儿聊:“农行这是咋回事?一会儿涨得厉害,一会儿又跌,我的钱还放在里面呢,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可不是嘛,农行最近的操作,让280万股东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冰火两重天,贴息政策本是利好,结果市场反应却很冷淡,股价更是坐上了过山车。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农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贴息政策遇冷,利好为何成“空炮”?
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出台,这本该是农行的一个重大利好。从9月1日起,农行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直接扣减财政贴息,涵盖家居、教育、医疗等七大领域,按年贴息1个百分点计算,理论上能刺激消费贷款规模增长,还能降低不良风险。
可现实却给了农行一记耳光,政策实施后,市场反应异常冷淡。按说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本是农行的优势领域,其37.57万亿元存款规模中,零售端占比超40% ,这次政策覆盖的正是这类贷款,怎么就带不动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现在大环境不好,老百姓都捂紧了钱包。创业风险大,投资又容易赔,买房更是不敢轻易下手,大家都想着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哪还敢轻易贷款消费。就算有贴息,贷款终究还是要还的,本金和利息一分都不能少,大家算得清清楚楚,自然就谨慎起来了。
再加上银行贷款审批严格,很多人想贷却贷不到。比如一些年轻人,信用记录不够完善,收入也不稳定,银行不敢放款;而那些有资格贷款的人,又因为对未来预期不乐观,不愿意背负债务。还有些人担心贷款手续麻烦,万一不小心逾期,还会影响征信,所以干脆就不考虑了。
股价坐上过山车,主力资金为何疯狂出逃?
9月5日,农行的股价走势让人大跌眼镜。前一日,它还获14.7亿主力资金净买入,涨幅达5.17% ,可到了5日,却报收7.30元,较前一日收盘价7.52元重挫2.93% ,成交量放大至6.24亿股,单日市值蒸发约457亿元,领跌银行板块。这一涨一跌,可把股东们给折腾坏了。
从基本面来看,农行上半年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2.53% ;不良贷款率1.28%,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拨备覆盖率维持295%的高位,经营状况还算稳健。那主力资金为啥还疯狂出逃呢?
一方面,可能是资金提前透支了政策预期。在贴息政策公布后,部分资金就开始布局,等政策落地,就趁机出货,赚一笔快钱。9月4日到5日,主力资金占比从20.93%转化为散户接盘,散户资金占比升至11.34% ,很可能就是这种短期投机行为导致的。
另一方面,市场对宏观经济前景仍有担忧。虽然农行自身经营不错,但整个经济大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风险尚未完全出清,这也影响了资金对银行股的信心。就算有贴息政策,也难以消除这种担忧。
280万股东何去何从?未来农行路在何方?
对于持有农行股票的280万股东来说,现在心里肯定很纠结。卖吧,怕错过后续反弹;不卖吧,又担心股价继续下跌。其实,这时候更要保持冷静,理性分析。
从技术面来看,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位:一是7.24元,这是近一个月箱体震荡下沿,要是跌破,可能会引发进一步回调;二是7.49元,9月4日跳空缺口上沿,收复这个位置,才能确认下跌趋势结束。
中长期来看,农行也有自身优势。它积极落实贴息政策,在手机银行APP设置“贴息专区” ,有望提升零售贷款规模,改善业务结构;而且农行在县域市场根基深厚,县域贷款余额接近10万亿,占比超40%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未来也有一定增长空间。
农行要想摆脱当前困境,还得在提升市场信心上下功夫。比如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让更多有需求的人能享受到贴息政策;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传递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稳定投资者信心。
农行这次的波动,反映出当前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只看短期利好,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做出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